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销量暴跌,是自媒体的狂欢,还是崩塌的前兆?

怜晴谈趣事 2024-07-03 15:03:30

最近这不是3月份销量数据出来了吗,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言论,说日系车完犊子了,连丰田都挺不住了,销量大幅下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这张图:

东本下滑51.5%,广本下滑50.1%,日产下滑32.6%,各个自媒体、营销号都在那扮演爱国青年,对着这张图像过年了一样,激昂慷慨、敲锣打鼓,好像日系车今天暴跌,明天病危,后天就盖白布单拉走,而且感觉这一切都是他们的功劳。

不是唱衰日系车不好,关键图里这数一个对的都没有啊,就算骂日系车是流量密码,那也得讲究基本法不是?合情合理、有理有据的骂,不能就楞骂吧?

那日产中国、本田中国的官网就在那摆着呢,查一下数据再合理高潮啊。

本田中国3月销量没单独公布,但稍微查一下就算的出来是60449辆,同比下跌26.3%(82041),日产中国3月乘用车和商用车一共卖了59914辆,同比甚至上涨了5000多辆(54443),至于丰田,广汽丰田月销65000,降了20%,一汽丰田没公布,但估计降的更多。

那本期二楼话题,咱们不带情绪、不加嘲讽的聊一下,日系车在中国曾经的热销为什么不再持久?

我们所说的日系车,主要指的就是丰田、本田、日产御三家,铃木虽然销量也在全球前十,但一大半在印度和日本,没啥参考性,马自达、斯巴鲁啥的,更是小卡拉米。

日系车辉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连续三次石油危机,让主打省油耐用的日系车在在全球都大受欢迎,迅速占据了当时的主要汽车消费市场:北美,正向循环之下,日系车企进入了技术的集中爆发期,我们所熟知的日系性能车、JDM文化,甚至丰田本田的混动系统,都是诞生在八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开始,日系车或是以进口方式,或是以合资方式大批量进入国内,受索尼、松下等家电市场影响,当时的日本货还是高端的代名词,年长的贵宾估计记得,雅阁、凯美瑞刚开始卖时,甚至还要加价,哪个小伙当时能买这种车,高低也算是红浪漫的VIP。

在随后的20年内,在幼年形态国产车的对比和日系品牌方不遗余力地宣传下,日系车省油抗造的形象开始深入人心,对当年私家车普及的第一批车主来说,甚至已经成了真理。

尤其是以轩逸卡罗拉为代表的A级车,在那个大家都没什么钱,买一样东西就要用很久的年代,确实是老百姓买车的最优解之一。

大家应该了解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今天占据各大新闻版面,也是大家聊的最多的新势力们,只是上层建筑,无论在哪个市场,动辄几十万的车都是少数。

更适合广大群众的十到二十万的A级走量产品,才是大车企的基本盘,比如卡罗拉、思域、轩逸、高尔夫,以及在这些基本车型上改出来的SUV们,所谓驾驶乐趣、智能科技永远不是主流消费市场的决定性因素,换句话说,能造出适合普通老百姓的走量的质量可靠的且价格不贵的A级车,才称得上是个大车企,而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溃败,恰恰是因为在这个基本盘,被围剿了。

仔细想想,国内各个大厂在这个基本盘上都有什么,从排行榜往下数,秦、星瑞、逸动、艾瑞泽8,各个方面都基本能追平甚至碾压日系产品,老百姓的口碑一天比一天好,销量也一个比一个猛,而这些销量,大部分都是从日系车嘴里抢下来的肉,率先发起进攻的,就是比亚迪。

年初开始的价格战,比亚迪牵头,各家都杀红了眼,尤其是A级车,今天电比油低,明天油比电强,海报一张接一张,降价跟不要命似的,但除了8.99万的昂克塞拉,各位看到过日系车的海报吗?

我印象里应该是一张都没有过。

所谓销量越差,越要降价,蹦跶欢的基本都是边缘角色,丰田日产这种销量大户都绷着呢,但声量到这了,不少原本准备买日系车的消费者,也会多看几眼,看着看着,销量就没了。

另一个点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所谓大降价,正经A级车基本7万多就是底线了,比如伊兰特、威朗pro,原因大家也都懂,比亚迪的798只是告诉合资品牌一声,虽然这不是主销配置,但降到多少钱是我来定义的,我要再想降,你们还得跟。

