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日、不堪其榨,奋起一跃?却不知,这是美国必然要走的路

大渔的江湖 2022-10-26 01:49:15

马克龙的胆子最近出奇的大,之前只是含蓄地表示,友谊的价格不应该是四倍,本想着美国多少可以收敛点,结果人家压根就没搭理他。

惹得马克龙在10月21号欧盟的一场会议上,再度表示,对美国提供给欧洲的高价液化天然气非常不满,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在贸易和能源政策上搞“双标”,本土的天然气价格非常低廉,兜售给欧洲的,却是创纪录的价格,给自家某些行业的补贴高达80%,却禁止欧盟这么干,如此种种,完全是借用地缘风暴(美国和挪威),不劳而获般,获取“真正的超额利润”,还可能破坏欧美一直坚持的“公平竞争”。

法国作为西方世界中的一员,大多时候都是与美国共进退,现在能说这种近乎撕破脸的话,着实是因为被割得太狠,美国利用此次能源危机,人为制造两套价格体系,迫使欧洲的一些企业,无法承受不断上涨的成本,进而将企业转移到美国,考虑到鹅欧关系的长期化,欧洲后续百业萧条,资本跑路,沦为没有一丁点自主权的“新大陆”,可能性还是蛮大!

日本也同样如此,自9月份美国财长耶伦宣布,美国债务,可能面临崩盘消息后,全球央妈抛售美债的节奏陡然再度加速,据一些调查机构调查的数据,10月开始后的第一周内,全球央行共计抛售美债290亿美元,近一个月内抛售的规模则达到810亿美元,其中抛售最猛的是号称美债铁杆持有者的日本,8月份第一个月,就抛售了345亿美元,而在7月份,日本才抛售20亿。

这么做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日汇,就结果而言,日元兑美元,21日深夜至22日凌晨急速升至146,不过和9月22号那次相同,没多久贬值势头再度加速,10月24号,实在受不了的日本,宣布日本政府和日本央妈将在政策组合上密切合作,随后在日本话事人中颇有分量的茂木敏充(这是人名)表示,将启动新一轮油门,总额约为26万亿日元,(约1745亿美元),摆明了是要将宽松进入到底。

总的来说,不论是语气越发严重的法国,还是开始不顾“美国利益”,执意抛美债,控日汇的日本,亦或是喊着全球化,即将在11月带着一个商业领袖团来咱们这的朔尔茨(德),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这一轮美元周期中,都属于被美国割菜割的最狠的几个,老美在全球的兴风作浪,也让他们明白,大漂亮正以团结之名,行收割之实。

记得老早之前写沙特拒绝减产时就曾说过,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存量博弈,以大漂亮为首的婆罗门势必会对非体系之外的展开反复摩擦,一场收割与反收割必将持续上演。

唯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对几乎同出一源的欧洲,居然下手这么黑,也可以推断出美国大体的三步走计划。

第1阶段,自由贸易,亚当·斯密的那套贸易理论,早期被不少人奉为真理,但读过历史的都清楚,工业革命没有完成前,英国的贸易大棒向来是随心所欲,美国现在的所作所为一点都不稀奇,纯粹是子承父业,1980年随着大量创新科技的诞生,世界经济触底回升,美国开始到处兜售亚当·斯密的理论。

从1980年新兴型产业开始大量爆发,从上到下,逐级传导了不少高精尖岗位,为了更好地获取利润,更好的打开全球各地被封锁的市场,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没什么利润的制造业去了大量不发达国家,作为开门砖,这一阶段的美国,虽说是为了自家的口袋,却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算得上是互利互惠。

第2阶段,再平衡,两千年随着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的创新开始乏力,新兴产业无法维持高薪岗位,进而导致消费锐减,等到小布什上去,就打着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以房子为推动力,拉动美国的经济。

从效果来说,其实还挺不错,房子虽然不像科技,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巨大提升,但至少可以带动上下游56个产业链,房子只要能够持续上涨,刺激消费的作用还是非常可观,再加上当时最大的生产国需要新的出口点,完美的解决了美国印刷过多纸币,导致的通胀问题,所以这场互竖大拇指的贸易,直到2007年的次贷危机,美国才猛然间发现不对,用纸币换商品固然很爽,却延伸出2个问题!

