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噶功臣,也不全是这样,这不代表皇帝仁慈,而是另有原因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3-30 07:18:47

刘邦和朱元璋,为什么对于功臣下手那么狠?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方式来问。

为什么历史上的其他的朝代,没有出现西汉,大明那么大规模诛杀功臣的行为?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两个:要么就是没必要杀,要么就是不敢杀。

根本没有噶的必要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没必要。

这就属于一个大多数的情况,像东汉、西晋、大唐、大元、大清,都是属于这个范畴之内的。

因为这几个王朝的建立者,与刘邦、朱元璋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刘、朱二人目前在互联网上人气很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是草根出身,非常接地气,获得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共鸣。

但也正因为此,就造成了他们初始创业团队中的人员,有许多最早是与他们可以说是平起平坐,甚至还高。

这些人里面,有曾经的上级,譬如刘邦身边的萧何;有曾经的兄弟发小,譬如朱元璋身边的汤和周德兴。

还有原本地位高于他们、被其人格吸引、放下身段加入的,譬如出身六国贵族的张良、韩信,以及元末的那些读书人,李善长、刘伯温等。

这些人,早期跟着刘邦、朱元璋,看似是主公与下属,但却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上下尊卑并没有那么明显,甚至还有拜把子的,有时候干活得哄着他们,说的好听点叫礼贤下士,叫同甘共苦。

这也就造成了在王朝建立后,这些人里面的一部分多少就会出现一些没大没小、甚至特宠而骄,居功自傲的情况。

东汉末年曹操身边那个徐庶也有这个毛病,老是阿瞒阿瞒地叫,还老挑人家曹老板的老底,还好,刚露出点苗头就被按倒了。

就像现在很多的创业公司里一样,做大了以后,曾经的兄弟几个合伙人就会因为理念不合,或者朋友之间无法适应新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从而产生矛盾,是一个道理。

从而为了稳定老大的地位,在企业中我们看到很多老板的选择,就是给这些元老发笔钱,让他们退股离开。

而在古代封建王朝,因为牵扯的关系利益更多更复杂,就导致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让这些人永远消失。

而与此相对,开头提到的另外那几位,像东汉刘秀、大唐李世民以及元清两代的开创者们,不会面对刘邦朱元璋他们面临的问题。

因为在上述这些人中,他们手下那些个功臣,从一开始,在身份地位方面就是被牢牢压在地上的。

司马家那波都是家臣,李世民手下的呢也是从秦王府开始就跟着干了多少年的老员工了,而刘秀那个年代,因为打着的旗号都是光复汉室,所以他手下云台二十八将里那些个姓冯的、姓邓的也就只能无条件地跟着刘姓老板好好干。

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都从未与老板有过哪怕一次对等的机会。

至于蒙元与满清就更别提了,直接就是部落首领与成员、主子与奴才之间的关系,你就是功劳再大,对于老板的地位也是完全构不成一丁点威胁的。

之前有人问,现在可以给出答案了,为啥清朝时,鳌拜的权利那么大,但是没有篡位条件的道理。

所以,在这个群体里,我们发现他们搞的就不是功臣了,而是盯着真正能够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兄弟亲戚下手。

像李世民之于李建成、李元吉、司马炎之与司马攸,还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那几个儿子之间的恩恩怨怨。

你看,不是他们不狠,是他们狠的对象,和刘邦、朱元璋不一样罢了。

不是不杀,是不敢啊

好,感觉没必要的一波人,算是讲完了,接下来就得说说那个“不敢杀的群体”了。

这个部分,典型代表就是东晋与北宋。

东晋自然不必说,司马睿这个旁支子弟,能够在衣冠南渡后掌控半边江山,靠的就是人家琅琊王氏。

都“王与马,共天下”了,你还能有啥想法?不废了你就算不错了,识相点就老实待着吧。

而赵匡胤虽然不至于像东晋那么窝囊,但北宋在建立初期,那是一团乱麻。

刚抢下人家后周孤儿寡母的地盘,但也不大,并且内有李筠叛乱,外有南唐、西蜀、吴越、大理、北汉、契丹、环伺周边。

直到赵匡胤去世,他老赵这地图还没清理干净呢,你让他跟刘邦、朱元璋一样,把最能打的都给噶了,那谁给他干活?

但凡赵匡胤在他有生之年,能坐拥汉地、掌控燕云十六州,别说功臣了,就是他那个车神弟弟的小命,我觉得都悬。

毕竟这是一个行伍出身,从尸山血海里拼杀出来的悍将。“仁慈”二字,我实在很难将之与赵匡胤的人设联系在一起。

所以噶功臣这事,一方面是考虑自身及子孙后代安全上的评估,同时也是需要看看大环境到底是不是允许你这么去做。

结语

当然,凡事都总会有点例外,在天下未平、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悍然诛杀对自己忠心耿耿下属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譬如南宋的建立者赵构,对于这种人,大家看看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就不是什么刻薄寡恩、残暴不仁了,而是自毁长城,性格儒弱。

所以有时候,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说他黑、说他狠、说他坏,还都不是什么最差的结果。

要被人说成软、说成蠢,才是真的无药可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