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年轻化”话题引关注,这一成果为心梗防控带来了新可能

小王的备忘录 2024-09-11 04:33:01

近年来,青年群体突发心梗的事件屡上热搜,“心梗年轻化”也因此成了人们讨论的重点。

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坏死甚至猝死的心血管病。以往,心梗因主要影响中老年群体而被普遍认为是“老年病”,但现今,随着患者年龄范围的拓宽,心梗已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群体。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就曾在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抛开一些猝死的个案,急性心梗患者首次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

心梗为何逐渐年轻化?这主要与当今青年群体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1991年,美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Braunwald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心血管事件链”的概念,他将心血管病的发生拆解成了一系列连续的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六个阶段: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

由此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这一阶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不良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例如在饮食上,当代青年偏爱火锅、炸鸡、烧烤、可乐等重油、重盐、重糖的食品和饮品,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症状,并导致血管出现脂质斑块,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始动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就可能引发心梗,甚至猝死。反过来说,如果能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进行积极干预,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心梗的发病风险,遏制心梗年轻化的趋势。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分享了中医通络药物对微血管/心肌双重保护,以及CTS-AMI临床循证成果。会上,杨教授分享到: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可显著降低30天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研究1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梗远期预后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

据悉,该研究曾登上影响因子高达120.7分的世界顶级医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AMA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四大医刊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创办史,该项研究作为首个登上JAMA主刊的中药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在中医药全球化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此外,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4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重磅公布了2023年度中国心血管临床与流行病学领域的十大研究,其中发表在JAMA上的研究《中药复方(通心络)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结局:CTS-AMI随机临床试验》荣登榜首位置。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也不能一味依赖药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依然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将心梗的发作风险降到最低。

8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