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文
何绍基是一位非常自负的书法家,胸有主见,决不步人后尘。就连当时的书学前辈包世臣等人常对他讲邓石如“摹古用功”的道理,他也很不高兴。他在《书邓完伯先生印册后为守之作》中说:“我自心领神交,不待旁人告语也”。他认为自己的执笔、用笔的方法与邓石如一脉相承,“得不传之秘”,而包世臣“于平直二字全置不讲,扁笔侧锋,满纸俱是”,“书家古法扫地尽矣”。他简直把包世臣视为破坏“古法”的罪魁祸首。
何绍基临汉碑
他潜心揣摸古人执笔用笔的方法,最后给自己选择了一条回腕执笔的艰苦道路。“所谓回腕法也叫反手执笔法,就是腕肘提起,把手掌折转过来,指背朝左,虎口向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大拇指相对夹管作书。”
可见,这完全是一种违反人的生理的错误的执笔方法。何绍基并非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他曾说:“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因思古人作字未必如此费力,直是腕力笔锋天生自然。我从一二千年后策驽骀以蹑骐骥,虽十驾为徒劳耳,然不能自已矣。”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到了清代晚期,的确几乎是无以复加了,进一步的创造革新对于晚清书家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何绍基虽有点生不逢时之感,但因酷爱书法不能自已,于是不得不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几千年来书法家们的执笔用笔都是顺应手腕生理和毛笔的特性,而何绍基趋难避易,偏要用腕力笔锋都不自然的回腕法。
他的别出心裁、惊世骇俗之举,不出所料地带来了书写的艰苦和他人的攻击,却又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正常执笔法所没有的奇丑奇拙的艺术效果。他硬是用回腕法和羊毫笔创造出具有生动趣味、奇崛超逸的独特风格。真是化腐朽为神奇!
当然,这种回腕执笔是不足取法的,而何绍基不畏艰苦、刻意求新的精神却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王世国著《中国书法家》,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