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25日晚,时任344旅687团团长的张绍东以及团参谋长兰国清借口出去查看地形,将687团一营、三营以及不断连长等机关干部200余人裹挟骗离部队。
图|徐海东一直走到半路上,张绍东才对大伙说出了目的。
原来此人的目的竟然是带着大伙一起去投敌叛逃。
张绍东、兰国清都是老红军出身,身经百战,687团绝大多数也都是他们一手提拔,都算是二人的老部下,因此他们以为,自己只要振臂一呼,马上就能让大伙跟着他们一起走。
不料,就在张绍东说出自己的目的以后,不少人就直接反对两人的提议。
张绍东自己其实也想不到,687团绝大部分干部战士都是老红军出身,革命意志坚定,并不是因为跟着他们,就要听他们的话。
张绍东一下子就傻了眼,没办法只好同兰国清带着几名亲信狼狈逃走了。
一张绍东、兰国清的叛逃,对于八路军344旅来说,是一件影响颇大的事儿。
旅长徐海东直接就病倒了,据说还吐了血,要知道张绍东是跟随他比较早的一员心腹爱将,可惜的是,自己却没能带好他。
早在1938年初,八路军115师分散活动,徐海东率部配合129师转战晋东南时,他就听到过有关张绍东、兰国清的风言风语,可那会儿部队正处于行动中,徐海东也没来得及处理。
图|黄克诚事情发生以后,徐海东沉疴难起,于是特意派政委黄克诚到687团去处理这件事。
这也是黄克诚建议中央恢复在政委制度首次处理这一类的事情。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后,当时还是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黄克诚在任弼时的指示下,到115师检查部队政治工作情况,结果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黄克诚后来回忆:
“在检查和座谈中,我感到部队虽然改编时间不久,但作风却起了很大变化。主要是由于部队中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政治工作显著削弱,吃得开的是副官,军阀习气开始滋长蔓延。”
黄克诚回到总政治部后,立即着手建议中央恢复政治委员制度。
毛主席很快便批准了这一建议,并将各部队所属的政训处改称政治部。
黄克诚因为是主要提出该项建议的人,因此被安排到344旅出任政治委员。
图|田守尧张绍东叛逃后,黄克诚亲自赶赴687团驻地,安抚部队情绪,同时派人去追张绍东、兰国清,只是因为已经隔了较长一段时间,两人已经逃得没影。
黄克诚在部队重新任命了军政主官。
其中,抵抗张绍东叛逃最为坚决的副团长田守尧,出任了687团团长,政委吴信泉仍任政委,原第二营教导员李雪三出任了团政治部主任,连长童世明被提拔为一营教导员。
可仅仅只过了半年,344旅就又有了一个突发状况。
二旅长徐海东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这同他早年打仗的一些习惯有关。
年轻时候喜欢冲锋陷阵,身上大伤小伤不断,随着年纪的增长,再负伤就不如年轻时好的快,徐海东的身体各方面机能都有所下滑,加上之前张绍东事件的影响,徐海东一下子病倒了。
1938年8月,根据中央决定,免去徐海东旅长兼职,回延安休养,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可出席在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
一下子,344旅群龙无首,谁将会成为继任旅长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问题?
