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成两会最热词,深圳和苏州将成最大赢家?

潇湘经略 2023-03-08 21:32:00

作者 | 潇湘原创出品 | 潇湘经略

今年两会上,哪些词最热?

毫无疑问,“制造业”如果不排第一,至少是能挤进前三的。

3月5日下午,最高层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

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一词高频出现了8次。“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中,“制造业”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战场。

“加大装备制造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力度”、“ 加大对科技制造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力度”、“优化用工环境助力优势制造业迭代升级”,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似乎都在力往一处使,为制造业发展建言献策。

信号非常明显,风向已然清晰:无论是向内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还是对外增强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中国选择把宝押在了“制造业”上面。

以后,国家会把越来越多的核心资源、比如土地、政策、人才、数据、资金等等,大幅度地向制造业领域倾斜。

而那些以制造业见长的城市,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必定会获得更多的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深圳、苏州、宁波、佛山等“制造强市”,有望启动新一轮的“狂飙”。

从世界工业史来看,都是先有工业强市,后有工业强国,伦敦是英国工业的发动机,柏林是德国工业的重镇。

中国要进一步“筑牢制造业”,在全球范围打赢这场“制造大战”,手中最大的王牌,当属这批实力超群的城市及寓居其中的企业。

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都要追求规模效应。因此,可以预见,当下的的制造业领头羊,以后的产业领先优势,势必越来越大。伦敦、柏林、东京、莫斯科、芝加哥等城市,不仅是其所在国制造业的中流砥柱,百年之前,它们就已经独领风骚了。

反观中国,哪些制造强市有望杀出重围,一骑绝尘,其竞争格局,也日渐清晰。

谁才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城”?

我们先来看看,2022年,哪些城市的工业经济体量最大?

中国有三大四万亿级的工业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和苏州,大湾区有深圳作先锋,长三角则是苏沪双雄并立。五年之前,是上海和苏州轮流称霸,深圳紧随其后,但是从2018年开始,深圳完成逆袭,此后一直保持着“工业第一城”的位置。

数据来源:地方统计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较困难的2022年,深圳实现了45500亿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体量最大,增速也最快,达到10%;而43642亿的苏州,增速为4%;上海40473亿,下降1.1%,差距拉大。

深圳的工业经济的底子和战斗力,这个时候就凸显出来了。另外,苏州也是相当能打的。

现在中国发展工业和制造业,不仅追求量,还要看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就是这个道理。有量无质,就是虚胖;有量有质,才叫强壮。

有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衡量一个地方的制造业“质量”,就是看工信部公示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这个评比,门槛高,含金量也高,现在已经公示了第七批,制造业没有真正的看家本领,那是连门都够不着的。

我们来看看“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TOP10城市“,深圳的67项,遥遥领先于上海和苏州,但是遇到了同样来自长三角的强大对手——宁波,宁波前七批合计有83项,实力不可小觑。

不过大家通过下图可能留意到,深圳在第七次公示中,入选数量和宁波一样多,这是以前不曾发生过的,这说明深圳的后劲是十分充足的,有巨大的制造业体量在那儿,水大鱼大,”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自然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图表引用:城市进化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九字秘诀,也点出了“先进制造业”的精髓。

没有落后的制造业,只有落后的制造技术,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看似传统的产业,也能焕发第二春。

就在去年年底,知名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发布了《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报告》。无独有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深圳和苏州,这两只领头羊你追我赶,深圳暂时领先于苏州。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深圳也是位列第一的。

曾经有人在知乎上问:“深圳有哪些高科技制造业龙头企业?”

有网友如数家珍似的给出回答:“通信龙头华为,无人机龙头大疆,智能家电龙头创维,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果链龙头立讯精密,路由器龙头TP—LINK,激光设备龙头大族激光。”

事实上,这可能是一份难以列尽的名单,因为还有很多龙头企业,未上市,或者潜伏于细分赛道,深藏功与名,但并不妨碍他们发光发热。深圳制造业,已经形成超大规模的生态圈,里面有极具统治力的产业巨头,更活跃着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

事实上,深圳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光有龙头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形成海洋般的生态,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全球超大型发达城市里头,比如东京、巴黎和纽约,它们的制造业占经济比重普遍在10%以下,唯有深圳的比重,超过30%,未来这个比例还会更高。

作为中国的“工业第一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以“制造业立市”,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新范式。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深圳,包括苏州、宁波、广州、上海等制造业强市,在这场只能赢、不能输的全球性“制造业大战”中,是时候一马当先,攻城略地了。战果如何,决定着城运,更牵系着国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