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葡萄牙曾提出主动归还澳门,只提出一个条件,邓公闻言:休想

八方镜 2024-12-09 16:44:43

1974年,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独裁政府崩溃,葡萄牙开始放弃海外殖民地。

当时,澳门成为中葡谈判的核心问题,在1976年,葡萄牙主动提出归还澳门的提议时,却附加了一个条件。

面对这看似“主动让利”的提议,邓公直接否决,那么葡萄牙的这个条件究竟是什么?让一向笑呵呵的小平同志,想都不想直接拒绝了?

16世纪中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葡萄牙逐渐从欧洲边陲的小国崛起,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彼时的葡萄牙,凭借先一步发现的海上航道,葡萄牙船队在东亚海域频繁出没。

1553年,葡萄牙人打着晾晒货物的幌子,意图在澳门半岛上取得一块立足点,这一步是其侵略图谋的开端。

明朝长期施行海禁政策,目光内收,主要是为了防御倭寇、控制对外贸易以及维护社会稳定。

明朝初期朱元璋就立下了 “不许寸板下海” 的祖训,后来海禁政策虽有过松弛和反复,但总体上对民间海上活动限制严格,不曾料想遥远的欧洲国家会意图攫取中国的疆土。

正是这般疏于海防,葡萄牙人得以一步步推进,甚至贿赂地方官员,以租借之名永久驻扎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牙人逐步将澳门变成他们的贸易中转站,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将澳门视作通向亚洲市场的桥头堡。

很快,澳门的港口热闹繁华,成为西方国家商人眼中的“东方贸易门户”。

19世纪末,伴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愈发激烈,葡萄牙也趁势进一步巩固了在澳门的统治地位。

1887年,葡萄牙甚至迫使清政府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藉此在法理上取得了对澳门的“永驻管理权”。

在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之下,澳门彻底被葡萄牙纳入其殖民版图,澳门的土地、资源、税收,甚至民众的基本权利,都被葡萄牙无情剥削和攫取。

随着20世纪的到来,全球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殖民体系逐渐走向衰败,尽管葡萄牙对澳门的统治逐渐力不从心,但他们仍然不愿放弃这片“到嘴的肥肉”。

1974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街头涌动着愤怒的人群,康乃馨革命骤然爆发。

多年来,葡萄牙在各个海外殖民地持续投入大量财力和兵力,试图维持摇摇欲坠的殖民统治。

这使得本就资源匮乏、国力薄弱的国家已不堪重负,独裁政府的执迷不悟,反而加剧了社会不满,使国内经济近乎崩溃。

在革命爆发的那一刻,象征和平的康乃馨被放进士兵的枪口,葡萄牙人民以非暴力的方式推翻了维系国家长达40多年的专制政权。

新政府的建立带来了新的主张,他们认识到,继续保有殖民地只会拖垮葡萄牙,成为经济的沉重负担。

而那些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包括遥远的澳门,此时不过变成了压迫国家生存的累赘。

意识到必须重新评估与殖民地的关系,葡萄牙政府决心采取“去殖民化”政策,主动放弃殖民地。

随着葡萄牙逐渐退出非洲和东帝汶等地,1976年,葡萄牙也向中国示意,愿意就澳门问题展开磋商,甚至提出归还澳门主权的意愿。

这一突如其来的姿态令中国方面颇为意外。

葡萄牙的谈判使者接触中国代表时,言辞间不再是往日的高傲姿态,而是带着些许殷切。

我方外交官很快察觉到,这看似友好的提议背后,葡萄牙并没有完全放弃对澳门的盘算。

葡萄牙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提出了一个“主权与治理权分离”的条件,意图让澳门名义上归属中国,却在实质上保留葡萄牙的治理权,以此继续控制澳门的政治经济命脉。

