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开发商、中介、收了钱的专家媒体博主们竭力劝你买房,是为了你好吗?
当然不可能,他们对你而言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怎么可能比你自己还关心你的利益呢?营销是很贵的,谁会花钱费力,只为了让你赚大钱?你是他亲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如果一个人忽然无缘无故地对你特别好,你反而要提高警惕了,因为他一定是有目的的。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开发商、中介、收了钱的专家媒体博主们忙活了半天,他们的收入来自哪里?
当然是你啊!
你的钱付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分别付给银行、工程队、营销公司以及员工。所有的营销都是项目的成本,是直接从成交金额里按百分比提取的。
为什么各路专家大V都在告诉你“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为的就是怕你退缩,你不买房,整根链条就成了无源之水,每个相关方都会饿肚子。正如那位整天来留言的老兄所说,假设全国人民都不掏一分钱买房,上面这些人全都要喝西北风,只能吃点流量和底薪。
想测试一下是谁拿走了你的钱很简单,只需要大家一年不买房,你再来看,谁还能继续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就说明此人的钱并非来自你的口袋。不信你就试试,你看那些每天忽悠你买房的自媒体还有几个能坚持。
你现在看到了我的文字,但我顶多蹭你一篇文的流量;你买房还是不买房,都没人给我一分钱。不收钱的人,说话总比那些收了钱的人,更可信一些吧?
因为不收钱的人顶多有可能蠢,但收了钱的人有可能蠢,更有可能坏。
上面的两个问题,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我想你总会得到一些启示。然而这个世界的荒谬之处就在于,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你明知道他们图的是你的钱,但你仍然会忍不住相信他们所说的。为什么不管多伟大的英雄豪杰,一代天骄,都经不住枕头风的吹袭渗透,都难保遭佞臣小人的蒙蔽欺瞒?因为人性就是三人成虎。
一代神作《盗梦空间》里说,不要给他一个成型的“道理”,通过情绪给他种下“种子”,让这个种子自己发芽,长成你希望他形成的想法。现实生活中,铺天盖地的的媒体通过场景、故事、数据、提问的方式,让老百姓“自己得出”他们想你得出的结论。
小李子在电影中曾经说过:念头就是一个想法,一旦植入便会根深蒂固——越不想大象,想的就越是大象。所以当你已经开始产生怀疑的想法,就会不顾事实的相信自己的怀疑。比如你一旦开始怀疑国家会放水、通货会膨胀,你的现金会贬值,你就会越来越怀疑。而算法引发的信息茧房又会加重你的怀疑,最后你会从怀疑终会演变到深信。
把这些念头放进你大脑里的人,目的也跟《盗梦空间》一样,先把想法放到别人的脑海里,然后才有可能把别人的钱放到自己腰包里。
防范的办法我以前曾经说过,唯有去多看一些不同观点的文章,才能打破认知障碍,这就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
所以我每天忍着恶心也要看一些唱多的自媒体文章,虽然逻辑很弱智,但也能为我看清事物真相增添佐证。
唱多的自媒体喜欢说:只要东大想,东大就能。但他们从没具体说过东大到底想什么。大家可以猜猜,国家是想让房价继续起飞呢,还是想让房价尽快止跌呢?是想大放水一举把债务清零呢,还是想用时间慢慢化解高负债呢?这两个问题,只要是今年稍微关注过国家的救市政策的人,都能够毫无困难地做出回答。
上层关心的永远是大局,是稳定;可要稳定,楼市必须软着陆,越软越好。高中物理大家都学过一个词叫冲量,冲量就是动量的变化除以时间。因此,想要软着陆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尽量拉长时间,着陆时间越长,冲量就越小。所以大家不要幻想房价很快就能止跌。二是尽量减小动量的变化,也就是把风险分散,不要全搁到银行或者开发商身上,购房人每人亏一点,聚少成多,债务是不是就化解了?
第一条很好理解,第二条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老张花500万买套房,现在跌到200万,老张这二十年全白干了,小心脏受不了,可能不是自己噶就是噶别人,影响社会稳定了。可如果把时间拉长点,多忽悠一些人来“抄底”就不一样了。比如老王花400万买了老张的房,老李再花300万接老王的盘,最后老赵200万买走。这样张王李赵各承担一部分亏损,大家可能痛苦程度就没那么大,骂几句街喝几顿酒也就过去了,日子还能接着往下过。
这就是软着陆。你以为为什么要不断降首付和降利率?为什么要减契税和增值税?为什么要解绑所有阻碍买房的限制政策?是需要有更多人来承担着陆的代价啊!你不买房我不买房,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价?
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用时间和广大群众把高债务高风险化解于无形。时间上小日子用了三十年,咱们搞快点,如果老王老李老赵的数量足够多,可能用不了那么久,十年八年也就化完了。
可是老王老李老赵又有何辜呢?没办法,买房是自愿的吧?愿赌就得服输对不对。这就跟《死侍与金刚狼》的故事结局一个道理,一个人撑不住的事,两个人分一分,大家就都活下来了。反正损失也不大,还帮助了老张,就当积德行善了。
时代已经进入下半场,是时候还上半场欠的债了。这些代价该谁来还不重要,反正也没有其他人选。化债这种事谁来背,全世界都一样的,不过是手段不同罢了。
今年房地产的销售数据,预计及不上去年,但最近几个月还是有很多人忍不住进场了。这些人前仆后继的样子,像极了中学课本里飞渡悬崖的斑羚,一部分主动跳出悬崖,让另一部分踩着自己的背,安全抵达彼岸。
有人可能看到这里可能要抗议了:我也不想买房,但是刚需没办法啊!稍安勿躁,既然是刚需,就要有把买房当作消费的思想准备。比如买房是为了孩子上学或者娶老婆,那就把房子的损失当成是为妻子儿女消费了,合情合理。
如果既想满足刚需,同时又期望在房子上赚一笔,那可能要求有点高了。现在的房子已经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了。没办法,怪不得别人,只怨自己生晚了年代,只能跟随陈奕迅一起哀叹:为何没及时地出生在1874?
谁让刚需们不早生二十年呢!
中介动动嘴巴钱拿了,后果自负,成年人选择应理性
坚决不买,[得瑟][得瑟][得瑟]
需要就买。不是拿来投资,就别多想。
明白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