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翁万戈将183件国宝捐美国,给祖国却要450万美元,图啥?

鲍林谈古论今 2024-11-09 11:09:43

在1999年底翁万戈以450万美元将翁氏藏书出售给上海市博物馆。

却在晚年,翁万戈竟然将文物无偿捐赠给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这一消息经传播,在文物圈内炸翻了天,纷纷责骂他“出卖国家”。

是什么原因让他顶着骂名也要捐赠呢?背后有什么隐情?

追溯到晚清时期,翁氏家族已是举世知名的大藏家。当时的家族掌门人翁心存曾担任大学士,负责教授同治、光绪两帝读书识字。他和儿子们如饥似渴,搜罗了大量珍贵的古籍字画,积累了可谓“晚清九大藏书之一’的翁氏家藏。

时移世易,八国联军的狂轰滥炸让紫禁城的大门被打开,无数文物流落海外。在这场国殇面前,翁氏家族也濒临瓦解,家藏古物面临被掠夺的威胁。为了保全文物,翁氏后人绞尽脑汁,一次次转移家藏的藏身处。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岁的年轻人翁万戈被迫举家逃离祖国,前往当时的避难所——美国。从此,翁氏家藏便和流亡路上的翁家人一起,远离故土,开启了一段漂泊的旅程。

对于翁万戈来说,年少承担这份家族重任着实沉重。但他毕竟出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家训熏陶,学习诵读经典著作。保护祖上的遗产,几乎成了他生命中注定的使命。

逃亡异国的艰辛并未磨灭翁万戈的家国情怀。在美国期间,他以东方智者的胸怀和恬淡风范,在海外大肆弘扬中华文化。他拍摄了多部纪录片,将中国的皮影戏、饮食文化、佛教智慧生动呈现,其中《中国佛教》一片还在亚特兰大国际电影节获奖。

可以说,翁万戈把家藏文物视为自己的生命,毫不松懈地保护着这份珍贵遗产,更以实际行动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对其祖国和家族孺子可教。当时的他,获得了国人的敬佩和赞誉。

那么他又是如何被世人所辱骂呢?

——【·无偿捐赠给美国·】——

原来,翁万戈晚年的一个决定,却让这份赞誉旋即蜕变成了骂声和质疑。2018年7月28日,这位已高龄102岁的老人在自己的百岁寿辰上,宣布将183件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其中包括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和4件织绣,堪称精品珍品。这件事无疑在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有人指责他是“忘祖国贼”,对祖上遗产不敬;也有人质疑他的动机,认为其另有企图。

然而,面对质疑和谩骂,翁万戈显得相当坦然自若。他说:“我捐出去之后,说什么话的人都有,我根本听不见,争议笑骂由人去吧。”这番话充分显露了他对自己决定的坚定,以及对舆论的淡然处之。

翁万戈之所以如此笃定,源于他对于文物价值和文化传承的独特见解。在他看来,那183件珍贵文物并非他个人的私有物品,而是属于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和共同遗产。因此,将它们捐赠给波士顿这样一家世界知名的艺术博物馆并无不当。

事实上,翁万戈慷慨捐赠的初衷,正是为了让这些凝聚中华文化精华的文物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和流传,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毕竟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若是能在那里持久展出,对于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契机和平台。

可以说,翁万戈对文物价值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一般收藏家将文物视为“私有财富”的传统观念。他更加关注文物对于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作用,并以崭新的视角审视这些家族遗产。

正如他所言:“翁氏家族的每一件藏品,都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博物馆。文化无国界,文明的延续应当超越国界。”这种观点昭示了翁万戈对文化传承的独到认知:文物承载的是全人类的文明智慧,它们的价值不应只限于一个家族或一个国度,而应该为全世界所共享。

从这个层面上看,翁万戈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体现。作为世代藏家,他深知祖先遗存的文物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他将这些宝贵文物捐赠给世界级博物馆,正是希望让中国璀璨的文明更好地通过这些载体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可以说,翁万戈对待文物传承的理念和做法,是一种新时代对待传统的全新视角。他摒弃了将文物视为私有财富的狭隘思维,而是从更高的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角度出发,为祖传之物开辟了一条走向世界、融入全球文明的更广阔道路。

