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亲手建立的特种部队,横扫大江南北,还保护慈禧光绪免于被俘

钧儒说古代 2024-06-01 19:34:40

本文内容与观点,均基于专业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注有文献参考来源。

明朝末年后金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快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他们依靠正确的战术选择大破明军,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军力对比。

在后金完成八旗改制后,其士兵的战斗力又有了显著增强,随后他们先后击败了李自成和南明的军队,建立了新的大一统王朝。

可以说清朝的建立是和八旗军队出众的战斗力密不可分的,在清朝早期的几场战争中八旗士兵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清政府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

但到了清朝中期之后,由于国家承平日久再加上汉人军队数量不断上升,这让八旗军队在清朝军事体系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再加上当时八旗士兵可以领到丰厚的粮饷,导致很多军人不愿意认真训练,对军功也没有任何追求,这令当时八旗军队的战斗力出现了显著下滑。

乾隆在位中期,我国四地区爆发了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乾隆多次派兵前往围剿,但战况却十分不理想.

这主要是因为叛军依靠险要的地势修建了大量堡垒,对清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起初清军前线将领采取了以碉攻碉的战术,修建防御工事与敌人对峙的同时,希望通过挖掘地道迁入叛军碉堡底部,再用炸药将其摧毁.

但由于士兵们错估了敌军碉堡的位置导致爆炸失败,之后叛军对碉堡底部进行了加固和定期检查,清军的作战计划也宣告破产。

看到这些战报后乾隆怒不可遏,他认为清军应当用更加直接的手段击败叛军.

他回忆起清朝建立的过程中,八旗士兵在攻城作战中总是能够迅速登上城池冲破敌人的防线,但如今八旗子弟似乎已经丧失了这项攻城技能。

为此乾隆下令在八旗子弟中挑选身形矫健,动作敏捷之人进行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登城作战的法门,当时清廷挑选了两千名士兵,组建了一支全新的独立部队接受训练。

相较于其他军队,八旗军队在攻城时有一种独特的方法,他们会制作一种特殊的云梯,这种梯子下面有轮子适合推动,在云梯下面还有杆子。

这样可以便于底下的士兵将云梯托举起来,这样负责攻城的士兵就可以踩在云梯上快速向城池逼近。

相较于普通云梯,这种云梯在抵达城池之前就可以抬升到预定高度,借着下面士兵推动的惯性,士兵能够迅速“飞跃”敌人的城头防线,对守城士兵造成杀伤。

想要达到这种作战效果,登城士兵要掌握在高速行进的云梯上攀爬的本领,这也是这支队伍最重要的训练科目。

经过了一年的训练之后,选拔出的两千名清军士兵已经熟练掌握了云梯的使用方法。

随后他们便跟随老将岳钟琪,前往四川参与平叛工作,但此时金川叛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因此他们在岳钟琪赶到后便缴械投降了,这支新军并没有真正派上用场。

但乾隆此前已经视察过他们的训练,他对于这支全新八旗军队展现出的战斗力赞不绝口。

他认为金川土司之所以束手就擒,和这支军队的威慑力密不可分,因此在该部队班师回京后,乾隆为他们取了“健锐云梯营”的名号,并让他们在香山建立营房,自此成为独立于原八旗军事体系的重要力量。

而香山位于北京城西,因此人们也将他们称为西山健锐营。

健锐营成立后,其被分为左右二翼,每翼各执掌四旗士兵,左翼四旗是镶黄、正白、镶白和正蓝旗,右翼四旗为正黄、正红、 镶红和镶蓝旗。

除了这种划分之外,健锐营中也有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分,上三旗即正黄,镶黄和正白三旗,这三旗的士兵往往更容易获得升迁,节日期间获得的赏金也更加丰厚,后期上三旗的士兵数量也比下五旗更多。

健锐营建立的最初目的是解决清军攻坚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士兵都为步军,但在乾隆十五年的时候,他想要效仿汉武帝在京城组建水军,这个任务自然被安排到了深受器重的健锐营头上。