一个是美债失真,生产国赚到的天量美元,无处可去下,购买了大量的美债,导致美(长)债不反应正常的市场逻辑,当时的美联储话事人伯南克,多次加息,却发现长债不动,短债大涨,就以为力度不够,随即加大了力度,最终自己把自己拉爆了。

一个是杠杆率大涨,不论是印刷大量的纸币,又或是拉动房子,刺激消费,本质都是建立在杠杆大增的基础上,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债务是可以无限攀升,别人拿着美元,要么是为了技术,要么是为了市场,又或是为了那么一点利息,当这三种都无法实现时,美元就失去了它的特殊性。

记得当时还有一本书叫小岛经济学,专门讲了这些,美房爆了后,美国就顺势搞起了移动互联网,不过毕竟早就去了工业化,日常用品只能依赖进口,移动互联网又无法做到垄断型利润,负债就始终难以消除,拉起消费来,也无法做到2001年到2007年那样奔放,所以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整体上就是由鹰兔两个轮流加杠杆,这期间伴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追赶,和美国科技的相对缓慢,两国的贸易逆差在总量上是持续扩大,直到2018年川宝将这个问题彻底引爆。

第3阶段,寄生,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美国债务居高不下,技术创新相对停滞,后发者勇猛精进,美国开始由过去的互利互惠,变为榨干全球的资源为己用。

自里根开启了私有化,距今已经四十一年,美国的生产效率,财富总量虽然在增加,客观上也造成了两极分化,这个问题也不是美国独有,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因为这个问题分崩离析,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个要效率还是要公平。

要效率就得给予私人更大的奖励,更少的限制,要公平,过去的终极手段是战乱,现在前期是靠向富人征税,后期则靠领头羊开辟新一轮科技革命。

拉开时间的长度,每隔五十到六十年,会出现一个资本主义周期,这个周期还有其他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例如我国的甲子之说,近些年比较热的康波(科技)周期,总之这种,相对于依靠改朝换代,才能够做到财富再平衡的方式,资本主义周期还是相对缓和的多。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每一轮爆发的中心点并不一定是原有的那个国家,很多人都说英国的衰落是源于二战,但我个人认为,当德国1870年,兴起了一场以电机、内燃机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当美国在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当英国开始陶醉于自己的日不落帝国,聚全球之力供养己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人和人卷,国与国其实也并没什么不同!

不论是德国还是美国,他们的原始积累远远比不上英国,1760年英国完成第1次工业革命时,德国还陷于长期分裂,直到1830年才迈开脚步,前后用了近一百年才追上了英国的门槛,美国就更不用说了,当时就是个不毛之地,在世界上根本没什么地位。

但为什么是他们主导了第2次工业革命?

大家观察一下美国和德国的历史,就能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这两个国家,都是间接或直接受到英国的持续打压,并且都是在结束了长期战乱之后开始突飞猛进,德国普及了基本教育,以一隅之地获得了大量人才,为后续崛起奠定了基础,美国更狡诈一些,起步虽晚,却懂得借势,趁着欧洲高度内卷,以土地为诱饵,忽悠了不少欧洲人前往美国,在依靠这些人撑起了制造业,兜售给英国小商品完成了,原始积累。

记得在美国的历史书中还专门记过这一段,美国从英国手中获取独立后,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以南方大庄园为首的英国遗老遗少,可是天天嚷嚷着要回去,制造业最难的一点,在于找到一个消费者帮你承担最初的成本,英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殖民国,刚好是那时最大的金主,所以美国即使独立,面对英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地位。

相对的也给予了他们机会,第2次工业革命出现后,英国依旧沉迷于金融全球化而忽视了高端制造业,美德却依靠这个时间差,拉低了与英国的差距,等到第1次和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大量的欧洲人才出走美国,德国彻底出局,美国开始引领第3次工业革命。

我以前经常说老美的问题从来不在外,而在于内,客观地说,美国还是很强大很富裕的,但他也如当年的英国,对内部的问题束手无策,对外部的供养却欲壑难填,他自己非常清楚,如果不能够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美国的债务一定是由内到外全面爆发,考虑到美国的历史底蕴,以及现在的族裔构成,借用达利欧的话,未来10年美国出现内战的可能性达到30%以上。

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唯一办法,是不重蹈英国的覆辙,对后来者,行动上,要重拳出击,以种种手段设下各种障碍,舆论上,要竭尽全力的矮化,从文化,历史,甚至一些想象不到的地方让你否定自我,让你坚定的认为,高科技只能由美国来做,世界只能由西方领导,即使不能成功,但拖延你的脚步,加大你的损耗,引爆你的负能量,不是什么大问题。

对周围的小兄弟,要榨干他们身上每一滴油水,不能因为老大和老二打架,让老三坐享渔利,所以要时刻大谈碳中和,价值观,我们拥有同一个爹,等等一系列,极其扯淡的理由,让小弟们倾其所有,帮助美国重建产业链,力图让大漂亮再次伟大。

对此,我们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大漂亮近两年的镰刀转向了小第,并不是因为别的地方割不了,从今以后就放弃了,完全是因为这一次他还有的选,事情还没到最糟糕的地步,可随着科技达到临界点,债务迟迟无法解决,婆罗门越发无路可走,会不会亲自下场?

英美同出一源,英国只要服软,权杖的转移可以较为平静,可文化的不同,实力又较为接近,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获胜的可能,每个人都觉得无法承受失败的后果,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可就没几个人可以猜的中了!

5 阅读: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