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作为明清时期最为普遍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被广大社会群众所接受,和前朝盛行的诗词相比,小说没有严格的篇幅和对仗押韵限制,并且故事性强烈,不仅引人入胜,还能讽刺现实,阐述深刻的哲理,指导人们生活。
诸多类型的小说之中,以四大名著为其中的佼佼者,直至今天依然有巨大的影响力。
《西游记》乃是最经典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引用了玄奘西游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孙悟空乃是其中十分经典的一个。
他不仅是前期的齐天大圣,还是今后的斗战胜佛,西天路上降妖除魔居功至伟,孙悟空尚且有这般无敌的能耐,他的师父菩提祖师应该更加强大,为何却躲在灵台方寸山中?原因是在数万年前,他被人打得一败涂地。
与孙悟空的相遇孙悟空在西游记中虽然是主角,但菩提祖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不仅是悟空的启蒙老师,也是他一身本领的传授者,没有菩提祖师就不会有孙悟空的存在和发展。
孙悟空乃是天地灵石所化,早年凭借自己进得去出得来的本事笼络了一群猴子猴孙,不仅在花果山水帘洞占山为王,还结识了大力牛魔王,独角鬼王和混世魔王等一众妖怪兄弟,在此山水之间不受牵绊逍遥自在,但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
就在几人喝酒叙谈之时,群猴之中有一个倒地身亡,经过了解后得知它是年老体衰而死,孙悟空这才知道即使是自己在将来也难逃一死。
为了挣脱天地的束缚,孙悟空决定外出遍访名师,学习长生不老之术,从这时候起,他的命运就已经改变了。
不久之后,孙悟空乘坐一个小木筏,只身一人漂洋过海,漫无目的地追寻长生之术。
或许是缘分使然,孙悟空在路过一处山脚之时见到有一位樵夫唱着歌走下山来,孙悟空也没有辜负他“心秀灵清”的美誉,一听便领悟到曲中的玄妙之处,上前和樵夫攀谈起来,称此曲定然是神仙所创,想必你就是神仙。
结果被告知这首歌是灵台方寸山之中菩提祖师所作,孙悟空当即就决定前去拜师,不过菩提祖师提前知道孙悟空要前来,早就派出童子前去迎接他,随后和孙悟空进行了一番诚恳交谈,得知他不想学习戒语持斋和求仙问卜,一心只求长生之法。
最后决定让孙悟空三更时候前来学艺,值得一提的是,菩提祖师并没有直接教孙悟空修炼长生,而是教他隐身潜行变化之术,有了本事日后自己去追逐长生不老。
众所周知,孙悟空在菩提的教育下成长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境界,偷蟠桃盗仙丹,大闹凌霄宝殿,险些将玉帝从皇位上赶了下来。
能教出这样的徒弟,菩提祖师自己的本领应该更加强大,但他为何要每天待在偏僻的方寸山上和砍柴的樵夫为伍呢?
菩提祖师的形象探究要想对西游记中菩提祖师的形象进行探究,首先应该了解到他究竟是属于佛门还是道门,因为在西游记的整个故事之中,宗门归属十分重要,不仅是本宗族内部,各大派系之间也会存在明争暗斗。
比如玉帝和王母同属于道家,但在天宫之中为了自身的权力也曾明争暗斗。即使是西天如来佛祖,也和自己的师父燃灯古佛有过一番地位之争,所以才策划了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也是如来佛祖稳固自己佛家权力的一大手段。
而对于菩提祖师的宗门归属问题,原著中曾提到他是“相逢处,非仙即道”,从这里不难推断出他其实是一个道家人物,因为菩提祖师手下徒弟的打扮都是一些道人模样,并且在当时教孙悟空的时候也说是传授一些道术给他。
但书中又说他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这些种种又将他定义为一种佛家的形象,这便让许多人产生了疑惑。
从作者吴承恩的角度来分析,菩提祖师作为其中少数与世无争的角色之一,无需有那么明确的界限和归属问题。
甚至有可能是作者故意营造菩提祖师这种宗门模糊的存在,从而营造《西游记》自身的神秘性与可读性,而从菩提对孙悟空的表现来看,他乃是一个佛道兼修之人。
在对孙悟空进行本领传授的时候,他所采用的多是道家的方法和思想,他曾说道家有三十六旁门,各大旁门之中皆有正果,最终决定传授孙悟空“术”字门中之道。
对于其他的,菩提祖师也对其进行了解释,比如在“流”字流中也有六家,随时间发展成为流俗,只强调看经念佛朝真降圣,根本无法达到长生不老的地步,之后所提到的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等全都属于道家的旁门左道。