之后健锐营成立了一支专门的水军队伍,但由于训练地昆明湖的水实在太浅,最终这支队伍名存实亡。

另外在攻破金川之后,乾隆还命人收编了部分战俘,并将他们编入健锐营行列之中,成立了新的正黄旗小营,这些人的主要任务是在香山等地建造碉堡营垒,以供健锐营的将士平时训练使用。

在金川战斗之后,乾隆对健锐营的战斗力十分欣赏,这也让他对健锐营有了更高的期待。

当时他有空闲的时候就经常到西山健锐营的营地视察他们的训练情况。

健锐营的军官对此无比重视,因此在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健锐营都是八旗军队中训练成绩最好的队伍。

健锐营作为攻城特种部队,其最重要的训练科目就是云梯作战,每当皇帝或者高官前来视察的时候,他们就会在营地中展开别开生面的作战演习。

演习时各旗队伍中会选出二十余名云梯手,负责推动和抬高云梯,另有三十名攻城手负责跃上目标城楼。

随着发令官一声令下,各旗队伍会一齐出发抢占目标城楼,哪支队伍的三十个攻城手率先全部登顶,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将会得到不菲的赏赐。

除了云梯作战之外,健锐营的士兵还要接受骑术、骑射、舞鞭、舞刀、短兵器格斗的训练,后来健锐营还装备了不少抬枪,小组射击也成为了重要的训练项目。

乾隆,嘉庆对于健锐营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因此清中期时健锐营的训练质量一直十分顶尖,这让他们成为了八旗军队中的绝对精锐,在一系列的战斗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乾隆二十三年,新疆回部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叛乱,清军在最初的战斗中屡屡落败。

乾隆只好派出健锐营前往助战,但在行军途中他们遭遇了叛军的袭击,伤亡十分惨重,两名领军将领先后战死。

不过在这种不利局面下,健锐营士兵并没有放弃抵抗,他们依然坚守阵地最终等到了援军的到来,并在后续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令乾隆十分欣慰,战后他还特定命人在健锐营营地周围,修建了一黑一白两座西域风格的城堡,以此纪念健锐营的出色表现。

乾隆在位时期,健锐营还参与了击退缅甸王孟驳入侵,第二次金川之战,平定第二次金川叛乱,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以及反击廓尔喀犯藏等战斗。

在这些战斗中健锐营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但他们的战斗力比起其他八旗军队还是要优秀不少。

尤其在反击廓尔喀之战中,健锐营士兵跟随大将军福康安和参赞大臣海兰察入藏后,六战六胜,成功稳定了藏地局面,无愧于清军王牌的称号。

到了嘉庆年间,健锐营在镇压白莲教起义的战斗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和之前的战斗相比,白莲教起义的规模更大,义军的战斗意志也更加顽强,这让健锐营蒙受了不少的损失。

最重要的是白莲教军队多隐匿在山林之中,这让健锐营的骑射和攻城技巧都没了用武之地,这也证明了该部队在战斗中的局限性。

健锐营的士兵和其他八旗军队一样是通过世袭的方式不断补充的,虽然在建立健锐营的时候其中的将士都是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后人能够像他们一样出色。

由于健锐营在乾隆、嘉庆年间战功卓著,其中的士兵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这让部分健锐营士兵的后人出现了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他们在进入军营后几乎不参加训练,这让健锐营的战斗力急转直下。

到了道光年间,健锐营就已经不复曾经的精锐之相了,道光帝曾经和身边人提出自己的担忧:

健锐、火器两营,操练本属认真,帅事并能得力,然近日风气,亦不逮从前远甚。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道光帝要求健锐营紧抓军事训练质量,并多次亲自前往视察,他表示如果被他发现有士兵训练不力,那么其长官也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但当时清朝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道光的敲打也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健锐营的训练依然走在下坡路上。

等到咸丰年间,这支精锐的部队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不过和其他旗人士兵相比,健锐营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他们一般也会被当做保卫京师的关键力量,

但健锐营的训练科目多为攻城相关,在防守作战中并没有太大作用,这也让健锐营的战绩变得颇为惨淡。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健锐营士兵几乎全部上了前线,其中正白旗的431名士兵中战死430人,唯一存活的还是因为战斗中落水,后被附近民众救起。