那为啥比亚迪的目标是798?因为轩逸经典的最低成交价就是7万多,而且是主销配置,至于新轩逸、卡罗拉、雷凌价格崩的还挺紧,都在9万上下,恰好秦plus DMi的主销配置,价格也正好卡在这,甚至略低一点,在价格略有优势的前提下,比亚迪更省油、动力更强,口碑也不错,真正做到了用一款车通杀日系三大妈。

而且大家仔细观察,比亚迪在20万以内的几乎所有车型,都是这个打法,宋pro、宋plus、海豹、汉,要便宜,我有低配,要省油,我有DMi,要销量,出门买个菜满大街都是比亚迪,只能说,乘着东风的比亚迪,是无敌的。

对日系车落井下石的,还有大众,尤其是上汽大众,作为为数不多销量上涨的合资车企,眼看着主力车型打不过,上汽大众趁着朗逸的牌子没完全倒了,用老桑塔纳改了个朗逸新锐,也把售价拉到七八万块钱,都这个价钱,大众的牌子多少比你日产强一点吧?你东风日产一半销量靠轩逸撑着,比亚迪把轩逸围死,两三万的市场空缺,我朗逸多少能跟着喝口汤吧?

对这种情况,丰田是有发言权的:在丰田2月的全球销量数据中,总销量是涨的,唯独中国暴跌36%,理由也没藏着掖着:因为过年,并且产品竞争加剧。

换句话说,丰田认为自己在国内的各个产品都受到了挑战,并且处在下风。

本田和日产甚至直接认怂,日经中文网上个月中旬就发了篇报道,说日产准备在中国减产30%,本田也准备减产20%,丰田没有公开的决策,但看看广汽丰田的产销快报,销量比产量多不少,应该也有减产,这也许是三家日系车企用尽了各种方法后,不得不做出的决定,所以你看,一旦涉及到利益受损,他们反应还是挺快的。

那为啥有关车本身的配置、用料啥的反应不能快一点呢?是日系车不理解消费者需求吗?当然理解,日本国内的k-car,为北美开发的几个豪华品牌,都很成功,我更愿意将这种在中国市场表现出的迟钝,称之为看不懂,或者压根就是跟不上,也许他们的中国合资伙伴提出过建议,但并没有被采纳。

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我不知道多少贵宾还记得,广丰雷凌在2019年前后出过一个科技版,内饰换了一个巨大的屏幕,但操作逻辑依然像古早的日系家电,推出之后骂声一片,没多长时间就取消了,但在我看来,这已经是广汽方面能做出的最大努力,也是日方能够接受的最大改动了,神奇的是,这绝招后来好像又被福特学去了,探险者和金牛座都用过类似的屏。

第二个例子来自本田。

我人在大连,2021年左右准备换工作的时候,在本地软件园发现了一家做汽车智能网联相关业务的公司,放出的职位和薪资都还不错,后来一查才知道是本田为中国准备的车机团队,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所谓的honda connect3.0、4.0,这玩意做的什么水平,大家去搜一下就知道了,甚至不如奇瑞的。

而且真不是我黑大连,我在软件园那边上过五六年班,虽然不在软件行业,但认识不少人,他们什么水平我还是门儿清的,实在难以理解把团队放在大连的意义何在?怎么和北上广团队搞出来的东西去拼?

文化入侵和话语权的掌控,一直是我们从上至下的弱项,在汽车领域也是如此,如今能够突破这种封锁,用销量压制日系车,纯粹是自主品牌们用实力打出来的,而下一个目标,就是更高级别车型,甚至被德系车把控的豪华市场。

当然,日系车在中国的衰落还有大国博弈的因素在里面,只是我对这方面实在不懂,也不喜欢谈大局观或者宏大叙事、群情激愤。

那你说日系车很快会被逼死,退出中国吗?也不至于,2023年全球6500万辆新车,有2600万辆卖到了中国,比整个欧洲和北美加起来还多,但毕竟还有另外3900万的市场呢。

丰田去年卖了1123万辆,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本田日产也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北美销量集体暴涨,实话实说,日系车即使真的撤出中国,也依然能活得很滋润,如果不撤退,硬着头皮输血,自主品牌们暂时也没什么办法。

我们更没必要去嘲笑或者干预别人买日系车,钱捏在人家手里,想买什么买什么,况且以汽车本身的工具属性来说,日系车也大多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的,不是所有人都闲着没事天天刷汽车网站,被现在这些稀奇古怪的营销牵着走,他们买了自己认知里的好车,能开能跑,能遮风挡雨,这很幸福,谁居高临下的嘲笑,打碎这种幸福,堪称罪大恶极。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是汽车区足疗部up主黄师傅,还想听哪些汽车故事,欢迎评论点钟,感谢你的点赞,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