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羽联更改规则!17岁国羽小将悲剧还会重演吗

中国新闻周刊 2024-11-18 16:51:36

近日,世界羽联理事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会议,就部分比赛规则进行调整。据多家媒体报道,在目前已经公布的新规则中,就包含了关于医疗方面的规定,比如在怀疑出现心脏骤停或疑似脑震荡、晕厥等紧急情况时,比赛医生无需裁判指示就可以直接进入赛场进行干预治疗。同时,世界羽联也鼓励所有会员组织定期对运动员进行健康监测,以主动预防可能出现的伤病情况。

今年7月1日,在印尼举行的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合团体小组赛比赛期间,中国羽毛球队的17岁小将张志杰在比赛进行中突然晕厥倒地,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在这起悲剧中,现场医疗人员迟缓的入场救治速度和低下的抢救水平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以下为本刊今年7月的深度报道:

17岁国羽小将心脏骤停离世

7月2日,在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团决赛中,中国队3-1战胜韩国,时隔六年重夺亚青赛团体冠军。颁奖仪式上,全队拿着张志杰的球衣登上领奖台。

6月30日晚,17岁的国家青年羽毛球队运动员张志杰,在印尼日惹参加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的一场比赛时突然倒地,经赛事组委会医疗部门和当地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6月30日23点20分去世。据新华社报道,7月1日,印尼羽协公关部主任布罗托·哈皮称,医院的治疗和检查显示,张志杰因突发心脏骤停离世。

年仅17岁的张志杰,曾获得2023年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乙组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团体冠军,2024年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乙组男子团体冠军。张志杰倒地后,现场的救治引发了外界的大量质疑。

2023年10月22日,成都,2023亚洲U15&U17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张志杰在男子单打比赛中。图/视觉中国

7月2日,世界羽联官方微博发文称,其正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与亚洲羽联和印尼羽协协商,将彻底审查此事。世界羽联正在等待亚洲羽联和当地组委会的正式报告,以评估张志杰在球场倒地时,是否遵循了正确的医疗程序。据报道,7月3日,印尼卫生部长布迪在一次会议上表示,若张志杰能得到及时治疗,本有望救活。

现场救治被质疑延迟

该事件的相关视频在网上流传。一段两分四十多秒的视频显示,事发前,日本选手川野寿真正准备发球,视频第二十多秒时,刚要摆出接发球姿势的张志杰突然向前倒地,随后出现抽搐。大约十秒后,一名身穿红色上衣的男子进场查看张志杰的情况,川野寿真也在查看对手伤情后与裁判交涉。视频画面显示,张志杰当时抬起了头,用手撑地但未能起身。随后,裁判示意前述红衣男子离场。

从张志杰倒地到医务人员入场,间隔了四十秒左右。之后,医务人员将张志杰的身体翻了过来,视频两分零几秒时,担架被送入场内,两分三十秒,张志杰被抬离场地。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外科主任沈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张志杰突然倒地后出现明显的抽搐,这很可能是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阿-斯综合征(一种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进而导致心跳骤停。“因为只有17岁,不考虑脑血管意外,只能是心脏出现了问题。如果及时进行专业救治,是有可能救回来的。”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高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事人倒地后,心脏骤停使大脑得不到充分供氧,出现了不自主抽搐,这是很典型的心源性猝死症状。

据报道,张志杰的启蒙教练表示,他记忆中,张志杰过去并无癫痫或心脏相关疾病。高磊表示,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剧烈运动、冠状动脉异位、肥厚型心肌病等。据目前公布的信息,无法进一步判断张志杰的具体死因。

亚洲羽联和印尼羽协在一份联合公告中表示,张志杰接受了赛事医生和医疗团队的治疗,在两分钟内被抬上救护车并送往医院。在7月1日印尼羽协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印尼羽协公关部主任哈皮称,张志杰倒地后,按照世界羽联和亚洲羽联的规定,医疗人员在裁判允许后立即进入赛场进行了初步检查和急救。

哈皮表示,医疗人员在检查后发现张志杰意识减弱,呼吸不畅,决定立即将其送往距离赛场4.7公里的日惹空军中心医院,选择该医院是因为其符合亚洲羽联关于医院距离和设施的要求。他说:“从医疗人员进入赛场到决定送往医院,仅用了一分二十秒。”

哈皮介绍,在空军中心医院急诊室,医生发现张志杰没有脉搏和自主呼吸后,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术(CPR)并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急救持续三个小时,张志杰未见任何自主呼吸反应。哈皮说:“30日20时50分,医生宣布张志杰死亡。”中方团队随后要求将张志杰转送至中央综合医院进一步治疗。尽管又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心肺复苏,依然未见自主呼吸反应,最终于23时20分停止了抢救。

