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孙立人在台湾省台中市离世,送行的人群长达一公里,规模甚至和蒋氏父子不相上下。他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他“东方隆美尔”的称号,孙将军是少有被西方主流社会认可的国民党将领,而他打出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会被永远载入史册。
但是孙立人将军临终前却对后人说道:“不葬回大陆,棺不入土。”随后他又喃喃道:“...我对得起我的国家了...”
去时文人,归时武将孙立人1900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的一个书香世家,他们家出过举人,出过状元,在前清当过大官,在民国也是当地有名的大户。而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的孙立人,自然也从小就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
1914年孙立人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当时他年仅14岁。在清华大学期间,孙立人和吴国桢成为了同窗,记住这一点后面很重要。后来孙立人因为运动天赋比较高,因此被选入了清华大学篮球队,后来他还带队参加了第三届远东运动会。
也是因此,孙立人得名“飞将军”的外号。1923年孙立人随梁秋实等人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留学,但是在孙立人从普渡大学毕业后,他做出了一个出人预料的选择,他并没有随自己的同窗回国,而是选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孙立人也成为了当时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唯一一个中国学生,马歇尔将军是他的学长,而巴顿将军则是他的同班同学。时至今日军事学院的校史陈列馆里仍然还挂着孙立人的照片,他旁边则是巴顿将军的照片。
1928年孙立人毕业回国参加国民革命军,他没有参与四一二所以相对而言对我党没有血债。而在返回国内后,孙立人立刻就成为了国民党亲美派系中的重要成员,这个派系的领导者是宋子文,吴国桢和孙立人都是他的亲信。
后来孙立人被编入税警总团第四团,后来更是成为了税警总团的指挥官。这支部队是宋子文模仿美国国税局的武装力量打造的所谓“警察部队”,但是实际上这支武装力量的装备和训练程度甚至比蒋介石的德械师还要更强,其更是宋子文的私人武装。
自此之后,孙立人就被打上了深刻的宋子文和美国的烙印...
蒋氏积怨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之后,孙立人率部在上海血战,后来因为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被宋子文送去香港疗养了很长时间,等到他第二次崭露头角的时候就是在缅甸了。他先后打出了同古大捷和仁安羌大捷,先后消灭日军六千余人。
仁安羌大捷后孙立人更是救出了被困的7000多英军和被俘的500多名英国人及美国人,被解救的英国士兵激动的抱着中国远征军高呼:“中国万岁!”史迪威在获知消息后也对自己的参谋长说道:“这家伙真是太有种了!是个货真价实的军人!可惜中国没有更多的孙立人。”
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则要求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孙立人将军“帝国英雄”勋章,不久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授予孙立人将军“丰功”勋章,这是中国军人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外国勋章,孙立人一次就拿了两枚。
而孙立人将军以不足千人的部队击退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又救出了十倍于己的友军,这样的战绩更是震惊了全世界,孙立人将军从此名扬西方,甚至被西方誉为“东方隆美尔”。但是在缅甸逐渐沦陷之后,孙立人却并没有遵循蒋介石和杜聿明的命令撤往国内。
而是听从了史迪威的命令率部掩护英军前往印度,就此成为了中国驻印军,这也为孙立人最终的结局埋下了祸根。事实上孙立人一直以来都不太看得上蒋介石,觉得他是个庸才。反而和史迪威相谈甚欢,两人甚至引为知己,关系相当的亲密。
在抗日战争后期,史迪威将军更是曾经一度和蒋介石争夺过中国军队的指挥权,而在这次斗争中本就有着亲美倾向的孙立人就是支持史迪威的一员。撤到印度之后,孙立人的部队几乎一直都是听从史迪威的指挥的,包括后来的密支纳战役也是如此。
“兵变”陷害1945年5月,孙将军被邀请访问欧洲,艾森豪威尔点名孙将军必须来,蒋介石你不要搞小动作。而在孙立人来到欧洲之后,先后受到了巴顿,艾森豪威尔和乔治六世的热烈欢迎,艾森豪威尔给予孙立人的礼遇甚至和戴高乐是平级的。
要知道哪怕是蒋介石,也不会受到这些西方高级将领如此的欢迎,孙立人受到这样的欢迎多少也是有些“功高震主”了。而在蒋介石兵败大陆之际,美国曾经数次希望抛弃蒋介石,麦克阿瑟也三次找到孙立人希望他能够来“主持大局”。
但是孙立人将军向来不喜政治,所以三次均断然拒绝。这件事不知怎么就传进了蒋介石的耳中,蒋介石因此对孙立人更加的忌惮了。但是初到台湾的蒋介石还需要孙将军的支持,所以他并没有立刻处理孙立人,而是对其许以高官厚禄,甚至将其任命为台湾防卫总司令。
然而随着1954年后蒋介石的地位逐渐稳固,吴国桢也被其逼走,孙立人在政治上失去了庇护。随后蒋介石便炮制了所谓的“孙立人兵变案”,此后孙立人被蒋氏父子软禁了整整33年,直到1988年才获释,可是没多久孙立人将军便因病去世...
参考资料:
人物春秋:抗日名将孙立人在台湾的风雨岁月
文史春秋:从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沦为“张学良第二”
人物:孙立人的蹉跎人生
档案时空:“东方隆美尔”孙立人的悲喜人生
人物志:抗日名将孙立人
人物春秋:孙立人:被蒋介石软禁33年的抗日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