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行业下行周期中,全球电池企业包括头部厂商都不得不积极“求变”。同样身处行业“内卷”,伴随中国电池企业以惊人的速度与规模席卷全球市场,继日本企业在先期显现疲态,行业版图再度迎来新的变局。
一条显而易见的事实在于——中国电池,正在“卷”死韩国企业。
10月7日,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企业LG新能源发布了最新的中长期战略:其将扩展非电动汽车电池业务,建立平衡的业务组合,以应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暂时放缓。
LG新能源的目标是到2028年的销售额将比2023年增加一倍以上。2023年LG新能源的销售额为33.75万亿韩元(当前约合1765.13亿元人民币),以此计算,其2028年的销售额目标为3530.25亿元人民币。
对于所谓的“平衡的业务组合”,LG新能源表示,储能系统、城市空中交通、船舶等具有高增长潜力的电池应用领域将成为重点;通过建立BaaS(电池即服务)生态系统来拓展电池租赁、租赁和回收等各种服务业务,并计划增加EaaS(能源即服务)业务的比例。
同时,多样化其电动汽车产品和客户,包括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高压中镍、46系列等。技术层面,加强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先地位,包括全固态电池和干电极工艺等。
可以看出,无论是业务转型方向,还是技术多元化,LG新能源已经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挣扎着向宁德时代、比亚迪们靠拢。
01
已大幅亏损、减产
上述战略转变的背后,2024年LG新能源业绩出现“大滑坡”。
受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速低于预期的影响,今年二季度,LG新能源营收也下滑了30%,降至6.16万亿韩元(约合332亿元人民币),同时亏损约240亿韩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这是该公司2022年1月上市以来首度出现季度亏损。
且如果没有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获得一些税收抵免,亏损将扩大至2530亿韩元。
根据该公司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最新预判,今年市场增幅预计略高于20%,相较于去年36%的增速大幅下滑。
LG新能源表示,该公司今年的营收将比去年下降20%以上,此前预计增长约5%。
业务大亏损下,LG新能源不得不缩减产能扩张步伐。LG新能源在第二季度调整了整体产能规划,将符合IRA税收抵免条件的预期产能从45-50GWh下调至30-35GWh。
6月28日,LG新能源已决定暂停建设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储能系统(ESS)电池生产线,该产线总投资约379亿元人民币,总产能规划53GWh。
此外,LG新能源还有潜在危机。在欧洲,LG新能源市占率2021年一度达到46%的水平。但随着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进军,2023年,LGES欧洲市场份额下滑至37%,同比减少2.4个百分点。
并且随着本土产能落地,预期宁德时代欧洲能维持30-40%的高份额,而LG的份额则较大概率继续走低,销量增速随市场空间的扩大维持在10-15%水平
当前,LG新能源已将未来发展重心放在北美市场,为特斯拉、通用汽车、现代汽车和其他汽车制造商供货,其业务与美国高度捆绑。
但此前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明确表示,如果他赢得大选,将对《通胀削减法案》采取行动,推翻拜登的电动汽车政策。
这意味着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通胀削减法案》可能成为一纸空头支票。对于LG新能源来说,将会是重大打击。
02
向宁德时代、比亚迪靠拢
仅仅几年,中韩电池企业“攻守易势”,一度制霸全球的韩系电池企业跌落神坛。
根据市场数据,2020年一季度,仅LG化学(LG新能源前身)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市占率就达27.1%,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厂商。
但从2020年至今,韩国三大电池企业的市占率就持续下滑。
在今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TOP10中,LG新能源以61.8GWh的装机量、12.1%的市占率继续保持第三位,但其2.5%的同比增速远低于排名前二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公司的同比增速均高于25%。
韩国业内人士指出,“与中国的(电池市场占有率)差距已经拉大到了难以追赶的地步”。
这期间,韩国电池企业从“全球市场的领导者”,到如今的“不得不作出改变”,开始向中国电池企业看齐、靠拢,成为不折不扣的“追赶者”。
欧美等地区新能源汽车放缓并转向磷酸铁锂电池,让以三元电池为主的韩国电池企业“低头”转向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电池。而韩国电池企业在供应链的缺位,又让其不得不向中国锂电企业寻求帮助。
今年2月,LG新能源已与龙蟠旗下常州锂源签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长期供应合同。
7月2日,LG新能源宣布,将向雷诺旗下电动汽车部门Ampere供应磷酸铁锂电池。这是LG新能源首次官宣将大规模供应磷酸铁锂电池,也是海外电池企业首次官宣获得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订单。
根据约定,LG新能源将从2025年末到2030年,向Ampere提供约39GWh的磷酸铁锂电池,可用于生产59万辆电动汽车。
尽管斩获了首个订单,但是LG新能源在磷酸铁锂追赶的路注定不会轻松。业内人士分析,在LFP的技术上,无论是结构创新,还是跟上游的资源整合,LG相对宁德和比亚迪,都有两三年的差距。上述订单也得从2025年末开始供货。
三星SDI高管也承认,“布局LFP电池等情况确实有些晚”,并表示将继续推进2027年全固体电池量产计划。从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和市场占有率来看,包括LG在内的韩国企业正在努力争取最后的“突围”机会。
在其他电池技术路线上,比如固态/半固态电池,韩系电池厂也落后于以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企业。此前宁德时代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已有七八年,对比全球发展情况应该是“领先一大步”或者说是“ second to none(首屈一指)”。
从业务多元化方向来看,LG新能源规划扩张的储能、城市空中交通、船舶以及回收、电池租赁等业务,相较于中国电池企业布局来看,都显得“后知后觉”。
比如,在储能领域,LG新能源计划从明年开始在美国大规模生产储能电池,并在2028年将该业务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第一位。但在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TOP10中,中国电芯厂商占据了9个席位。宁德时代高居榜首,比亚迪位列前五。
在低空经济领域,目前几乎主流动力电池企业都在部署航空电池。宁德时代已经成功试飞4吨级民用电动飞机,正在“积极投入”并加速8吨级研发。该8吨级飞机预计于2027到2028年发布,届时可支持约2000到3000公里的航程。
此外,与日韩企业押宝北美市场不同,中国企业出海身影遍布欧美、东南亚、北非等地,从上游矿石到中游电池产能,规避布局单一风险。
多数从业人士判断,锂电淘汰赛就在一两年内。行业内卷叠加价格战,加速产业链淘汰出清的另一面,“强者恒强”“大浪淘沙”将增强剩余企业竞争力。中国电池企业的产品、产能、供应链、成本等优势加速向全球外溢,韩系电池厂追赶的道路会更加艰难。
文章来源:新能源时代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