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超日本后,又“牵头修订”国际标准,电车还有大发展

老王的工匠铺聊武器 2024-05-16 23:04:09

现如今,我们的电动汽车行业,显然已经成为了一张闪亮的名片,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杀四方”,还成功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讲这些空话没用,上数据!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在出口数据上,去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120.3万辆,算上燃油车出口,我国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

说完这些可能有的人会疑惑:这数据挺好的啊,怎么要起这个标题呢?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撕裂”感。有这种感觉就说明您的感知能力是正常的,我之所以会这么起标题,是因为与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取得的成就相对应的是,一些质疑中国电动车,甚至抵制中国电动车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国内国外都能看到听到。对于这些人来说,“中国电车能活多久”是一个急需知道答案的问题,因为他们希望看到中国在这条道路上折戟沉沙,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另一层含义:未来的中国电车行业,还能取得怎样的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

先看一条新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界放出消息,称由我国牵头修订的国际标准《使用压缩氢气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方法》,已经在近日发布了。按照媒体的报道,这套试验方法在完善最高车速测试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加速能力试验以及爬坡试验,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测试方法。当然这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牵头修订”以及“国际标准”这8个字,这意味着,我国已经主动参与,甚至领导了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标准化制定。

这一点有多么重要,想必不用我多说,日本人为什么“乾坤一掷”非要搞氢能源汽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提前为氢能源汽车制定标准、发明专利,这些东西一旦占到大头,那么未来世界一旦真的如他们所愿,重点发展氢能源汽车,那日本就可以借此收取包括专利费在内的大量利益,那时别人辛辛苦苦在车厂里打螺丝,他们则能够滋润地思考人生。但现在嘛,氢燃料电池的一些标准被俺们中国“牵头”制定了。

对于一个工业国来说,能够参与行业内标准制定,那就说明掌握了一些话语权,而能够直接“牵头制定”行业标准,那就意味着这个行业里其他人都要向你看齐。我们在其他领域总喜欢认为“今天下英雄,唯美利坚与中华尔。”在电动车领域,也一样是中美在领跑世界,曾经的燃油车“诸神”已经来到了“黄昏”。

这件事,直接证明了当下中国电动汽车的技术实力,当然我们也承认,目前城市道路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寒区的启动和续航问题,也确实给我们的电车行业造成了一些阻碍,这个没必要否认。但技术问题始终还是会以技术进步来获得解决方案的,比如我国的一些电动车企业已经开始在寒区进行试验工作,不想再让寒区成为电动车的“禁区”。

说完标准,再来说说展望。这个话题我并不打算将思维囿于电动车技术本身,而是想要畅想一下未来成熟且发达的电动车行业,会给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整个科技文明带来什么。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电动车的内部结构吗?

以普遍情况而言,电动车的内部子系统,通常包含驱动电机、燃料电池组、转向控制、机械传动,其他的还有车机系统、车载雷达、空调、照明等符合市场需求的子系统。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车不烧油这点,在目前来看是很省钱的,而且电机驱动之下加速也快,这些都是电动车能够赶超燃油车的核心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众所周知,汽车工业与军事工业关系密切,世界上拥有成熟汽车工业的国家,通常有拥有较强的军事工业,而且一些汽车制造商也会接军工订单,为军队打造各种地面载具,所以,电动汽车的技术有可能被应用到军用载具上面吗?提醒一下,这里讨论的仅仅只限于地面载具,各类航空器和海军舰艇用这个技术还是太玄幻了。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弄明白一点,燃料电池动力技术,与现在全球军用载具都在使用的化石燃料动力技术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全球军队对其地面载具的动力系统,都想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内燃机,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种传统动力系统技术非常成熟,柴油和汽油的能量密度也比现在的燃料电池大,能保证军队的长距离机动,要知道即便是轻装甲单位,其战斗全重也是远超一般民用车辆的,比如我国的猛士三代,空重就重达3.8吨,战斗全重直接超过5吨,这样的自重,还要保证有700到750公里的续航,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选用功率强劲的柴油机。

轻装甲单位都是如此,那些战斗全重动辄达到30吨以上的步战车和主战坦克,就更别想了。可如果我们的电动车行业持续发展,对电池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呢?我知道,将燃料电池技术引入军队装备体系,还需要考虑安全性问题和后勤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两个问题依然可以用技术进步的角度来审视,并找到解决方案。

现在阻挡燃料电池进入军队装备体系的最核心问题,就是能量密度比不上柴油。如果在这方面取得技术突破,能够让同体积的燃料电池比柴油输出更多的能量,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将燃料电池纳入军队装备体系。防护问题实际上在化石燃料时代也是重中之重,未来一旦解决能量密度以及电池动力技术的重量太大问题,那么也可以采取与化石燃料时代类似的防护思路,在电池周围以及车辆底盘安装防护装甲。后勤体系的更换肯定会很麻烦,但技术到位之后,逐步替换即可,这面临的也就是时间问题。

当然我也得说清楚,把这种新能源技术引入军队,绝不是为了什么鬼的环保问题,引入军队那就是要奔着打仗去的。这套技术,我能想到的最适合的军队用户,就是特战单位和快反单位。各位电车用户应该知道,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车起步快,并且噪音低,正好能对应上快反任务和隐秘行动。

让军队部分地面载具的动力系统更新换代,其实只是电车行业发展,给全社会带来的技术进步中的一部分。前面已经提到了电车行业发展会对电池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未来更先进的电池技术,可不止会用在军用地面载具上面,各种用途的外骨骼,也会有较高的电池需求。比如军用的和工业用途外骨骼,这种外骨骼需要搭载各种武器和设备,而且还要进行负重活动,最重要的,还是续航问题,军事行动和工业生产可不能因为外骨骼电量问题停摆,那是很要命的。

而更先进、能量密度更大,且体积更小的电池,就非常适合未来全社会大规模应用外骨骼的场景。当然了,我们可以把“脑洞”再放大点,既然已经突破了电池能量密度的技术瓶颈,外骨骼技术也发展成熟了,那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两项技术的基础之上,开始设计并制造《阿凡达》中的那种机甲呢?

相较于日漫中的那种超级巨大的机甲,这种小型机甲显然更加具有实际价值,在军事上,我们可以理解为班组级别的重火力支援平台,甚至还能在城市巷战中发挥一定的攻坚作用。在工业生产领域,这种灵活的小型机甲可以取代小型起重机,成为工程机械。而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有稳定的能源供应,并且电池包的体积不能太大,这说到底还是需要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才行,其他方面诸如机械工程等技术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

1969年,阿姆斯特朗成为“阿波罗计划”中第一位,也是全人类第一位踏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员,这是整个“阿波罗计划”的高光时刻,但实际上,“阿波罗计划”对科技发展以及工业生产的带动作用,也同样影响深远。激烈的航天竞赛带动了电子技术、数字化和自动化制造、质检技术、供应链管理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大发展,也带动了计算机、通信、医疗、材料学和地球观测等新科技的发展。

我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它很好地解答了一项新技术能够给我们的科技水平带来多么巨大的进步,现如今我国的电动车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传统的汽车制造业本就涉及材料学、金属冶炼、数字化和自动化制造等领域,现在电动汽车的“高歌猛进”,将汽车制造能够带动的行业,扩展到了电池、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高新产业,这些技术的加持,使得未来的电动汽车,可能会成为一种具备一定AI水平的全自动载具,如此一来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可能也会得到解决。

而这些高新产业的发展又能够带动一大批其他的相关产业,最终包括电动车行业在内,所有的这些行业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整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更上一层楼,也能够为经济增长找到新的突破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