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6个师长唯有他不是元帅,晚年担任副主席,儿子是将军

沐光知百年 2023-09-21 08:28:05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共和国十位开国元帅中,光是出身八路军师长的就占了5位。而在八路军的6个师长中,仅有一位没有被评为元帅,而是被评为了上将。

他就是萧克,虽然军衔没有其他几位高,但是他却是这几个人中最有福气的,夫妻两人双双活到了百岁高龄,儿子也成了将军。

文武将军萧克

萧克出生于湖南嘉禾,因为父亲是前清秀才,所以他们家的生活还算过得去,父亲也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他先后读过私塾和高等小学,后来成功考入了师范学校。

年少时期,萧克读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传》后不禁泪流满面,从那以后他的心中就涌起了强烈的报国情怀。

为了能够报效祖国,他决定远赴广东去报考黄埔军校,结果当他辗转来到广东的时候,报名已经截止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参加了蒋介石的宪兵第65辅导团。

虽然初为蒋介石的部下,但是他却逐渐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后来跟随众人参加了南昌起义。

但是在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却不慎和起义部队失散了,为了躲避敌军的追捕,他决定先回老家躲避,等到风头过去了再去寻找朱老总的队伍。结果后来找了好久都没有消息,萧克完全和部队失去了联系。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革命的道路,找不到队伍,那就自己拉起来一支。在另外两名好友的帮助下,萧克在宜章揭竿而起,带领农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

队伍拉起来之后,萧克一路向东进发,打算去资兴龙溪洞,没想到半路竟然幸运的遇上了正规红军的队伍,还是毛主席领导的。萧克这才重新回到大部队中,找到了组织。

红军时期,萧克年仅27岁就担任了军团长,还是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还担任了八路军120师副师长。

除了军功卓著之外,萧克在文化方面也非常有成就。

和毛主席一样,他是个非常爱看书的人,从小时候开始,看书就成了他的人生中不可少的事情。

在打仗的间隙,他经常会抽出时间读书看报,有时候灵感来了,他也会顺手写下来,发表在部队的报刊上。

革命生涯的经历往往比书上描写的还要精彩,萧克慢慢的也生出了要写一篇属于红军自己的革命小说的想法。

这个念头一出现就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他的脑子中除了指挥打仗的事情,就是在构思自己的小说,有时间了,就拿起笔开始创作。

但是战争中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他只能一边打仗,一边挤时间创作,写写停停,直到两年后才完成这篇20万字的初稿。

虽然小说创作出来了,但是萧克却一直没有找到发表的机会,自己忙于战事,他只能把这些心血交给代为保存。妻子对他的书稿非常爱护,不论什么时候都背着一个挎包带着它。结果有小偷认为她背的可能是贵重财物,趁她不注意偷了过去。

结果打开包一看,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书稿,根本没有什么钱。小偷还算有良心,看到没有值钱的东西后,还把东西还了回来,这份珍贵的手稿这才失而复得。

新中国成立后,有出版社听说了这个事情,就想联系萧克把书给出版了,但此时的萧克回首再看自己多年前创作的小说,觉得还是有不少需要修改的地方,出版的事情就被搁置了。

谁承想这一搁置就是大半辈子过去了。

建国后的萧克工作比先前还要忙,很少有空闲时间,年轻时那股挑灯夜读的精力也一去不复返了。他总想着等空闲下来再说,谁知道这一等就等到了退休之后。

年迈的萧克终于有了时间去完成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时隔多年的他决定好好对这篇小说进行一次大改。为了潜心修改这篇小说,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拒绝了任何来客,全神贯注的完成修改事宜。

1988年,凝结了萧克一生心血的《浴血罗霄》终于成功出版,还荣获了我国文学作品的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萧克不愧是文武双全的奇才。

与妻子百年携手

蹇先任和蹇先佛两姐妹也是出生湖南,她们的父亲蹇承晏是当地一位商人,为了支持革命,他将自己的两子两女都相继送进了部队中。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却不幸牺牲了,只剩下两个女儿。

姐姐蹇先任嫁给了贺老总,妹妹蹇先佛也和萧克成了眷侣。

蹇先佛参加革命的时候只有19岁,那时候大她七岁的姐姐早已参加了革命,所以刚从学校毕业的她就迫不及待的加入了红军的队伍。

就读于女子师范的她不仅有知识有文化,口才也非常好,在宣传工作中做的非常出色,这自然就吸引了萧克的注意。最终,在姐姐和姐夫的撮合下,蹇先佛和萧克结为了夫妻,从此开始了70多年的携手生涯。

