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陈赓遗孀傅涯执意要去台湾,刚落地十几辆汽车让她傻了眼

沐光知百年 2024-01-15 05:53:27

1992年,陈赓夫人傅涯乘坐飞机来到了台湾,刚一落地,眼前的一幕就让她红了眼,十几辆轿车安安静静地停在机场门口,旁边是她阔别多年的亲人们。

时移事易,岁月变迁,看着前来迎接她的弟妹们,傅涯的眼前又闪现出了年少的时光……

从“洋学生”到“女战士”

傅涯,1918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她的祖籍却在浙江上虞,她的父亲是有名的“绍兴师爷“,母亲则是苏州的大家闺秀。

在这样的人家长大,傅涯从小就接受新思想教育,她的大哥傅森在林伯渠的影响之下,早年就去参加了革命。而傅涯在中学的时候就参与了抗日运动,游行、募捐她都参加过。

甚至有一次募捐的时候募捐到了一个旅馆里面,那个地方不太好。

正好这件事又被傅涯家的一个亲戚看见了,这个人将此事告诉给了傅涯的父亲,她父亲就反对她去做这些事情,但是到后来,他也没有办法管了,因为傅涯去了西安。

傅涯去西安这件事其实还跟她哥哥傅森有关系,傅森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去了国外,抗战刚开始的时候,傅森从国外回到了国内,先是在银行工作,后来就在西安开了个酒肆。

傅森跟许多共产党人都非常熟悉,恰巧林伯渠领导的八路军办事处就在西安,所以傅涯带领弟弟伏希、妹妹余立顺理成章的就先去了西安,之后又去了延安。

到了延安之后,傅涯就将自己原本的姓名傅慧英改为傅涯了,那个时候去延安的人大多数都改名,主要是怕连累在家乡的亲人们,所以傅涯也就给自己改名了。

到了延安,就意味着要抛弃自己过往的身份,以前傅涯是大户人家里的女儿,是大城市里的“洋学生”,可是到了延安,她住在窑洞里,吃着小米,倒也十分坦然,她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凭的就是一腔满怀理想的热血。

多才多艺的傅涯在延安抗大学习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被分配到了总校文艺工作团工作。因为她能力出众,工作努力,在第二年,她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抗大总校文工团工作,傅涯什么剧都演,比如说话剧、京剧等等,而且都演主要角色。

因为有传言说,傅涯和陈赓相识是因为陈赓看了傅涯出演的《孔雀东南飞》,陈赓看上了傅涯,所以两人才有了这一段美好的姻缘。

但是后来据陈赓和傅涯的二女儿陈知进回忆,母亲傅涯是在1940年的八路军总部第一次见到陈赓的。

这一年,陈赓37岁,他的妻子王根英牺牲一年多;傅涯22岁,家里还有一个未婚夫。

这个未婚夫是傅涯的表哥,亲事是家里定下的。傅涯来到延安之后,写信给过她表哥,让他到延安来,可是她表哥不愿意来。

本来傅涯对这件亲事就有疑虑,她的大舅舅之前就因为是近亲结婚接连生下了两个哑巴孩子,再加上她表哥不愿意来延安,成为了这件婚事告吹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个诺言

1940年,陈赓去到八路军总部养病。

有一天,他去战友王智涛家中串门,王智涛问他:“你现在过的怎么样?”

陈赓说自己过的挺不错的,有马、有枪,还有警卫员,就是缺一个老婆。

当时王智涛是抗大总校的训练部长,他的妻子吴静和傅涯是同学,于是他们夫妻俩便起了撮合的心思。他们将傅涯叫来,说是借道具,就这样,傅涯第一次见到了陈赓。

傅涯来的时候,正听见陈赓和王部长在闲聊,当时傅涯对陈赓的印象是沉稳、坦率,又不失幽默,于是便多看了两眼。此次见面之后,傅涯的身边多了很多同志向她介绍陈赓的为人,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想将陈赓介绍给傅涯。

对于陈赓来说,他对傅涯也有好感,堂堂男子汉,一旦喜欢上谁了,便不会畏首畏尾。

不久,傅涯所在的文工团到陈赓所在的部队演出,两人有了单独见面的机会,陈赓就直截了当的问傅涯愿不愿意做他的女朋友。

只是那个时候傅涯和她表哥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所以她拒绝了陈赓,陈赓听完傅涯坦率地话之后,表示理解。

