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觉醒自己

乐人看情感 2025-01-09 15:17:19

1月7日,又是一年腊八节。

之前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有个同事,每年腊八节都要早起去雍和宫领粥。

他说腊八粥是“福寿粥”,吃了这碗粥,能得佛祖庇护,拥有一整年的福寿。

我开始的时候不理解,总感觉佛寺和腊八粥很违和。

后来才知道,原来腊八节和佛教有着不小的渊源。

在佛教的习俗中,腊八这天也叫“法宝节”。

相传释迦牟尼正是在腊八这天顿悟大道,立地成佛。

腊八粥,是佛祖开悟成道的纪念。

除此之外,腊八当天,还有一项习俗:受洗沐浴。

以法水洗心垢,希望众人可以除去尘垢,去除遮蔽,觉醒自身。

周国平说:人生实苦,觉醒是唯一的救赎。

一个人唯有觉醒自己,才能不至于沉沦苦海,不至于庸庸碌碌。

01

觉醒自己:人生,要有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追求。

我们现在常说一个词:中年危机。

其实除了车子房子工作之外,更重要的一项是中年精神危机。

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就开始迷茫痛苦。不是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是感觉人生突然没了方向。

释迦牟尼也是如此。

他自己是皇子,从小锦衣玉食,奴仆成群。

为了居住舒适,他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

而且他的父亲把他立为皇位继承人,他还拥有无上的权力。

按理说,他应该没有什么烦恼,但是他却一点也不快乐。

他感觉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整日忧伤。

很多人都在追求物质的满足,但是到头来才发现物质带给人的满足是有限的,唯有“意义”带来的满足才是无限的。

当时人世纷乱,众生皆苦,他选择以众生之苦为苦,为众生寻求解脱之道。

29岁他选择出家,抛弃所有荣华富贵,在菩提树下悟道。

从此世间少了一个稀松平常的王子,却多了一尊现世之佛。

现在人常说:一切向钱看。

但是到头来却发现,人不是单纯的欲望动物,也同样有精神上的追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里说:

中年危机,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危机,而是“繁华过后成一梦的意义危机”。

此时,外部的目标已经达成,人却倍感空虚,方才警觉,面具之下,一无所有。

人生百年,匆匆而过。

再多的繁华,都将灰飞烟灭。

其中的虚无,是谁也无法承担的痛苦。

只有把生命放入更大的秩序,让易朽的生命勾连恒久的意义,人生才能获得解脱之道。

明朝大儒王阳明也是如此。

他的父亲是当朝状元,他从小也被寄予厚望。

父亲希望他科举中第,入朝为官,但是他却不以为然。

在所有人把读书当成当官发财的敲门砖时,他却为自己开启了另一条路。

王阳明立志,要成为圣人。这便是王阳明的人生觉醒。

他明了此生的使命,明白此生的意义,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立地成圣。

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个自我实现理论。

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自我与价值。

在名利喧闹之下,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明白这一生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

听从内心的召唤,才能圆满自己的生命,才算没有辜负自己,没有辜负这匆匆百年。

02

磨炼自己:没有一种觉醒是不痛苦的。

看过一个寓言:

佛招弟子,有三个人来应试:一个太监,一个嫖客,一个疯子。

佛问太监:“色即是空,你知道吗?”

太监说:“知道,学生从来不近女色。”

佛却说:“你不近诸色,怎知色空?”

佛又问嫖客:“悟者不迷,你知道吗?”

嫖客嬉皮笑脸地说:“知道。学生尝尽天下女色,可对哪个女人都不迷恋。”

佛一皱眉:“没有迷恋,哪来觉悟?”

最后轮到疯子了。佛微睁双眼,并不发问,只是慈祥地看着他。

疯子捶胸顿足,凄声哭喊:“我爱!我爱!”

佛双手合十:“善哉!善哉!”