这证明此时的健锐营,至少在战斗士气方面还是好于其他旗人部队的,只不过在洋人的枪炮面前,他们过时的装备和军事技能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此战健锐营遭受重创,大量军官在前线战斗中牺牲,这让健锐营的作战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已经和在太平天国战场上成长起来的汉人军队不可同日而语了。

从这时起健锐营便从攻城的特种部队,逐渐转变为京城的常规守卫部队。

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清廷被迫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这让清朝的财政情况急转直下。

很快健锐营的士兵们就不能领到全额的俸禄了,而此时距离军营建立已经过去了几代人的时间,每位士兵需要供养的人口数量很多,这让大量健锐营底层将士的家庭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境。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多次上书朝廷希望能够解除不允许旗人参与生产的禁令。

最终在光绪年间他们终于被批准可以从事经商,耕种等生产活动,这在缓解了将士们生存压力的同时,也让健锐营的日常军事训练变得难以保证。

甲午战争后,清廷为了提升军事力量开始了军事改革,健锐营中的青壮年战士都被选入新军训练,这让兵营中只剩下了部分老弱病残,统领左右两翼以及各旗的官员也从将领变成了负责分发俸银的行政官员。

此时的健锐营甚至已经算不上一支正式的部队了,但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这支曾经的清廷王牌,还是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击败了北京城墙上的守军进入城内,这一速度大大出乎了慈禧的预料,就在她紧急策划出逃事宜的时候,日军已经攻打到了地安门附近。

一旦他们进入紫禁城,那么慈禧和光绪就将被俘,到时候清廷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健锐营成为了慈禧最后的依靠,他们奉命进入城内增援作战,士兵们经由德胜门入城后,立即前往地安门前与正在向北推进的日本军队展开激战。

虽然此时的健锐营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但他们还是用血肉之躯为慈禧和光绪争取了宝贵的出逃时间。

此战过后健锐营元气大伤,在军制改革的背景下他们也不再受清廷重视,因此没有再补进更多的士兵,他们也从清朝的军事体系里逐渐淡出,甚至连维护治安都做不到了。

辛亥革命后溥仪宣布退位,民国政府起初声称将继续给旗人发放俸禄,但实际上很快旗人就一分钱都领不到了。

无奈之下健锐营的士兵亲属们纷纷变卖家当,不少人卖掉了房屋到外地求生。

留下来的人就通过耕种土地过活,香山周边的营房都变成了农田,昔日威风赫赫的健锐营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健锐营的设置确实促进了北京西郊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很多曾经的军营地名也被沿用至今,成为了北京城的文化符号之一。

写在最后

乾隆下令组建的健锐营在一开始时被当做攻城的特种部队看待的,但在八旗军队战斗力逐渐衰弱的背景下,健锐营被清朝统治者当做了旗人军事力量复兴的象征。

因此其逐渐发展为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并参与了清中期的大多数战斗。

为了保证健锐营的精锐属性,其在最鼎盛的时候总人数也只有四千余人,这让他们无法承担主力部队的作用。

但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因此每次取胜后其总是会得到皇帝的嘉奖,这也让人们对其战斗力产生了过高的估计。

事实上健锐营在攻城战之外的战场上,只是比其他旗人部队略强而已,远没有清廷说的那么神奇。

清朝末期由于清廷在健锐营士兵选拔以及训练等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导致其本不出众的战斗力进一步衰落,最终逐渐退出了主要战场。

而且清廷已经放弃了重振八旗士兵声威的想法,这也让失去了政治意义的健锐营成为了一枚弃子,其从历史舞台淡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在最后的地安门保卫战中,尽是老弱病残的健锐营还是打出了不俗的表现,这也让健锐营和八旗军队保住了最后的体面。

——●◯参考资料◯●——

柳茂坤:《清朝健锐营概述》,历史档案,1999年第4期。洪文雄:《北京西山健锐营: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中央民族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5月发表。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转发,或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方便后续第一时间接收文章推送。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