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红楼后四十回,我尝试过无数次,都停留在第八十一回而无法往下走,实在读不下去。不仅因为情节离谱,与前八十回无法衔接,还因为语言失去了美感,读来如同嚼腊,就像吃一顿美食,中途突然换了大厨,口味大变且品质大幅降格。
这一次,因为跟着一个群重读原著,一开始就下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读下去,看看后四十回到底有多离谱。
读完第八十一回,我莞尔一笑:果然离谱。
因为离谱的地方太多,不可尽述,只选两点来说,一是熙凤放下屠刀,二是贾政反复无常。
因为马道婆帮人做法被当场捉拿,搜出了各种法器,贾母据此推断,当初熙凤和宝玉突然发病,是被马道婆所害,就很神奇很离谱。
更神奇离谱的是,贾母突然开了上帝视角,还推断出马道婆作案的动机是因为贾环,也就是受赵姨娘主使。但因为没办法从马道婆嘴里得到口供,无法证明是赵姨娘所为,所以只能放过赵姨娘,不予追究。
好吧,虽然觉得很离谱,但我还是能接受,捉贼拿赃,没有证据,确实不能对赵姨娘问罪。
我不能接受的是王熙凤的态度。
王熙凤是什么人?她可不像贾母这么坦荡,她是个恩怨分明、睚眦必报的人。当初贾瑞只是冒犯了她,她就放言:“这畜生合该作死。”而后果然设计害死了他。
赵姨娘的行为,性质可比贾瑞严重上百倍,她可是直接想要熙凤的命啊!如果不是僧道二仙前来相救,熙凤的坟头早就长草了。
然而,听到这个消息的熙凤,居然和王夫人一样,只当听了个笑话,听听就算了,根本没往心里去。
这实在有违熙凤的人设,感觉她突然放下了屠刀,变成了佛爷。
前后人设不符的,除了熙凤,还有贾政。
看到宝玉热衷于在内帷厮混,贾政想起了他荒废已久的学业。请不到合适的先生,只好把宝玉继续送到家塾代儒那里。
这里有一个细节:
“如今儒大太爷虽学问也只中平,但还弹压的住这些小孩子们,不至以颟顸了事。”
这是贾政对王夫人说的话。
看到这句话,我只想说:贾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谦虚了?居然说代儒的“学问也只中平”。
要知道,第八回,秦业准备送秦钟进贾府的家塾读书时,曹公是这样写的:
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
这句话说明,贾代儒的学问是得到公认的,所以才能称之为“当代老儒”,秦业才能因儿子受教于代儒而“十分喜悦”。
而且,从辈分上来看,代儒是“代”字辈,属于贾政的长辈,贾政“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居然敢评论代儒“学问也只中平”,这是越活越回去了,越活越轻浮了?
除了人设上的改变,贾政还变得反复无常。
就在第七十八回“闲征姽婳词”时,曹公写了这样一段话: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
每每读到这里,都心生感动,曹公写出了一个成长变化的贾政,而不是一个固执的迂腐之人。
贾政从最初的对宝玉“大不喜悦”,到第二十三回“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再到第七十八回的完全理解和接纳了宝玉,以至于“不强以举业逼他了”,说明贾政已经完全放过了宝玉,任由他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发展。因为,宝玉的兴趣爱好,“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
然而,到了第八十一回,这才过了多久啊,贾政突然变得反复无常,又逼着宝玉读书上进了:
“就是做得几句诗词,也并不怎么样,有什么稀罕处!比如应试选举,到底以文章为主,你这上头倒没有一点儿工夫。我可嘱咐你:自今日起,再不许做诗做对的了,单要习学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
这一段话,与上一段的意思正好相反,互相矛盾,贾政这是突然得了失心疯吗?
张爱玲说续书是狗尾续貂,以前还觉得批评得过于严重了,现在看来,续作者根本没用心读曹公的原著,导致前后人设不一,情节互相矛盾,完全是为续而续,没有延续原作的风格。
单说这第八十一回,离谱的地方就随处可见。大家能说出有哪些离谱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