大众质疑的焦点在于:对张志杰的现场救治,是否及时?从前述视频能看出,一方面,运动员倒地并发生抽搐后,医务人员并未立即入场;另一方面,从倒地到离场的约两分钟时间内,张志杰没有得到任何心肺复苏的治疗。多名心内科、急诊科医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现场对张志杰的抢救是延迟的。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应当在“黄金4分钟”内予以心肺复苏术抢救,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高磊表示,如果在体育赛场上遇到心脏骤停的运动员,首先在5—10秒内先确认其是否有呼吸和脉搏,如果没有,就要即刻对患者进行心脏按压。心脏按压很耗体力,基本上两分钟要换一个人,因为每分钟要持续按压100—120次,每次的按压深度是5厘米。进行心脏按压同时,需要让周边人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现场医疗队迅速使用AED。AED正式使用前,要先用其自动评估患者身体是否适合电击,如果不适合,要继续进行人工按压。

“心脏骤停后,要以最快速度进行紧急抢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高血压科主任医师孙宁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抢救都是以秒来计算的,每一秒都可能带来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超过10分钟就会造成脑死亡。心脏骤停后,人体整个血液循环也随即停止,会造成心肌损伤,继而导致心衰。大脑在内的所有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超过4分钟会造成不可逆损伤,超过6分钟,生存率急速下降。

北京体育大学小球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羽协秘书长周志辉从事羽毛球教学、训练、科研工作近30年。“正常来讲,这种级别的比赛现场必须准备AED,并且救护车都要提前停到位。”周志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常,羽毛球国际赛事只允许组委会医疗团队入场救治,队医不允许入场,但后来进场的医务人员只带了一个小的急救包,并未对张志杰及时进行心脏按压。“可以看出,其专业素养是比较薄弱的。”他说。

高磊谈到,尽量在倒地后最初的1—2分钟内紧急抢救。有研究显示,如果除颤发生在心脏骤停后1分钟内,存活率可达90%。这种存活率在5分钟后急剧下降到50%,如果除颤延迟超过12分钟,则下降到2%—5%。

当地时间2024年7月1日,印度尼西亚日惹,2024亚洲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亚羽联现场组织所有在场人员为张志杰默哀。张志杰在6月30日进行的混合团体小组赛对阵日本的比赛中,在球场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后于6月30日23时20分去世。图/视觉中国

“生命安全应高于比赛规则”

近日,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宿李宗伟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张志杰看起来很疲倦。看到未来的顶尖球员离世,很让人难过。世界羽联将赛程安排得过于紧密,张志杰的意外离世应当给这项运动敲响警钟,一方面,医护团队需要“更加警惕”;另一方面,世界羽联也应当“重新审视赛程安排,让球员有更多休息时间来恢复”。

世界羽联7月2日称,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虽由亚洲羽毛球联合会管辖,但世界羽联有一套完整的医疗准则和说明,可供其他管理机构(地区或国家)使用来举办世界羽联认可的赛事。然而,如何在赛事现场实施这些医疗规程和做法,则由各管理机构自行决定。

世界羽联还称,根据医疗准则,赛事医生在裁判指导下,有责任应对球场上的紧急情况(包括疑似心脏骤停),并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干预,直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如救护车)。需要强调的是执行这些准则时,所有人员都需随时做好准备,尽快对包括紧急情况在内的所有必要的医疗干预措施做出反应。

哈皮在前述发布会上表示,印尼羽协已向世界羽联提交书面申请,请求世界羽联修订医疗团队在未经裁判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入场的规则。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医疗人员进场的速度必须比本次意外更快。“为了运动员的安全,也许可以废除这条规则。”

世界羽联《羽毛球竞赛规则》规定,裁判员必须谨慎、灵活处理比赛时运动员的伤、病,迅速判定伤、病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召唤裁判长,由裁判长决定是否需要赛会医生或其他人员进入比赛场地。

北京急救中心医生贾大成曾在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比赛现场如果出现运动员突然倒地的情况,急救人员进场前,一般要先和裁判打招呼,裁判同意后才可以进入。如果是需要紧急救护的情况,急救人员需和裁判说明原因,以免延误救治。

“在危及球员生命的时刻,生命安全应高于比赛规则。”国内一名长期从事羽毛球教学、训练的教练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视频上看,当时的主裁判和教练,都比较缺乏急救经验和意识。主裁判应更早判断球员倒地的危险程度,让其得到及时救治。对教练而言,即便主裁判不允许其上场,如果判断球员有生命安全风险,也应尽全力与主裁判沟通。该羽毛球教练建议,应进一步推进对体育赛事教练急救安全知识的培训,或者将急救培训内容纳入教练的考核指标中。同时,裁判员也要加强急救能力的培训。

采访中,多名专家都提到丹麦足球球员埃里克森的例子,并表示这是一个教科书式的运动员心脏骤停抢救案例。2021年6月,在欧洲杯丹麦对阵芬兰的比赛中,比赛进行到42分钟时,29岁的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没有任何身体对抗的情况下,因心脏骤停突然倒地。随后,埃里克森接受了约13分钟的现场紧急医疗救治。

