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不想孩子整天抱着手机不放,戒瘾的3个底层逻辑要弄清楚

如波谈育儿 2024-07-13 03:59:42

文/兰妈谈育儿

有位妈妈在网上求助说:

“自从放假后,儿子就整天抱着手机不放,喊他吃饭听不到,让他别玩手机了,能直接一蹦两米远地发泄不满,就因为把手机没收了不让玩,他直接跟我玩命,还说不让他玩手机就要打死我”

听完这段话,瞬间给人一种“逆子”既视感

而身边的一个朋友听说了这件事,直接表示:

“责任根本就是出在家长身上,孩子会沉迷手机,一方面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没耐心,如果我们每次看到孩子玩手机不是吐槽、就批评,在没有弄清楚孩子迷恋手机的底层逻辑情况下,那孩子就很难主动变好”

仔细想想,事实还确实如此

就像装睡的人、我们永远叫不醒一样,孩子迷恋手机也不是几句唠叨话就能改变

特别是在这个暑期长假里,不想孩子整天抱着手机不放,那就要尽早弄清楚戒瘾的一些底层逻辑

比如,以下3个底层逻辑,对孩子迷恋手机的纠正就大有帮助:

01

情感方面

孩子太孤独了

偶然间,看过一个“为什么要生二胎”的段子

视频博主是一位整天为了事业打拼的妈妈,她每天早出晚归,早上起床的时候孩子在睡梦中,晚上回家的时候孩子也早已经呼呼大睡

她和她的女儿,虽然生存在一个屋檐下,但每天能碰面,一起聊天的机会可是少之又少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发现女儿迷恋上了手机,好几个深夜回家,透过房间都能看到微弱的灯光

可奇怪的是推开门什么都没看到,关上门微弱的灯光又出现了

刚开始的时候妈妈也没有怀疑什么,只觉得是外面灯光照射到屋内的

直到有一次开家会,老师表示孩子在课堂上都困得呼呼大睡才产生了怀疑

趁着一次下班回家,她蹑手蹑脚地轻轻推开房门,果然就现场抓住了正在玩游戏的女儿

看到那一幕,妈妈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对着女儿狠狠地批评几句

没想到,女儿不服气,反过来诉委屈说:“你每天回来那么晚,我怕黑,睡不着觉,就是玩会手机,怎么了”

后来,妈妈到单位把这件事说给同事听,有位二胎爸爸却发表了不一样的意见

他说:

“孩子之所以迷恋手机,那也是因为他们自己太孤单了,像我家两个女儿,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抢不完的东西、还有疯不完的打闹,根本就想不起来要玩手机,有没有手机对她们来说也无所谓”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找到了“生二胎”的理由,两个孩子相伴就是为了填补缺少陪伴的孤独与寂寞

举个例子

如果孩子的圈子只小到一个人,爸爸妈妈没时间陪伴,身边也没有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儿,那独孤和寂寞下只会寻找能填补心灵空缺的东西

这个时候家长若没有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没有耐心地多一些了解,孩子一闹就把手机当成哄娃神器,那孩子不迷恋手机、迷恋谁呢

所以,孩子喜欢谁、会形成怎样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根据他们的生活圈子而决定的

孩子太沉迷手机也是一样,第一个戒瘾的底层逻辑,就是填补孩子的孤独心灵

没事多陪孩子出门转转,和孩子聊感兴趣的话题、做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的视野开阔起来了,他们眼里自然就不再只是手机,对手机的迷恋程度也会变得可有可无

02

心理方面

容易报复性反弹

早年前,就围绕“手机瘾”这个话题写过一篇文章

当时,有位网友毫不客气地说:

孩子会对手机上瘾,百分之百都是家长的责任,从小到大,我儿子没有我的允许,手机可是碰都不敢碰一下,因为我清楚地明白手机的上瘾程度,我们成年人都无法克制、离不开手机,更何况是探知欲、和好奇程度都比较强的孩子呢

所以,控制孩子玩手机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孩子一次都不能玩,当孩子表现出想玩手机的想法时也要决绝地说“不”,如果发现孩子偷玩手机了,也一定要以最严厉的方法惩罚,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不能玩手机”的潜意识,他们才不会对手机上瘾