这样的安排,可以让葡萄牙既宣称放弃了殖民地,实现“去殖民”承诺,同时保住澳门带来的实际利益。

这看似折中的方案,实际上延续了葡萄牙对澳门的掌控,使中国仅能享有象征性的主权。

葡萄牙的如意算盘在我方外交人眼中并不高明,对于中国而言,澳门的回归不只是象征意义上的主权恢复,而是要彻底掌控这片土地,实现全面的政治与经济主权。

如果接受葡萄牙的条件,将会为中国未来的领土主权问题埋下隐患。

随着谈判一再陷入僵局,葡萄牙的态度开始软化。

葡方试图通过拖延来迫使中国让步,认为只要时间足够长,中国可能会在意图收回澳门的急迫中妥协。

邓公得知这一消息后,审时度势,果断拒绝了葡方的提议。

对于葡萄牙提出的“分离主权与治理权”的设想,他并未作任何让步,而是直接作出回应:“休想!”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绝不会在这种关键问题上妥协,让“二分天下”的局面在自己的土地上存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承载着百年屈辱史的记忆,对主权问题尤为敏感。

任何涉及国家领土的事宜,都必须坚持主权完整的原则,绝不能以任何方式割裂或妥协。

葡萄牙的条件,实际上是试图通过“主权归还”的象征意义,继续对澳门施加实质影响。

而这一点,邓公看得一清二楚,这种“治理权分离”的安排,实际上是给未来的领土谈判留下隐患,为他国干涉中国内政打开一条“后门”。

在他的坚持下,我国向葡方传递了明确的信息:澳门的回归,必须是主权与治理权的统一。

任何试图分裂主权的方式,都注定会被中国坚决拒绝。

这一态度不仅捍卫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强硬立场,更打破了葡萄牙的幻想,使他们认识到在中国面前,任何不合情理的要求都无法得逞。

尽管葡萄牙试图通过谈判技巧和拖延战术,希望以时间换取中国的让步,但邓公显然比他们更有耐心。

他看透了葡萄牙的意图,对他们的企图不为所动。

在邓公的判断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体系迟早会走向崩溃,经济与国际压力也将迫使他们放弃对澳门的控制。

正是这种深谋远虑的判断,让邓公坚定不移地采取了冷处理策略:既不妥协,也不急于求成,而是将澳门问题的解决置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之中。

葡萄牙在逐渐式微的殖民体系中无法独善其身,他们对澳门的控制终究会无力维持。

澳门回归

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球局势迅速变化,殖民主义的余温渐渐散去,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实现了独立或回归。

我国在成功与英国就香港问题达成一致后,将目光再一次坚定地投向了澳门。

澳门在海外漂泊了四百余年,正等待着回到祖国的怀抱。

葡萄牙逐渐认识到,在中国的坚定立场面前,再无任何可能阻挡澳门的回归进程。

1987年,中葡双方经过多轮谈判,终于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明确了澳门将在1999年12月20日正式回归中国。

经过这一声明,葡萄牙同意在回归前逐步撤出其在澳门的驻军,并放弃对澳门的实际控制,这一系列举措也表明了葡萄牙对谈判结果的遵从。

澳门的回归,从此进入了倒计时。

接下来的十余年中,我方为澳门回归后的平稳过渡投入了大量准备工作,从政治架构到经济体系,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划。

邓公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被确定为澳门回归后的基本方针,既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又尊重澳门的特殊性,保障澳门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变。

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展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使澳门得以在中国的主权下保持其独特的社会与经济结构。

中国通过实际行动向澳门居民传达出信息:澳门的未来不仅属于中国,更将由澳门人民共同构建。

1999年12月19日,离回归的日子仅剩一天,整个澳门弥漫着兴奋与激动的气氛。

街头巷尾挂满了象征团圆的红色灯笼,鲜艳的中国国旗随风飘扬,澳门居民在期盼的情绪中度过了一个不眠夜,等待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12月20日零点的钟声敲响,澳门的回归仪式在隆重的氛围中正式开始。

葡萄牙降下了在澳门飘扬了数百年的葡萄牙国旗,象征着殖民统治的终结,随后,中国国旗与澳门特区旗帜在现场庄严升起,澳门正式回归中国的怀抱。

站在会场的人们无不为这一庄严时刻所震撼,许多澳门居民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随着国旗冉冉升起,澳门从此再也不是漂泊在外的孤岛,而是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独一无二的一员。

澳门回归标志着几代人不懈追求的主权回归梦得以实现,回归后的澳门,在“一国两制”方针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澳门的经济迅速复苏,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和服务业成为澳门的支柱产业,使这片曾经的殖民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澳门不仅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旅游和娱乐中心,也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独特的桥梁角色。

这个经历了四百多年风雨的港口,终于在世纪之交重新找到了属于它的方向。

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