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柑橘油柑病如何防治?防治有方看这里!

三农种植者啊 2024-11-08 00:58:24

当前,早熟柑橘品种已陆续上市,而晚熟品种正处于果实膨大至转色的关键阶段。近年来,一种名为柑橘油胞下陷(俗称油斑病)的生理性病害逐渐进入高发期,其防治难度大,对果实外观品质构成严重威胁。

果实油斑病与炭疽病对比

油斑病,亦称虎斑病、熟印病或干疤病,其特征是油胞周围细胞凹陷,易与果实炭疽病混淆,导致防治不当。以下是对两种病害的区分:

症状差异:

油斑病初期表现为油胞周围斑点内陷,随时间推移,病斑区域果皮下沉、颜色加深,油胞突出,影响未成熟果实正常着色,但通常不引起腐烂。果实炭疽病则表现为果皮干枯凹陷,呈黄褐色至深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扩大,最终导致全果腐烂。

发生部位:

油斑病多因冻害、日灼、机械伤诱发,发生在果实底部及四周。炭疽病则多见于果蒂处。

油斑病发生机理:

油斑病是柑橘果实外皮层油胞破裂后,渗出的光毒性橘油对果皮造成的伤害。初期形成不规则浅绿或淡黄色病斑,直径2-3厘米,个别可扩展至果面一半以上。病斑内油胞突出,周围组织凹陷,果皮颜色变暗系褐变反应所致。随病情发展,油胞萎缩,虽不继续恶化,但易感其他病原菌,如炭疽病、青霉病等。

柑橘果皮结构简述:

柑橘果皮由黄皮层(外果皮)和白皮层(海绵层)组成。黄皮层含角质层、表皮细胞及皮下薄壁组织细胞,油胞位于此层或黄白皮层交界处,内含香精油。白皮层为分生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间隙大。

健康柑橘和油胞病变柑橘果皮表皮层细胞结构图

油斑病发病原因:果皮伤害:病害、虫害、机械损伤及果实间相互接触等均可导致油胞破裂。天气因素:阳光直射、湿冷气候、相对湿度骤变(如露水重、降霜、冰雹)均易诱发油斑病。营养失调:矿物质营养失衡,尤其是钙、磷、钾、钠缺乏,易导致油胞下陷。其他因素:砧木种类、品种特性(如甜橙类含油胞多)、延迟采收等亦有影响。

柑橘果实结构

油斑病预防方法:

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配合矿源黄腐酸钾淋根,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果实套袋:保护果皮免受损伤,提升果实外观品质。病虫害防治:加强后期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叶蝉类害虫,减少机械损伤。合理采收:避免雨后、露水未干或大风后立即采果,采用一果两剪法,剪平果柄。轻采轻放:在采收、挑选、装箱、运输、贮藏过程中保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补充钙素:幼果期至采收前,注重钙素补充,通过促进细胞壁钙交联,加厚细胞壁,减少油斑病发生。发病后处理:使用钙镁硼叶面喷雾配合杀菌剂控制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柑橘油斑病的发生,提升果实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