虽然孙悟空并没有选择学习,但可以从侧面体现菩提祖师的道家修为,而后来的“深夜传功”则是一种典型的佛家思想,这是当年达摩初祖至六祖慧能时传功所用的方法。
至于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则又回归了道家,因为这正好对应了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这是道家之中内丹家所使用的专业术语。
从这里就可以得知,菩提祖师和佛道两家都有不同的联系,并且彼此之间还可能存在一些仇怨。
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会在几年之后将孙悟空赶出师门,原著中菩提在赶走孙悟空时候曾说,任凭你怎么惹祸行凶,今后都不得说是我徒弟,你说是泄露半个字我也会知晓,到时候我将把你这猢狲剥皮挫骨,神魂贬罚在九幽之处,让你万劫不复。
这一番话对于孙悟空来说已经不是告诫,而是一种带有威胁意义的警告,一方面是在坚持佛教的准则,告诉孙悟空只有坚持自己悟道才能够最终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也是不想他自己的事迹被外人知晓。
因为菩提祖师有未卜先知的神通,他早就已经预见到孙悟空将来要面临的困难。
如大闹天宫和被囚禁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等等,他之所以不想自己的事情被他人知晓,是因为孙悟空将来会接触到自己所忌惮的人,那就是道教之中的三清
菩提祖师的畏惧结合《封神演义》中所描述的相关剧情我们可以知道,尽管菩提祖师可以教出孙悟空这样的徒弟,但放眼整个天界,他也并非是天下无敌的存在,菩提祖师之所以选择来到偏远的灵台方寸山之中,是因为畏惧道教三清和玉帝。
所谓三清分别是指太上老君,灵宝道君和原始天尊,他们三人都是道门之中地位非常高的存在,正所谓一气化三清,天地混沌开辟之初,就是一种气,后来变成三清,这才有了三生万物的说话,所以此三人乃是道教之中的最高神。
他们三位都是道教的开山鼻祖,甚至还参与了开天辟地,其中太上老君被称之为太上道德天尊,元始天尊也叫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也叫上清灵宝道君,乃是商周时期姜子牙所封。
简言之此三人就是天道,在地位上甚至要比玉帝还高,因为玉帝乃是混沌初开之后自己修炼而成,虽然经历了数万天劫成就玉帝之位,但和三清依然是没办法比的。
而菩提祖师也是当年在封神榜上争夺神位之人,三清为了和菩提祖师争夺天上尊位,曾展开过一场激烈的斗争,从能力方面来讲,菩提祖师单独面对三清之中的一个都可以做到轻易取胜。
但后来三清为了保住自己三十四到三十六重天的位置走向了联合,如果说菩提祖师一人面对两个有些吃力,如今面对三个便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最终还是被三清击败了。
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菩提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来到这方寸山上建自己的道场,虽然也在努力修炼,但凡间的速度根本就是上天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菩提便与三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了。
加上三清在天宫之战中又扶植起了一个玉皇大帝,虽然能力比不上三清,但也十分强悍。他为了稳固自己在天宫之中的地位,又联合西方如来佛祖制定了取经的大计划,这些信息都在菩提祖师的掌握之中,所以他才不让悟空泄露自己的行踪。
作为曾经的敌人,即使隐居在凡间也是一个潜在威胁,而就凭自己现在的能力,根本无法与三清抗衡,再加上玉帝和西天如来佛祖这两个大能,自己就更加不是对手,但他们作为神仙,不可轻易下凡间,所以菩提在方寸山中不出无疑是最佳选择。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看似教出孙悟空这样徒弟的菩提祖师,其实也有自己畏惧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文豪,.关于道教的太一救苦天尊[J].天府新论,2005,(S2):.
[2]杨富学,.唐僧取经图与孙悟空艺术形象[J].世界宗教文化,2023,(06):.
[3]胡甲维,胡颖,.孙悟空的金刚圈[J].中学生数学,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