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涌动,人才浮沉,新一轮干部队伍调整悄然展开。无数人翘首以盼,观望这场体制内的变革大戏。
国企高管转任地级市一把手,这种提拔模式打破了传统路径依赖。在沿海省份,一批没有机关经验的企业领导人空降市委书记岗位,他们的共同标签是在电网、铁路等国企担任要职,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
这种人事变动绝非偶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地竞相寻找突破口。选用经济型干部担任党政主职,正是为了注入新鲜血液,激活经济发展动能。这些企业高管在商海沉浮多年,深谙经济规律,具备创新思维和市场意识。
干部年轻化也是一个显著特征。遴选通常要求35岁以下,即便是高学历或领导岗位也不超过40岁。年轻干部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能为体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高学历并非新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起,高学历就备受体制重视。从中专到博士,学历要求一直在提升。但在基层,特别是县域,博士学历仍属稀缺资源。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选拔经济型干部担任要职,体现了因时制宜、因势利导的用人导向。这些干部具备企业思维和经济头脑,能够站在发展全局谋划经济工作。
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一个地区只有做大经济蛋糕,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让懂经济的人管经济,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种用人导向将带来新一轮干部队伍优化。
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发展经济的紧迫性日益凸显。让更多经济型干部走上主要领导岗位,既是时代所需,也是发展所向。这股清新的用人之风,正吹遍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