在埃里克森倒地5秒钟后,当值主裁发现情况危急,随即叫停比赛,丹麦队队医马上跑到埃里克森身前。不到1分钟,现场医务人员携带AED赶到,不到两分钟便开始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在现场人员及时、专业的救治下,埃里克森战胜了死神。后来,埃里克森安装了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装置,旨在通过释放电击恢复正常心律。在埃里克森倒地259天后,2022 年 2 月,他重返英超联赛。

在贾大成看来,运动队所有的成员,包括领队、教练、队医、运动员、后勤人员等,都应学会基本急救措施。沈俊认为,任何激烈的体育运动,都应配备能实施院外心脏骤停急救的医师和设备。

“印尼的心脏病急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印尼卫生部长布迪7月3日透露。布迪称,他在2020年底上任时,全国514个区、市中,只有44个配备有心脏导管术设备;如今,这一数字才刚扩大到234个区、市。尽管有了更多设备,但全国依然缺少130名能操作这些设备的医生。

如何避免悲剧重现?

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医院主任医师梁辰等人在发表的《中国高水平运动员心电图表现及分析》一文中指出,心源性猝死是运动场上导致年轻运动员死亡的主要原因。1996年起,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对运动员进行赛前评估,以尝试识别那些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的结构性、电生理性心脏异常。

相比其他球类运动,羽毛球单位时间的运动强度并不低。羽毛球的计分制度最初采取15分制(发球得分制),通常采用“三局两胜制”。但这一赛制,只有发球方赢球才能得分,比赛长度不易受到控制。2006年5月,国际羽联通过21分新赛制,这一赛制沿用至今。据中国羽毛球协会2022年发布的《羽毛球比赛规则(简易版)》,一局比赛中,当一方先得 11分时,允许有不超过60秒的间歇;在局与局之间允许有不超过120秒的间歇。

周志辉表示,21分制虽缩短了比赛时长,但运动员单位时间内的运动强度,以及体能消耗反而增加,因为其要求运动员在场上的节奏更快。他打了个比方,如果把羽毛球运动员的心脏看作汽车的发动机,当对开车节奏、时速要求更高时,发动机受到的压力也在同步增加。

2023年4月发表在《中国体育科技》上的一项研究提到,羽毛球是一项对人体能量代谢要求很高的项目,无论是专业或者业余,男单或者女单,成年或者青少年,比赛中的平均心率均能达到实际最大心率的80%以上。该研究纳入的男子单打受试者中,最高心率甚至超过200次/分钟。

“参加专业比赛的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时的瞬间最大心率一般能达到180次/分钟以上。”周志辉表示,羽毛球属于有氧、无氧转换频率高的球类项目。大力杀球时,运动员处于无氧状态,心脏承受的瞬时压力很大。周志辉认为,即便是专业运动员,身体可承受的极限也是存在差异的。通过密集日常训练和比赛,有些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得到提升,但其心脏抗压能力提升并不大,就可能出现张志杰这样的情况。

高磊表示,应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的常规体检,包括心电图、心超等指标。据报道,英国的所有职业足球运动员16—25岁期间,每两年都必须接受一次精密的心脏功能和结构检查。前述羽毛球教练表示,未来对于职业比赛的运动员,心脏方面应进行更详细的检查,也要关注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和身体状态,比如是否失眠、压力过大等。

多名专家表示,运动员发生心脏骤停的比例很低,相对而言,普通人由于过度运动、劳累等原因出现猝死的情况更多。孙宁玲表示,一些年轻人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一些潜在的心脏疾病、心律失常等问题。比如,患有心肌病的年轻人,剧烈运动时,心肌过度收缩,可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突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心肌病,也是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许多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完全没有症状,也没意识到自己患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在国内,预估每年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三病区主任华伟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心源性猝死60%以上发生在院外,但由于ICD植入率低、徒手复苏技能掌握的人员较少、AED设置不足、能够有主动心肺复苏意识的人更少等因素,院外救治成功率不足1%。即便是在意识、设备、CPR技能掌握比例高的美国,其院外心源性猝死的救治成功率也只是6.4%。

去年4月,由国家卫健委、中疾控等部门专家组织撰写的《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数据覆盖国内70多个网点的院前-院内心脏骤停监测网络,时间跨度从2019年到2022年。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为97.1/10万,较10年前有上升趋势,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比例为17.0%,较10年前明显提高。

《报告》还指出,近年来,国内超过91%的公众愿意参与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有约95.5%的公众愿意主动学习AED操作知识。但同时,接受过AED培训的人群总数不足1%,AED理论知识普及程度亟待提升。

前述羽毛球教练表示,整体而言,目前国内的体育场馆AED配备数量仍比较缺乏,未来应该增加AED的数量,以及增强急救知识的科普力度。

“目前,国内AED的数量和普及率仍比较低。”孙宁玲表示,比如地铁或者商场等地方可能配备了AED,但大家其实并不那么清楚AED具体在哪儿。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并不清楚怎样快速找到最近可用的AED,很可能错过最佳救治时间。“还需要社会全员的努力,开展全民性的心脏骤停急救知识培训,并且积极推广院外猝死抢救的科普内容,让更多人关注并学会急救知识。”她说。

记者:牛荷

编辑:杜玮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