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荐读:『比邻』与『天涯』

明矾笑应心 2024-09-13 18:16:49

〇刘家云

不知是哪位"高人"模仿印度诗人 如泰戈尔的诗句,"创作"了这样一个段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看到这个段子,我不禁想到有着"神童"和"初唐四杰"之雅称的诗人王勃,想到其千古绝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并感慨段子中的"你""我"因为并非"知己",且一心沉迷于网络世界,以致本系"比邻"的他们最终变得"若天涯"了。

"天涯若比邻"也好,"比邻若天涯"也罢,"若"字前面的"天涯""比邻"是本体,是空间上有形的、看得见的距离;而"若"字后面的"比邻""天涯"则是喻体,是两个人心灵间的距离,且这个"距离"是无形的、无法丈量的,只能用心去感受。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早已让地球变成"一村",触摸即抵达的信息技术更是让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引以为豪的张九龄自惭形秽。空间上的距离不再是问题,倒是人与人心灵间"比邻若天涯"般的距离令人堪忧。如同一个门洞进出的人们居然互不认识,楼上楼下、左邻右舍的邻居姓什么、家有几口人、孩子在哪儿读书、大人在哪儿工作,居然一问三不知,同一个单位的人见面形同陌路;公汽、地铁里的扩音器虽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反复提醒人们﹣-"如果你身边有老幼病残孕和抱小孩的旅客,请主动让座",可收效甚微;路遇跌倒的老人,担心被讹诈,不敢上前去搀扶,等等,等等。总之,"比邻若天涯"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何不是"天涯若比邻",相反却是"比邻若天涯"?若问个中原因,人们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人心不古,道德滑坡,理想、信念缺失;或受网络世界的负面影响;或推说由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森林"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一味地指责别人不该如何如何。

其实,在敝人看来,"比邻若天涯"的真正原因怨不了别人,而只能怪自己。当我们在一味地指责别人的时候,当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自己做得如何,是对别人求全责备,对自己得过且过、听之任之;还是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做得比别人更好?有句俗语说得好:"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一个人只有先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否则,就永远也无法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之所以能成就一段文明礼让的千古佳话,就在于先有张府"让它三尺又何妨"的胸襟和"敬人",才有"邻人(吴氏)见状,亦让三尺"的"人敬"。

诚如一首歌所唱:"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我们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贪大求全,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又何苦担心出现"比邻若天涯",而不是"天涯若比邻"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