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于凤至同意离婚成全张学良和赵一荻背后,实是为了保张性命

底层史观吖 2024-11-26 12:03:0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文|梦里不知身是客

编辑|梦里不知身是客

《——【·前言·】——》

1964年,于凤至亲手签下离婚协议。她看着纸上的字迹,默默无言。

这份协议意味着她和张学良近50年的婚姻结束,也意味着她选择了退出成全。

从少帅夫人到家族中坚

1916年,19岁的于凤至与15岁的张学良成婚。这是一场名门望族之间的联姻,象征着家族间的政治联盟,也开启了于凤至波澜壮阔的一生。

婚礼在郑家屯举行,主持人是张作霖的得力部将吴俊升。张作霖为婚礼大费周章,张家宾客满门,场面盛大,足以显示张家的显赫地位。

张作霖

婚后,于凤至搬进沈阳的大帅府,开始了她作为张家少夫人的新生活。

于凤至出身名门,气质端庄,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知书达理、聪慧机敏,很快便赢得了张家上下的喜爱。

张作霖对这个儿媳满意至极,不仅信任她,还经常向她倾诉家族事务。大帅府内,众人称她为“稳重贤惠的少帅夫人”。

婚后,于凤至为张学良生下一女三子,分别是大女儿闾瑛,以及三子闾珣、闾玗和闾琪。她一手操持家庭事务,不仅教育子女,还在张作霖身边协助家族事务。

每逢重要场合,她总是陪伴在张学良左右,得体大方的表现让她成为张学良最得力的助手。

张学良年轻时风流成性,周围始终有不少红颜知己环绕。于凤至心中虽有不快,却从未公然争吵或质问。她选择隐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维持家庭和谐、支持丈夫事业上。

她明白,张家的事业需要稳固的家庭作为支撑。作为少帅夫人,她的角色不仅是妻子,更是家族利益的维护者。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遇难。年仅27岁的张学良继承父业,接掌东北军政大权。面对复杂的政局和日益逼近的日本威胁,于凤至不仅在家庭中照顾张学良,更协助他处理对外关系,稳住东北局势。

她参与慈善活动,组织妇女救国会,呼吁社会力量支持抗日救亡事业。她不仅是张学良的贤内助,更是东北政坛的核心人物之一。

西安事变后,辗转的陪伴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震惊全国。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希望促成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这一举动被蒋介石视为大逆不道。

事变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随即被蒋下令软禁。

此时,于凤至正在国外陪伴求学的子女。

她接到张学良被软禁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启程回国。虽然她明知回国后将面对一场艰难的生活,但她没有退缩。她始终认为,作为妻子,自己的责任就是陪伴和支持丈夫,无论处境多么艰难。

回国后,她见到被软禁的张学良。那时的张学良情绪低落,眼神中透露着无尽的失落和痛苦。他无法接受曾经的威风少帅,如今被关押在狭小的院落里,行动受限。他甚至动过轻生的念头。

于凤至握着张学良的手,轻声说道:“你还在,家就还在。”她用尽一切办法安慰张学良,每天陪他说话、读书,尽力让他分散注意力。

她从不抱怨,也不流露出任何软弱情绪。她深知,自己的坚强,是张学良继续活下去的支撑。

之后,蒋介石多次将张学良转押到不同的地点,从南京到溪口,从广东到台湾,于凤至总是紧随其后。

无论生活环境多么恶劣,她从未离开张学良半步。在那些动荡的日子里,于凤至成了张学良心中唯一的慰藉。

赵一荻的介入与离婚的隐忍

张学良被软禁后,赵一荻成了他生活中的另一道光亮。这位年轻女子比张学良小15岁,温柔体贴,在他身陷困境时始终陪伴左右。赵一荻的陪伴让张学良找回了一些生活的希望,而于凤至对此保持了沉默。

于凤至并非不知情。她清楚地看到,赵一荻对张学良的意义,尤其是在软禁的特殊环境下。她没有公开反对,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相反,她选择与赵一荻保持距离,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张学良。

到了上世纪60年代,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态度仍然充满猜忌。他始终担心张学良通过于凤至的家族势力,可能对现有政局造成威胁。蒋夫人宋美龄也多次暗示,张学良的家庭关系过于复杂,需要重新梳理。

1964年,离婚的请求摆在于凤至面前。她明白,这不仅仅是感情的结束,更是为了张学良的性命与自由。她拿起笔,签下了那份离婚协议。

签完后,她默默地把文件交给使者,没有流露出一丝波澜。

这场离婚让赵一荻获得了名分,也让蒋介石彻底打消了疑虑。而对于于凤至来说,这并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成全。她用这份隐忍,换来了张学良的平安。

离婚后的于凤至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定居。她没有抱怨,更没有指责,而是选择独自生活。她在美国靠投资股票取得成功,被称为“华尔街股神”。

尽管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她对张学良的感情从未变过。每逢节日,她都会写信问候,甚至在家族聚会中与张学良重逢。

成全与离别

1940年,于凤至因病赴美治疗。她带着子女离开中国,心中带着遗憾与不舍。在美国的岁月里,她一方面照顾孩子,一方面通过朋友打探张学良的近况。

尽管身处异国,她仍在精神上支持着丈夫。

几年后,她从友人口中得知,赵一荻已经完全融入了张学良的生活。两人相依为命,情感深厚。于凤至没有流露出愤怒,而是选择沉默。

她深知,赵一荻的陪伴,对张学良的处境非常重要。

1964年,离婚的请求摆在她面前。于凤至没有犹豫太久。她清楚,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情感纠葛,而是关乎张学良安危的大事。

她签下离婚协议,将自己的身份退出张学良的生活,给赵一荻一个名分,也给蒋介石一个安心的交代。

离婚后,于凤至没有怨言。她对外人只字未提内情,而是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她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张学良的支持,也保全了他的性命。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