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
马来西亚警方对各个州展开了内部自检行动,接受尿检的3438名警员中,有190名警察涉嫌吸毒,其中还有6名警监。
本月8日,在娱乐场所发现6名警察正在娱乐消遣,同时,在包厢的厕所发现了疑似毒品的白色粉末。
而尿检结果也证实了,此白色粉末是毒品,因为所有警察的尿检都呈阳性。
马来西亚全国警察总长对此类情况感到异常震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警队本被公众赋予信任,应该严格执法,可是他们自己都参与这种活动,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
变成什么样?可能是毒品会在打击缺失的情况下渐渐向年轻人渗透,日渐毁掉下一代……在马来西亚每100名青少年中就有6人有吸毒经历,其中有4人仍在吸毒。
马来西亚反毒机构负责人对媒体称:2022年,我们发现了约12.3万名仍在吸食毒品,每发现1名吸毒者,就意味着社会上还隐藏约4名到8名未被发现的吸毒者,据此推算,在马来西亚可能有60余万名到109.7万吸毒者。
且在此数据中发现,有三分之二是青少年。
1、毒品的魔爪 正伸向青少年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毒品越来越便宜,和很多商品降价后销量增长类似。
一些毒贩子将毒品伪装成零食,向中小学生售卖。
在学校附近的小商店,他们按卖出的数量给店主提成。以柠檬茶为例,一杯含有大麻或海洛因成分的袋泡柠檬茶,价格是2~3马来西亚林吉特,每天能卖出数百包。
前来购买的很多都是回头客,因为喝了就会上瘾。
令人震惊的是,毒品贩子为了在学校能扩大更大的客源,就会将他们作为“推广者”。
只需要帮他们拉到“客户”,毒品贩子就会免费赠送相等的“零食”,或是长期给他们打折。
这对这些上了瘾的学生而言,是最大的诱惑,既不花钱,又有“零食”吃。
一个因参与在学校做推广的学生说:“那个售卖‘零食’的叔叔看我手里没有多余的钱,于是就将这个秘诀告诉了我,我也照做了,做这个很容易的,我几乎每天都可以得到10包左右这样的‘零食’。”
据数据统计,去年教育部与反毒机构配合为全国4万左右学生进行尿检,结果发现有1416名学生呈阳性反应。
最年轻的吸毒者只有7岁。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称,马来西亚毒品泛滥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吸毒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这仅仅是官方反毒机构记录在案的数据,真正的吸毒人数可能是记录在案的数倍。
从吸毒人群的年龄看,19至39岁之间的人数占吸毒者的比例较高。
吸毒群体的低龄化愈加普遍,2014年至2017年间,青少年涉毒案件数量约3700件,占总体吸毒案的3.2%。
实际情况可能更糟。
自2015年以来,马来西亚治疗和护理康复中心(CCRC)接受的青少年毒瘾患者越来越多。青少年吸毒,家庭因素是一个关键因素,包括:
(1)家庭人员有吸毒史
(2)家庭管理问题
(3)家庭冲突
(4)家庭对毒品的态度
(5)在家庭中存在接触毒品的机会
2、毒品 走私中间站
造成毒品泛滥的主要原因,成为毒品走私中转站
过去几年间,马来西亚警方在扫毒行动中查获的毒品数量不断刷新纪录。
大马执法单位在短短10天内,就截获近1吨,市值高达2822万令吉,准备从邻国运入马来西亚的各种类毒品。
这批毒品一旦流入市场,可供至少400万名瘾君子吸食,后果不堪设想。
2020年12月9日,马来西亚海事执法机构侦破该机构成立16年以来最大一起毒品案。
据《大都会日报》报导,贩毒集团越来越猖狂,他们不仅将大马充当毒品中转站,有者甚至还在大马设立炼毒厂,炼毒后出售。
一华裔男子(43岁)与中国籍女子(28岁)就曾在公寓里炼毒被抓。
起获价值超过33万令吉的毒品。
为此大马警方及关税局的取缔行动未曾停歇,关税局甚至在每隔10天内,就会展开多个系列行动。
3
难以根除的痼疾
眼看国家未来的花骨朵变成了毒之花,马来西亚政府自然是忧心忡忡。
应对这个问题,最基础的做法显然就是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下手。
对于还没吸上毒的,主要是在全国所有中小学校加强毒品危害教育,防患于未然,甚至考虑效仿冰岛实施18岁以下青少年宵禁令,避免青少年夜间到娱乐场所沾染毒品;而那些已经入坑的,就是帮助他们主动戒毒。
政府还成立了由总理亲自挂帅的国家毒品理事会,作为最高反毒决策机构协调全国有关禁毒政策的实施和执法行动。
该理事会还设立了一个由内政部主管的国家毒品处。
还在全国各地设立咨询机构,为社会提供反毒和戒毒等方面的咨询和辅导。
80多个县市成立服务中心,通过举办展览会和座谈会等方式来提高人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为自愿戒毒者提供服务。
你也很难责怪马国政府没有行动。根据此前该国关于药物滥用的经济成本的研究结果,马来西亚已花费86.5亿令吉(约合146亿人民币)的直接或间接预算来解决毒品问题。
然而,尽管马来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做了许多的预防吸毒措施,也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很多辅助戒毒的设施,但毒品的泛滥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这看似非常不符合常理。
但回头看一下毒品在警队内部的泛滥,可能答案就跃然纸上了。政策方针再好,也需要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