元末各级官吏贪腐横行,层层盘剥,地方豪强兼并土地,百姓民不聊生,明太祖朱元璋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当过和尚要过饭,后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投了军,经过15年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因为年轻时的经历,他对官员贪腐、贵族盘剥佃户骨子里就极度憎恶。
明太祖朱元璋
到了明朝初年,虽然改朝换代,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于是就接连发生了震惊天下的明初四大案,是为“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蓝玉案”,前后诛杀了10万余人,牵连甚广,影响巨大。
一、空印案明朝建立,国家初定,各地向朝廷缴纳赋税、钱粮,在上缴过程中各地府衙要登记造册,并加盖印章。但是在钱粮运送过程中难免出现折损,有了差额后,就需要另行造册。各地负责运送钱粮的官员觉得登记两次很麻烦,就沿用了元朝的做法,先在空白文书上加盖印章,等税粮运抵,全部核算清楚后再做登记。
空印案
洪武九年,锦衣卫向朱元璋呈报了一份加盖了印章的空白账册,朱元璋知道后,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在欺君,空白账册,赋税钱粮想填多少就填多少,中间有多少人中饱私囊。当时全国一共一十三个行省,一百四十多个府,其中有接近一半的掌印官跟这事有牵连,前后连坐被杀的官员达万余人。
二、胡惟庸案朱元璋起事时多有依靠他的淮西老乡,淮西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更是被封为韩国公。随着李善长年纪渐长,便推举了他的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丞相,来保住这些淮西老乡的荣华富贵。在担任丞相的七年里,胡惟庸大权专揽,在朝中遍植朋党,打击异己,淮西朋党集团在朝中的势力不断膨胀。
宰相胡惟庸
洪武八年,刘伯温生病,胡惟庸派人探望并送上汤药,刘伯温服药后不久便归西,只因他曾经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处死了胡惟庸,超过3万余人被连带处死。自此,朱元璋废中书、撤丞相,胡惟庸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丞相。
三、郭桓案郭桓案发生于洪武十八年,郭桓当时任户部侍郎,负责官粮收发,他伙同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侵吞地方上缴国库的秋粮,偷盗国库金银和钱钞。据统计,国家共损失了官粮2400万石,而当时国库一年的收入才2940万石。
郭桓案
郭桓案牵涉了全国十二个布政司,牵扯到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多位朝廷大员。在当时贪污60两银子就要杀头的高压政策下,发生了如此大案,朱元璋大怒,决心趁机扫荡全国贪污官员,所以自六部侍郎以下涉案之人全部处死,人数达数万人之多。
四、蓝玉案蓝玉是明初大将,一生南征北战,先后出征四川、漠北、云南,连战连捷。洪武二十年,蓝玉作为征虏左副将军跟随大将军冯胜攻打元军,大胜而归。冯胜因过失获罪,被收了大将军的军权,蓝玉得以转正。次年,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就捕鱼儿海一战中大破北元嗣君,毁灭性打击了北元势力,彻底了却朱元璋灭元的心病,朱元璋将其比为卫青。
蓝玉出征
蓝玉本身性格狂妄,有了如此不世功勋后,行为就更加狂背。北征归来时不但私幸元妃致其自尽,在深夜到达喜峰关,守关将士按例夜里不得开城门,蓝玉便令手下强行攻关,破城而入。因为种种过失,朱元璋原意将蓝玉封为“梁国公”,后改为“凉国公”,这也为后来处置蓝玉埋下了伏笔。
此外蓝玉还是太子妃的嫡亲舅舅,在政治上蓝玉也是极力维护太子的地位,朱元璋也曾是想将蓝玉留给太子朱标,作为将来执政的主力班底,毕竟在洪武末年,真正打过大仗的将军不多。因为这层关系,蓝玉越发骄傲狂横,自恃功劳在身,常常违法乱纪,口出狂言,朱元璋收了他的丹书铁券,仍不警醒。
蓝玉被斩
最后朱元璋对其忍无可忍,下令将其逮捕后,并以“谋反”罪名将其剥皮处死,抄没家产,诛灭三族。朱元璋也借此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共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史称“蓝玉案”。
结语有人说这明初四大案杀尽了贪官污吏,也只有底层出身的朱元璋能体会老百姓对贪官的憎恶,能痛下狠手,整顿吏治。也有人说朱元璋借着整治贪官,大肆诛杀开国功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削弱将权加强皇权,为子孙后代消除隐患,维系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