这种文化自信和胸怀天下的视野,正是翁万戈可贵之处。它不仅体现了他对中华文明的自豪,也彰显了他秉持文化交流互鉴的开放理念。对于像翁家这样一个世代收藏家族来说,翁万戈的做法无疑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承之路。

换句话说,翁万戈将家藏无私奉献于世界,是期望中华文明的种子能在更加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这份胸怀恰恰体现了一代藏家对文物使命的新认知,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认知的指引下,中华文化的种子必将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

而这种超越国界的文化理念,无疑也与翁万戈曲折的人生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华人后裔,他在海外漂泊数十载,见证了世界文明的多元交融。因此,他很自然地将文化视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而非某个民族的专属。

——【·450万美元给上海博物馆·】——

毋庸置疑,翁万戈在晚年将大批家藏无偿捐赠给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做法,引发了国内外广泛争议和非议。但若我们更为深入地审视翁万戈的种种行为,就不难发现他并非一味“卖叛国”。相反,他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始终怀有一颗赤诚之心。

早在2000年,翁万戈就将542册翁氏家藏古籍低价卖给了上海图书馆,单单转让费就高达450万美元。这一做法无疑让其对国内博物馆的保护力度建立了足够的信心。事实上,在此之前,翁万戈也多次向国内博物馆和高校捐赠珍贵文物。

如他将明代著名画家吴彬的《勺园祓禊图》无偿捐赠给北京大学,将其高祖翁同龢的日记手稿捐赠给上海图书馆等等。这些行为充分说明,翁万戈绝非“一味叛国”,而是在权衡之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兼顾了家族文物遗产在海内外的保存和传播。

更为重要的是,翁万戈从未放弃在祖国大地上弘扬中华文化的理念。早在1948年重返中国时,他就着手拍摄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生动再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后来,他还组织摄制了北京故宫及其英文版图书,使这些民族文化瑰宝在海外广为流传。

可以说,翁万戈一生都在为中华文化的保护和传播而努力奋斗。作为晚清时期著名藏书世家的后人,他对祖上的文化遗产视为自己的生命,矢志不渝地守护着这份宝贵财富。同时,他又以现代人的开阔视野,积极在海内外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正是出于这种护卫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感,翁万戈才会在百年高龄之际做出那个“争议”的决定。他深知,单单将文物藏于私人之中或是局限于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释放出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

可以说,翁万戈一生追求的不过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志向。而对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他也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无论是出售家藏,还是捐赠给国内外机构,他的出发点都是一以贯之的。

即便如此,翁万戈依旧如一棵参天大树般屹立不倒,任凭世人哗然。他坚持自己的理念和信念,勇于承担“叛国”“忘本”的罪名,只为能让中国璀璨的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回顾翁万戈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中华文化的执着和眷恋。

今天,尽管翁万戈已离世,但他为振兴中华文明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仍将持续发酵。2020年,他与侄儿翁以钧精心编校的《翁同龢日记》正式出版,将家族文化遗产以新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翁万戈争议的做法必将被后人充分认可和肯定。一个美籍华裔能将代代相传的半壁家珍归还母国,并为之打开向全球展示的大门,这份情怀和胸襟已经令人钦佩。

翁万戈虽已离世,但他一生为文化交流互鉴所做的种种贡献,必将载入史册,熠熠生辉。一代罕见的文化大使离去了,但他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与执着,将化作一股不竭的精神之源,滋养着中华文明在世界的生机勃发。

毫无疑问,翁万戈的做法在当下引发了激烈的争议。但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人对待家藏文物的态度,也在无形中体现了他对于文化传承的理解。对于翁万戈这样一位世纪老人来说,他的选择未尝不是一种新的文化观。

我们应当尊重翁万戈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做出的抉择,而非一味地谩骂或者非议。同时,我们更应反思,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保护流失海外的文物,让这些闪耀着中华文明光辉的瑰宝重新凝聚在一起,续写绚丽多彩的文化传承。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