新婚没过多久,红军主力就开始了长征,蹇先佛此时已经怀有身孕,却还是毅然跟着大部队出发了。

萧克和贺老总在前线指挥打仗,两姐妹就开始互相照顾,跟着部队艰难长征。就在部队将要过草地的时候,蹇先佛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接到消息的萧克骑着马赶到妻子身边陪她生产,因为孩子出生的时候条件不足,蹇先佛只能在匆匆搭起来的土堡中生产,所以萧克就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做堡生。

虽然堡生出生于那么艰苦的环境,但是却非常懂事,从来不哭不闹,反而每次逗他的时候都笑盈盈的,非常可爱。他的出生,给这段艰苦的路上带来了难得的欢声笑语。

可惜,这个孩子最终却没能平安长大。他熬过了长征中艰难的生长环境,却被穷凶极恶的日寇害死了。全面抗战开始后,堡生被送回老家抚养,日军却在当地展开了细菌战,年幼的堡生感染了鼠疫不幸身亡。

悲痛之余的夫妻二人只能一边对抗日寇的侵略,一边埋葬了这个身世多舛的孩子。

后来,蹇先佛又先后生下了一子一女,可女儿也不幸夭折了,最后只留下了他们唯一的儿子萧星华。而他们为了抗战,也不得不把这个唯一的孩子送到了老乡家抚养。直到3岁的时候才被接到父母身边。

在萧克沉迷写小说的那段日子,蹇先佛也对他非常的支持。有一次,收养萧星华的老乡家中传来消息说孩子生病了,蹇先佛心急如焚的找到萧克,但是他却埋头写作,完全没听清楚妻子说了什么。

因为这件事,蹇先佛跟他生了很久的闷气,但是她却并没有阻止丈夫的创作,在她看来,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丈夫把稿子交给她保管之后,她也是细心的保管,那次丢了之后,更是稿不离身,时时刻刻都带装有书稿的小挎包。后来萧克决定再次修改书稿的时候,也是在蹇先佛的不断鼓励下完成的。

夫妻二人互相扶持着走完了大半个世纪,直到2008年萧克去世,两人已经携手走过了73年的时光。两人不仅爱情长寿,身体也非常长寿。

萧老将军活了102岁,蹇先佛2022年去世,享年106岁。

儿子萧星华

萧星华出生的时候他的两个哥哥姐姐相继夭折,母亲对他非常珍爱,但是为了革命工作,也不得不承受母子分离的痛苦。

好在收养萧星华的老乡家受过八路军的恩惠,对萧星华非常好,蹇先佛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养父母家中虽然很穷,但是从来没有亏待过这个孩子,就算是自己啃树皮充饥,也要省出米来给喂养年幼的萧星华。

当时他们村中闹饥荒,村中很多孩子都饿死了,只有萧星华和其他一个孩子成功活了下来。

萧克一家对他的养父母非常感激,经常会带着孩子去看望他们,两家人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往来。

萧星华长大后也对曾经养育过他的这片土地非常感激,退休后还经常帮当地医疗服务提供帮助。

虽然萧星华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还是父母唯一的儿子,但是萧克从来都没有对他进行过多的溺爱。他对萧星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凡事都要靠你自己。

那时候萧克在前线指挥打仗,一家人跟着部队东奔西走,根本没有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直到8岁那年,萧星华还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萧克为此发愁的睡不着觉,最终,他决定让孩子自学成才,靠自己的努力学习知识。

花了一个通宵的时间,萧克用毛笔写下了三千个常用字,郑重的交给儿子,叮嘱他要努力把这上面的字全都认全。

萧星华坚定的点点头,每天抱着这些字帖认真学习,遇到不会的就询问身边的叔叔阿姨,终于学完了这3000字。

后来终于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他依旧没有忘记这时候的精神,每天努力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上学期间,萧克也非常注重锻炼儿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从来都是让他自己上下学。冬天的时候,萧星华每次回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有一次甚至还受了风寒发起了高烧。

但是萧克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他的管教。

正是在萧克的严格教育下,长大后的萧星华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了一名高材生。

毕业后的萧星华加入了武警部队,从一名纪检委员逐步升任师级干部,后来更是被授予少将军衔,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