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乡下,最西北角赤坭镇。
赤坭镇最西北边,有一条村叫西边村。以前送小孩去秀全中学上学时,就发现秀中南面,花都新华建设北路有一条村叫东边村。当时就想到可能会有一个西边村,没有想到果然有,而且真的很西边。西边村和珊瑚村一样,紧挨着佛山三水的大塘镇了。西边村地处乡下,可以说相对很边远。但这里还是有着岭南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沉淀。
据说西边村有座田头祠堂,它就充满着丰富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田头祠堂,又称三怡堂,位于广东省广州花都区赤坭镇西边村的田头村经济社内。这座祠堂不仅是当地村民祭祖的重要场所,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几百年前,田头村原住有谢、高、戴三姓居民,后因故搬走。后来,新华大陵村曾氏、炭步茶山村汤氏、炭步鸭湖村张氏三姓先祖迁居至此,开垦农耕,立村取名“田头”,三姓族人和睦相处,勤劳善良。后人顺应天时,择吉日建了祠堂,取名三怡堂,寓意和谐愉快。
1938年,日本侵略军侵华期间,大片国土遭受日军铁骑的践踏。国民政府花县县衙相继失守,政府办公地址被迫搬到赤坭东升村、西边村一带。由于田头村四周有砖墙包围,村口有间用火砖砌的两层楼高炮楼,且三怡堂位于村口不远,其南面是帝王古庙,北面是书舍,因此被选作临时花县地方法院,用来办公判案。书舍则作为临时监仓,监禁偷、盗、抢、土匪之类的人物,若死刑犯则直接送到东升村的后山枪决。
这一时期的特殊经历,使得三怡堂祠堂的门额上写上了“花县地方法院”几个字,成为历史的见证。
解放后,三怡堂被用作赤坭镇白坭国家粮所临时仓库和生产队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祠堂免受破坏。文革时期,红卫兵用红油漆写上“为革命种田”字样,覆盖了“花县地方法院”几个字。直到2015年至2016年期间,祠堂重修时才一点一点地擦掉红油漆,恢复了原来的字样。
抗战时期,蔡文佳是地方法院的监狱官,虽然关于其具体事迹的记载不多,但他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与田头祠堂的历史紧密相连。在日本侵略者进犯国泰、东升、西边一带时,几条村的村民主动拿起枪,配合国民革命军在东升村东面的面背山、佛仔公岭一带阻击日军的侵略。这些英勇的抗敌故事,与田头祠堂的历史背景相互映衬,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