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王庄遗址为何上榜十大考古发现?学者:和王油坊对比后有答案

藏瓷识古历史 2024-03-29 19:53:11

王庄遗址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该遗址可以确认为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聚落,遗址发现的环壕遗迹、高等级墓葬及出土遗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光明网

真知堂上古史:2023年最新十大考古发现揭晓,河南永城王庄遗址不负众望,名列其中。王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苗桥镇,遗址总面积约63万平方米。距今大约5000年左右。它的发现,对揭秘上古史中缺失的一环——“帝喾继位之谜”有很大帮助。或从一个侧面证明,帝喾时代确实存在过。

帝喾是谁?

帝喾,是中国上古历史上五帝之一,名列黄帝,颛顼之后,被后人尊为高辛氏。河南商丘,史书记载乃“帝喾之墟。”因此,商丘王庄遗址对破解帝喾之谜关系重大。

《归德府志》载:"帝喾陵,在归德府城南高辛里。帝所都之地。帝尝都亳,故葬此。有宋太祖开宝元年,诏祀帝王陵寝碑可考。

帝喾,是西周王族的宗神。春秋名著《国语》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展禽论祀爰居》。记录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祖宗世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面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国语》

说这个话的这个人,赫赫有名,他就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柳下惠(前720~前621),姬姓展氏,名获,字禽,谥号惠,因食采于柳下,故称柳下惠。鲁国第十二位鲁君鲁孝公(前?~前769),有季子字子展。子展之孙曰无骇卒于公元前715年。鲁隐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为展氏。展禽为无骇之子。

因此,展禽乃鲁国王室之后,是周公旦的直系子孙。周公制定了周礼,展禽所言,当有所本,是整个周代华夏诸国的共同认知。

真知堂上古史:虽说司马迁写《史记》,把帝喾说成是商周的共祖,但这个说法并未得到学术界公认。

《史记》:“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事实上,周人对其先祖,也只明确到后稷和姜嫄。

姜嫄怀孕生下后稷的原因是:“履帝武敏歆。”后人解释为踩到了上帝的大脚印。

帝武是不是就是帝喾呢?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问题在于,帝喾此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上出现的频率实在是太低了。除了展禽说了这段话出现帝喾外,就只有屈原说过:“简狄在台,喾何宜?”这句诗还是对帝喾乃殷商先祖之事的赤裸裸的怀疑!

先秦诸子百家,为何都不提帝喾这个人呢?这就值得我们打个问号了。

再者,帝喾的得位非常蹊跷。

真知堂上古史按:颛顼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孙子。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把儿子昌意“降居若水”,若水据说在四川境内。

《水经注》1586页:“若水出蜀郡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也。

儿子玄嚣降居江水。一般认为指的是古江国,遗址在今天的河南淮河北岸的驻马店正阳县。

颛顼死后,没有传位给自己儿子,而是由族子帝喾继承了帝位。看似没啥大不了的。但两地相距甚远。颛顼和帝喾之父蟜极,共的只是一个(曾)祖父黄帝。

《大戴礼》曰:宰我曰:"请问帝喾。"孔子曰:"玄嚣之孙,蟜极之子,曰高辛氏。"

真知堂上古史按:按现在的说法,颛顼和帝喾马上就要出五服了。勉勉强强算是个远房亲戚!就算蟜极趋炎附势把儿子送到远房叔叔颛顼那里去学习,也万万没有颛顼让这个远房侄子登位的道理!

所以说,帝喾的继位之事存在很大争议!

但永城王庄遗址的发现,很可能揭开帝喾之谜!

大汶口文化与王庄遗址

真知堂上古史按:永城王庄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学术界公认是东夷文化,其对应的宗神是少昊金天氏。

少昊,即小昊,顾名思义乃太昊之后。太昊少昊,都是崇拜太阳神的部落领袖,故名为“昊”。大汶口文化出土文物中著名的日月山纹大口尊,就是太昊文化的象征。

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首先在山东泰安市郊大汶口镇发现而得名,早期距今约6000—5500年,中期约距今5500—5000年,晚期约距今5000—4500年。

大汶口文化比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消亡时间都晚,可能是跟地形有关。

大汶口文化艺术水平极高。

颛顼高阳氏和帝喾高辛氏的陵墓,都在河南这个大汶口文化与仰韶文化交界的地方。《山海经》还记载,少昊氏濡颛顼,也就是说是少昊氏抚养颛顼长大的。这一则文献说明,颛顼和东夷文化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此次永城王庄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出土了成组的石圭,特别是ⅣM6出土的“玉覆面”,堪称中国第一玉覆面。说明5000年前这一地区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与国家形态已经萌芽了。