讲真的,这位网友的管理方法或许有用,但也只是针对于前期

毕竟,孩子还小的时候通过约束、和威严还能管教得了,那么长大了呢

当你发现孩子比你还高、还厉害时,你就会猛然发现:已经管不住孩子了

认识一个被管得特别严的女孩,从小到大几乎是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别人小学、初中就有手机联系,她上高中了手上还带着儿童电话手表,同学想要联系她,也是需要先联系到她的妈妈才能转达消息

也因为管控得特别严的原因,女孩从小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天除了刷题做题、就是背书看书

高考那年,多年来的辛苦耕耘终究是不负有心人,最终以684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本以为一脚踏进名校,那后面就是光宗耀祖的事儿了

可结果却是,女孩读大二时因为迷恋手机频繁挂科、逃课逃学,最终也因为多次违反纪律、无视校规被退学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报复性反弹”

小时候被绝对控制、限制的孩子,长大后缺掉的东西迟早都会加倍地偷着补偿回来

就像孩子迷恋手机这件事情,小学、中学时家长或许能控制得了,但等到孩子上大学离开父母身边后,就会报复性地通宵玩游戏

所以,孩子迷恋游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带着有色眼镜去让孩子隔绝电子时代

有句老话就说得很好“堵不如疏”,更何况现在的家校共育还少不了手机某些软件的使用

那我们家长与其和时代抗争,不如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理解网络,并做到合理管控接触手机、和上网时间

只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和时间观念,当孩子明白手机是为了提供学习帮助、而不是玩游戏的认知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变好了

03

环境方面

家长没做好榜样

和一个朋友聊天时,告诉我一件新鲜事

她说:

“说句实话,以前我是不喜欢看手机的,手机揣在兜里基本上都是有电话了,才拿出来,充一次电也能管好几天,每天就喜欢和人面对面聊天唠嗑”

“可现实呢,大家都喜欢抱着手机刷视频,你跟他们聊天吧,人家还爱搭不理”

“平时出门聚个会、吃个饭也是一样,大家都喜欢低头看手机,你要是一个人在那里喋喋不休,人家还觉得你好烦”

“所有呢,我慢慢也就被同化了,跟着大家一起看手机、成为了低头族”

“不得不说,胳膊还是拗不过大腿的”

事实上,这哪里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只不过是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罢了

记得有一位爸爸曾经说过,孩子最终会成长为什么样子,主要要看家长怎么做

原来,这位爸爸的妻子,是一个天天喜欢抱着手机玩的低头族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她都不停地催促:“赶紧写作业”,然后她坐在一边看手机

结果呢,孩子写作业敷衍,一张卷子基本上就没有几道题是对的,每到期末一大考,那成绩基本上就是不及格

妈妈也根本无法理解,明明她每天都在催促孩子完成作业,为什么最终会考出那么差的成绩呢

直到她儿子说“每次就是骂我、催我,你每天回家不是往沙发一躺,就开始玩手机呀,声音还调那么大,都打扰到我学习了”

妈妈不服气,她觉得“是学习的料,哪怕身处闹市,也不影响他们学习知识的心静和专注”

可事实上,很多家长都高估了孩子自我控制力,也低估了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力

还有一位妈妈,她说她家两个孩子,大女儿读六年级,小儿子读一年级

最关键的是她的两个孩子都不怎么爱玩手机,平时在家里也不会刻意限制他们

刚开始还羡慕妈妈能拥有这样的“梦中情娃”,直到妈妈再次爆出原因才刷新了认知

她说:“我觉得我家两个孩子不玩手机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和爸爸两个人的手机里一个游戏都没有”

是呀,孩子身上问题,所照射的就是家长身上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孩子迷恋手机后家长越阻止,孩子越是要偷着玩呢

一个是物极必反,人性都是不甘于被命令、控制,越禁止不让触碰的东西,反而容易激发孩子的逆鳞,拼了命地想尽办法反抗

另一个也是环境影响了,家长就是孩子的现实版教科书,大人平时怎么做的,孩子也会跟着一样模仿

所以,环境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先创造适合生长的正能量环境

家长手机里都是游戏,孩子就会沉迷游戏

如果家长手机里都是学习类的软件,那孩子也会物尽其用,懂得把手机当成学习工具

如此,有了情感、心理、和环境三方面的底层逻辑后,孩子才能逐渐形成健康、积极、且有效的戒瘾疗效

那么,关于孩子整天抱着手机不放的底层逻辑,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