徐海东与黄克诚商量后,决定推荐687团团长田守尧接任旅长,他们两人决定好以后,还专门找了田守尧谈话。
为了更好的接任旅长职务,田守尧私下里也做了不少准备。
同月,朱老总赴344旅视察,徐海东、黄克诚推荐了田守尧。
对田守尧,朱老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1931年参加红军,1935年到陕北后出任红十五军团军78师师长,1937年9月参加平型关战役,在受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第一线指挥战斗,1938年春率687团(当时已出任团长)参加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应该说对这一员猛将,朱老总也是比较认可的。
不过,就在意见提交上去以后,中央并没有同意,而是改派了杨得志出任344旅副旅长兼代旅长。
朱老总很清楚,中央应该是认为,田守尧太年轻,提拔的过快不是好事,应该在基层多锻炼。
田守尧是1915年出生,1931年16岁参加红军,到任78师师长时也才20岁,等到推荐他接替徐海东任344旅旅长时,也不过才22岁。
在红军三大主力中,红二十五军(后改编为红十五军团)是特殊的存在,原属于红四方面军,后来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红二十五军坚持在老根据地打游击,后来又遵照中央指示,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单独北上长征。
当时,红二十五军因为参军的人年龄小,被称为“娃娃军”。
图|韩振纪、刘瑞龙、田守尧、张爱萍、韦国清这群人中,徐海东的年龄就要算最大了,当时军一级的干部中,程子华只有29岁、政委吴焕先27岁,而时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的刘华清只有18岁。
连排干部平均年龄不满20岁,营团干部普遍20岁出头,战士们大多数都是十六七岁,甚至还有一些只有十二三岁,最小的只有8岁。
艰难的环境造就了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也造成了红二十五军干部普遍年轻的一个现状。
诚然,田守尧固然是出任344旅旅长合适的人选,而且他本身也是红二十五军出身,可毕竟相比而言,还是年轻了一些。
三没能顺利当上旅长,对田守尧打击相当大,他一度有些想不通。
1938年8月某天,徐海东离开部队回延安休养,344旅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就连朱老总也出席,可在人群中却没看见田守尧的身影。
朱老总十分生气,欢送会后立即把黄克诚叫来批评:
“黄克诚,你这个政委不合格啊。”
图|朱老总黄克诚一开始也是糊里糊涂,他本身也是一个刚烈的个性,不能接受无端批评,于是向朱老总诚恳发问:
“老总,讲清楚,哪不行,怎么就不合格了?”
“说你几句你还不高兴了!”
朱老总见状,也没对他客气:
“你作为部队的政委,是怎么教育干部的。送你们老旅长,这样重要的场合,为何田守尧不来?难道,他作为一名主力团长,没有责任和义务来送上级首长吗?“
一句话,黄克诚脑袋“嗡”地一下,他立马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图|黄克诚田守尧在公布任命以后,确实情绪上有些不对头,有些消极怠工,尽管看似问题不大,但也有可能是一个大问题的导火索,如果不注意引导,田守尧很容易走上歧路。
毕竟还有前车之鉴在,黄克诚又是政治工作的老手,很清楚这其中的关键。
朱老总要求黄克诚召集旅部干部战士开一个民主生活会。
果然一开会,会上大家都顾左右而言他,从本心来论,大家其实对田守尧的能力还是很认可,加上彼此之间又是战友,他们普遍对空降来的杨得志不满,只是不敢明着说而已。
黄克诚站起来,批评了田守尧,但话说的很委婉。
隔了好一会儿,朱老总才站起来,望着在座的干部战士,恨铁不成钢的说:
“你们这是什么民主生活会?不敢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算什么共产党员。”
朱老总第一个就点名田守尧,对他闹情绪一时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告诫他:
“戏点到谁,谁就唱,没点到你,就不能出台。共产党员嘛!我们都要听党中央的,不能闹情绪。”
朱老总的批评对田守尧无疑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图|朱老总下部队讲话毫无疑问,田守尧是一个优秀的干部,但他太年轻,少年得志,有些时候多了很多少年人的轻狂。
要知道一个人最容易被情绪左右,以至于做出许多糊涂的事儿。
就在这个悬崖口边上,朱老总伸出手,拉了田守尧一把,给了他机会。
田守尧幡然醒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批评。
1939年,田守尧出任了344旅旅长,不久后又出任了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旅长、第五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不久后,田守尧率部南下支援华中的新四军。
1941年皖南事变后,田守尧出任了新四军第三师8旅旅长,而他的搭档就是原来在687团的政委吴信泉。
据吴信泉以及时任8旅参谋长的李雪三回忆,田守尧不仅具备一个出色军事指挥员的能力,还学会了在部队展开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军事干部中,这是相当突出的一点。
图|田守尧、彭雄烈士碑只是很遗憾,1943年,田守尧与3师参谋长彭雄率部返回延安学习,结果途中遭遇日军,激战后未能突出重围壮烈牺牲,时年28岁。
田守尧的牺牲,对我军而言,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朱总司令以理服人,令将帅敬服!
英雄早逝,抗日英烈值得尊敬,我辈当自强
作者写的有血有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抗日的精神永远长存,缅怀革命先烈!
新四军的旅长比八路军的旅长低一级!
可惜,牺牲了一名优秀军队领导!英烈万古长青!
老总就是老总,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