真知堂上古史按:玉覆面是由多件小玉石器缝缀在丝麻织物上,而后覆盖在死者脸部的一种葬玉形式。著名的玉覆面有西周晋侯墓地。又被称为瞑目。

《仪礼·士丧礼》载:“瞑目,用缁,方尺二寸,里,著,组系。”

郑注曰:“瞑目,负面者也。赤色;著,充之以絮也;组系,可以结也。”

“瞑目”是用外黑内红的丝绸制作,内里填充絮状物,有系带用以打结。王庄出土的这件玉覆面,说明死者身份极为高贵!或许就是一位王侯!

王庄遗址,除了石组圭和玉覆面外,发现了环壕,说明它具有防御性质。除了大汶口文化因素外,还发现了仰韶文化的因素和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因素,屈家岭文化的因素。因此,它不属于传统的聚族而居性质,而可能具有广域王权的萌芽性质。

人们用珍贵的绿松石和玉器覆盖在死者脸上,说明此人身份地位极高。再联系到王庄遗址发现的密密麻麻的陶器(见下图),大汶口文化此时期出现王者的可能性增大了。

商丘是帝喾之墟,此地如此发达的新石器文化,是不是能证明这一点呢?

元天历元年帝喾庙碑:"睢阳(商丘城)南四十五里有冈阜,实古高辛之墟,上有古城,城北有古丘,丘之阳有帝喾之祠。祠有二碑,其一宋开宝元年,其一金崇庆元年,闻诸故老,刻石尚多,皆毁于金季。”

王油坊遗址和龙山文化造律台类型

真知堂上古史按:如果把王庄遗址和同在永城的龙山文化王油坊遗址联系起来看,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王油坊遗址,位于永城市酂城镇王油村东北400米处,面积仅有1万平方米。但这种类型的遗址数量在当地非常多。由于非常特别,所以被学术界给了个名称叫做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或造律台类型。

永城市境内的王油坊遗址、造律台遗址、黑锢堆遗址、书案店遗址、赵庄遗址,商丘市境内的谷子坑遗址、半塔村遗址和宁陵县境内的丁锢堆遗址等。

真知堂上古史按:据社会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碳十四测定,王油坊遗址的年代在公元前2580至前2140年之间。王油坊遗址发现有火灼烧的卜骨。

史料记载,帝喾二子不和,于是“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故参为晋星。”(《左传》)

张光直在1997年《考古》发表的《河南商丘地区殷商文明调查发掘初步报告》写到:“考古学材料。。。说明先商文化自东海岸沿着现在陇海铁路的路线从苏北经徐州进入豫东,征服了土著,在商丘一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都城——商,这种可能性是可以郑重考虑的。”

真知堂上古史:王油坊遗址发现了明显的杀人埋入房屋基础内奠基的现象,不仅仅有儿童,还有额部全被砍去的3名成年人。说明此时的阶级斗争已经十分激烈了。人们用牺牲的方法正位、奠居、安宅。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问题是,这种文化起源于何方?

但由于在此之前,一直没有发现王油坊类型遗存的渊源,所以商丘地区的上古史就停留在4600年前。没办法继续溯源。永城王庄遗址的发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联系到史料多有记载,商丘为帝喾之墟,或非空穴来风。商丘市现在还有高辛镇的地名。

《河南通志》载:"帝喾陵,在(归德)府城南四十五里,即帝所都之地。"

《宋州从政录》载:"帝喾陵,在商丘县城南高辛里,有庙。"

结语

真知堂上古史:帝喾之曾祖父玄嚣降居江水,即古江国,其地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境内。距离河南商丘市270公里。距离周口市淮阳平粮台古城170公里。这种距离说明,其属于同一文化体系的可能性极大。

5000年前,恰好是少昊,颛顼的年代。王庄遗址的发现,说明东夷文化(大汶口文化)在此期间已经东进到了商丘一带。这就把王油坊遗址缺失的300年找出来了。王油坊人极有可能就是王庄大汶口人的后裔。

王庄遗址的多文化现象和高等级玉覆面的出土,说明此地有贵人存在。帝喾居于商丘,找到了考古学依据!

本结论为真知堂独家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欢迎转发,请勿剽窃。感谢您的点赞和支持。这事,你是怎么看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