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汉源过去的农村气象哨

大家长啊 2024-09-26 21:42:53

说说汉源过去的农村气象哨

一、农村气象哨的概念

农村气象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在农村基层普遍建立有一个简易的气象观测点,那就是农村气象哨。当时的农村气象哨大多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基层自筹自办,上级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仪器支持、业务指导。具体任务则因专业需要而不同。有的是由乡村自办,并接受地方气象部门指导的农村气象哨;也有的是由各专业生产业务部门组建的农村专业气象哨。具体任务则因专业需要而定。这批肩扛农具穿梭于田间地头,乡间田野的气象哨兵,则被形象的称为“泥腿子”观天人。他们在经过业务部门短期培训后,会使用简单的仪器,在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工作条件相对方便的地方就地取材建立一百平方的观测场,里面有序安装摆布一些如风向标、百叶箱、雨量简、地温计等仪器设备,这些就是当时农村气象哨的全部家当。

二、汉源农村气象哨的建立和业务工作开展

一九五八年,在“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的形势下,中央气象局在桂林召开全国气象工作会议,提出“大办气象”,要求“专专(专区后为地区)有台,县县有站,社社有哨,队队有看天小组,组成全国气象服务网”。汉源气象站从那时开始也搞“气象化”,制定计划在全县要设立三十一个气象哨。

一九五八年底,县上开始选拔抽调各区、公社人员到县气象站集中培训了三次。然后以各区气象哨为基础,又分区集中培训了两次,先后五次共培训了气象哨观测员二十五人。经过县气象站短期培训后的观测员,会使用简单的气象仪器,懂听得懂上级气象台的天气趋势预测,晓得一些简单的土洋结合的气象知识或常识(如气象谚语)。个别区个别公社由于人员缺少或没有合适的人员,县上直接行文到各区、公社,由中心小学教师兼任气象哨观测员,县领导为了既要建得快而又不影响县气象站的正常业务工作,就指定水文站和气象站分区负责协助建气象哨。以后县委又指示行文各区、公社马上建立和恢复气象哨工作。全县共建起了二十九个气象哨。由于建农村气象哨在当时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各方面的条件也很有限,因此,虽然是一哄而上地建起了不少,但有的从建起来就没有正式开展过工作,有的只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垮了。为此一九五九年县上对所建气象进行了整顿,整顿后,全县存有十七个气象哨,业务得以基本正常地开展。除能够进行一般的温度、湿度、雨量等基本气象要素观测外,其中有七个气象哨能做补充订正预报,有四个区中心哨开展了小麦、油菜的物候观测。

当时,由于县气象站本身人少,业务繁重,对各区、社气象哨、组抓得不紧,工作开展不平衡,虽经整顿,也存者不多。有的哨工作始终没有开展起来,县气象站代买仪器的款也大部份未收回。

一九六O年,中央气象局又提出的社队“自愿、自管、自题、自用”的“四直”原则建立气象哨。汉源县根据处山区,地形地势复杂,气候差异大的特点,觉得有计划地办好几个气哨,确实很必要,但各气象哨的经费来源、人员及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等等困难,不能解决。各气象哨的观测员都是当地公社人员或附属人员兼职,半脱产的居多,人员很不稳定,因此即使是存在下来的气象哨,所进行的观测项目亦少,记录质量差。例如:干湿球温度观测是湿球结冰时处理不当,引起计算出来的相对湿度失真;没有测风仪器。缺失大风、霜、雪、雹等记载。

一九七八年以前,各气象哨每日只作两次(7时、19时)观测记录,断断续续,残缺很多,不能满足使用。至一九八O年存在的有清溪宜东、马托、九襄(汉一中)、万里、大树、皇木七个气象哨。大树、马托、宜东三个气象哨也于一九八一年三月撤销。后来,宜东气象哨因地区、县农业部门为了掌握当地的气候之需,由县农业局出补助工资、县气象站支助仪器,重新建立于一九八三年八月恢复观测工作。一九八三年以后存下来的五个气象哨观测员,清溪是王丽君,宜东是姜安耀,九襄是都莲英,皇木是罗明才,万里是姜焕银。这些气象哨人员较为稳定,记录较为完整的是清溪气象哨。这听哨自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八三年都是姚克俊当观测员,一贯认真负责,按时观测。气象哨观测员的补助工资是每月十五元。皇木由县气象站付给。而万里、清溪、九襄三个气象哨由县水文站、县气象站各付一半。各气象哨自建立以来很长时间都是二次观测,后改为三次观测,数据统计方面也不统一,清溪、九襄(汉一中)是三次观测的时候作三次统计,其余的是三次观测的时候作四次统计,计算日、月、年的要素合计值和平均值。′

三、汉源农村气象哨使命的终结和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兴起

到了一九八五年前后,汉源农村气象哨作为气象哨的业务基本终结,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各个哨点已积累了一定年代的气象资料,对于综合分析掌握一个地方大至的气候情况已经够用。这些资料为研究了解山区气候特点规律、为1982年开展全县气候区划提供了依据。二是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金缺乏、观测人员难稳定等多种因素导致农村气象哨指导管理成本上升、管理难度加大。在气象哨的阶段性使命完成以后,全县在有代性表重点乡镇仍保留了一部份雨量点观测雨量,为指导汛期指导防汛抗旱提供第一手数据。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气象事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气象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测水平越来越高,一种现代化智能化的自动气象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汉源也和全国一样同步发展,到目前,汉源全县已建成了全面覆盖全县各乡(镇)、村的自动气象观测站网,能够自动进行24小时要素实时监测和传输,能够为气象要素的查询、采集、加工和分析应用提供非常适时、精准、方便、快捷的服务。这些建于乡村的新型现代化“气象哨”,无论是数量的密集性还是科技水平的先进性都是当年土洋结合的气象哨所无法比拟的。

(文中部分素材取自于《汉源县气象志》)

△一九七O年代的汉源县气象观测场

△一九九O年代的汉源县气象观测场

△农村气象哨(网络图片)

二O一O年代的汉源县气象观测场

△清溪万亩贡椒园自动气象观测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