佛收留疯子做弟子,开启他的佛性,终于使他成了正果。

这篇寓言的名字为:《执迷者悟》。

一个若是不曾真正执迷其中,痛彻心骨,是无法获得觉悟的。

释迦牟尼也是如此。

他要解众生之苦,就要去替众生受苦。

他要度众生脱离苦海,就要自己在苦海中跋涉。

《佛本行集经》载:“身体羸瘦,喘气甚弱,如八九十衰朽老公,全无气力。”

他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米,以至把自己折磨得形销骨立,几乎变成一具骷髅。

甚至有一次他因为太过虚弱,昏倒在路边,幸得牧羊女的一碗粥相救,才侥幸没有死去。

身边的一同苦修的人,感叹他的坚毅。

而他也认为自己所做到的已经空前绝后。

正是在一次次的痛苦中,释迦牟尼一点一点接近大道。

(佛陀苦行像)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一个人只有真正陷入深渊,面临绝境,才能从心底生出智慧与觉悟。

王阳明早年立志成圣。

但是圣人之路太过艰难,他怎么也求不到。

他跑去格竹子,格了三天三夜,始终不得要领,乃至于最后昏迷

为了求道,他跑去学习推演之术,但是依然一无所获。

直到后来,他被刘瑾针对,仕途断绝,性命堪忧。

在逃亡的路上,在瘴气遍布的龙场,那些曾经读过的书,才一本又一本地在心里活过来。

古圣先贤的教导,才真正成为他的养料,他才开始慢慢了悟。

心不苦,则智不开。人生所有的智慧都来自苦难。

痛苦则是人生的催化剂,所有大彻大悟的人,都曾无药可救过。不要抱怨命运不公,人生所有的苦,都是进阶的路。

在苦难中汲取养料,人生才能走得更远。

03

放下自己:接纳无常,不执不迷。

在希腊的国立考古博物馆,有一组很有名的文物——赫格索墓碑浮雕。

墓主人死前的形象被刻在墓碑上。

这些形象,有的是墓主人对着镜子,看着自己逝去的容颜。

有的是看着自己的珠宝首饰,有的是无比眷恋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生前的时候,在意自己子女、肉身、财富。

死后,有什么能带走吗?什么也带不走。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既然一切是空,那又何必执着。

佛家说:“烦恼障品类众多,若不执我,无烦恼故,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人生所有的痛苦来自我执。

所有紧紧握在手里的东西,有的毁于意外,有的毁于时间,人生处处都是无常。

如果不能明白这一点,人生终归是难以获得解脱。

释迦牟尼当年把自己折磨得皮包骨头,但是却始终感觉难以悟透大道。吃完牧羊女的粥之后,他回到菩提树下,立下誓言:“不成正觉,不起此座!”

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彻底放下自己,看淡生死。

七日之后,他才大彻大悟,正式成为佛陀。

王阳明也是如此。

被贬龙场,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死去,他的大道却依然没有出现。

为求顿悟,他让自己躺在石棺之中,只当自己死了。

忘掉自己,破掉我执,最终立地成圣。

释迦牟尼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

王阳明也说:人人皆可成圣。

每个人都有成佛成圣的资质,只是因为内心的执念遮蔽掉了。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放下执着,看淡欲望,堪破生死。

扫去心上的尘埃,人生自然就可以立地成圣,获得觉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腊八只是一个关于祭祀的小节日。

但是对佛家来讲,它是释迦牟尼成道日,背后蕴藏着一个关于如何觉醒自身的寓言。

释迦牟尼的成佛之路,王阳明的成圣之路,并不是艰深晦涩的理论,而是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学习的法门。

人生百年不易,与其懵懵懂懂,不如让自己获得清醒一点,明白一点。

找到自己,磨炼自己,放过自己。

也许每个人的天赋不同,领悟也不同,但是天下没有白费的功夫。

只要一步步往前走,一点一点往上登,就能看到更美一点的风景,活得更有气象一些。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