再后来,傅涯和表哥因为理想不同而分手。陈赓知道之后,立马就给傅涯打去了电话,表达自己的爱意,并且约见傅涯。

两人见面之后,陈赓将自己的日记本交给傅涯,并且再次表达对傅涯的感情。

在求婚的时候,陈赓还许下了三个诺言,分别是:第一,尊重傅涯的革命事业心,不妨碍她对前途进取的努力;第二,不会将傅涯调到自己身边担任秘书;第三,会爱傅涯到永远。

后来事实表明,陈赓做到了!他真诚地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和傅涯相伴此生,忠贞不二。

也正是由于陈赓的这种毅力和真诚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傅涯,她最终答应了陈赓的求婚。

在征得傅涯同意之后,陈赓立马向组织上打了结婚申请的报告,只是当时中央因为傅涯的家庭出身问题未予批准。陈赓十分的着急,他说再不批准,自己就准备“先斩后奏”了。

刘伯承和邓小平知道之后,急忙帮陈赓向中央做工作,终于,好消息传来了,中央批准了他俩的结婚申请。

结婚那一年,陈赓40岁,傅涯26岁。

刘伯承和邓小平还专门为他们腾出了司令部的一间西屋为他们办了喜事。

在婚礼上,傅涯清唱了一段苏联的民歌,陈赓讲的笑话更是把人逗得哈哈大笑,整个现场充斥着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精神上的慰藉

结婚之后,傅涯在太岳军区司令部大院没有住上几天,就去到县里面搞民运工作去了。她本身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有时候忙起来,一个礼拜才会回一次家。

延安整风运动的时候,他们两人都在延安参加培训。只不过陈赓所在的党校一部和傅涯所在的党校二部不在一起,是被延河水给隔开的。

傅涯在党校二部有许多的工作,特别忙的时候就不回来,陈赓想她的时候,就带着一帮子人跑到河边。当然在做这种捣乱的事情的时候,陈赓是不会带着战士们的,他带着同样在党校一部的同学们,都是像他这样级别的干部,一群人就跑到河边大喊:“傅涯回来!”

这样几次下来,大家都知道是陈赓在隔着河喊老婆,傅涯感觉这样很丢人,回家的时候就会生陈赓的气。

陈赓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写日记,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会抽空写日记,傅涯自然成为了他的“后勤部长”,她将自己心爱的笔记本给陈赓使用。

当部队转移的时候,她宁愿扔掉其他的心爱之物,也要讲陈赓的日记带走。

行军过河的时候,陈赓的笔记本湿了,傅涯到驻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陈赓的日记本一本本的摊开晾干,然后再小心翼翼地保存好。

在这些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们夫妻双方联系就靠书信,家书抵万金,每当接到傅涯的来信,陈赓都如获至宝。分离的日子中,陈赓的日记本也成了他吐露心事的最佳方式。

南征北战几十载,陈赓的身体一直在超负荷运转,1961年3月16日,积劳成疾的陈赓最终还是没有抵抗住病魔的侵扰,在上海病逝,享年58岁。

陈赓去世的这一年,傅涯只有43岁。也许是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早有预料,陈赓在去世之前跟傅涯说:“有两件事,我怕你承受不住,一是我要死了,二是你的更年期过不好。”

即使是在这种时候,陈赓仍然不忘幽默的本色,他说:“你的头发‘刷’的一下就白了。”

陈赓去世以后,傅涯就开始整理他的遗物,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傅涯开始给陈赓写自传了。

为了搜集资料,她一家一家的去跑,去访问陈赓的战友,一句话一句话的整理,终于1982年,《陈赓日记》出版,2003年,又得以再版,这些资料都十分的珍贵,有些在军史上还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力。

对于傅涯来说,写陈赓自传是她一生的念想,也是她的精神支柱。除了这件事,傅涯晚年精神上的另一个慰藉,就是她在台湾的亲人。

傅涯的兄弟姐妹十分的多,共有十个人,其中有六个人去了台湾。

在战乱的年代,音讯难续,最早的时候,还是地下党传来了消息,知道他们是在台南,后来去了台北,再后来就彻底的没了音讯。

等到改革开放之后,傅涯的兄弟姐妹们才陆续地回来探亲,到了1992年,傅涯也乘坐飞机飞到了台湾,在那里,她见到了前来迎接她的亲友们。

傅家子孙繁茂,孩子众多,所以来机场接她的人也很多,光是汽车都开来了十几辆,甚至有好些人傅涯都不认识。

在相聚之后,傅涯又回到了大陆,在大陆安享晚年,2010年1月4日,傅涯因为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享年九十二岁。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