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华夏版图拓张史上,有这么一个令华夏儿女无法释怀的地方,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人还声称自己为“小中华”,说到这里相信绝大多数网友都能够猜出是哪里了!在如今我国的广西十万大山以南,云南元江下游地区,有一片狭长平坦的平原,这里就是位于今天越南北部的红河平原。红河平原是整个中南半岛上少有的平原之一,这里水文条件良好,光热条件优越,是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区域。这片富饶的土地,为何会被称为“小中华”,这里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保持好奇心,我们一起去回顾那段历史。
【华夏纳土安南】:秦始皇在平定六国,统一全国之后,便开启了修灵渠,进军百越的征程,来自北方的秦军越过十万大山,这是华夏第一次踏入这片陌生的土地,秦朝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置象郡进行统辖。记住这一时间点,同时期的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地区都基本是这时候被纳入华夏版图。“安南”在漫长华夏版图扩张历史中,属于相对早期并入华夏版图的区域之一,可以说“安南”入华夏的时间要比台湾、西藏、云南和新疆等地区还要提前。
【“安南”再向南战略】:汉武帝时期,汉军击溃了南越国(秦朝大将赵佗建立的政权)。并在今天的越南地区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此后虽中央王朝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等等近几百年的南北纷乱历史,而整个“安南”地区一直处于中央管控之下,未曾出现断层时期,或许这里原本是中央王朝进军中南半岛的一个战略跳板。
【“安南”背离华夏的萌芽】:自秦汉纳入华夏版图,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安南”已经在华夏的版图中度过了近千年的时间。本应该来说已经是属于被华夏文化“开化”已久的地区了,然而由于唐中后期的政局动荡,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和藩镇割据的局势影响下,“安南”地区的土著长老以及地方官深受“藩镇”思维影响,在五代十国时期成了众多藩镇割据政权之一。南汉政权和后来建立的宋朝几次用兵“安南”,都折戟沉沙,兵败而归。重文轻武的大宋王朝,不仅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使其深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也没能够完成对“安南”的统一,致使“安南”正式脱离华夏。
【中央王朝对“安南”的收复之战】:在南汉和宋朝的几次收复安南失利之后的百年,来自蒙古草原的铁骑再次承担起华夏统一大业的大旗,然而由于水土不服和当地百姓已经“独立性”已经根深蒂固,加之茂密丛林无法发挥蒙古骑兵优势,几次用兵越南的战争都无功而返。明成祖时期,由于安南地区多次叛乱和叛乱边境,明朝成功收复了安南,然而由于明成祖早期多次用兵和下西洋的活动耗费了大量国库,致使后来的继任者明宣宗不得不在安南地区多次叛乱的情况下退出“安南”。此后,“安南”成了中央王朝的附属国,清嘉庆年间,当时的“安南”政权主动向宗主国请求赐名“南越”,嘉庆帝考虑到要区别“赵佗的南越国”,避免未来会有争议等问题,下旨为“越南”,这也就是今天越南名字的由来。后来,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华夏与越南的宗藩关系也就结束,二战以后,越南爆发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越南战争,此后还忘恩负义的侵略曾经勒紧裤腰带帮助他们的老师,成为我们眼中的“白眼狼”。被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狠狠的教育了一顿。
【痛失“安南”背后的影响】:安南地区是华夏进入中南半岛的一个战略跳板,它如同一把利刃插入中南半岛,是华夏拿下东南亚的一个美好战略夙愿,然而自秦汉纳入安南到五代十国时期失去控制,成了华夏抽刀退出进军东南亚的一个战略表现。此后的多次尝试进军中南半岛,都无功而返,这背后的变化又有着深度的内容。
【痛失“安南”为何无法再次统一?】:首先,安南地区不被中央王朝重视,这里被视为“流放之地”,唐代诗人王勃的墓地就留在今天的越南境内,安南地区远离中央的管控范围;其次,五代十国以后,经过近千年的积累和等待,当地的势力有了跟中央王朝对抗的资本和能力;最关键的是宋代的“重文轻武”导致军事实力不足。而元代的骑兵无法发挥其优势加之热带雨林气候,致使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大量减员。明朝的统治由于国库空虚,而此刻“安南”地区的“分裂独立”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加上多地反叛,华夏最终放弃进军东南亚的想法;最后由于中央王朝没能够完成统一战争(快刀斩乱麻的战术),让“安南”地区的百姓逐步与华夏离心离德,分裂和独立的思想已经在当地群众心中根深蒂固,无法再次感化和开化他们了。
【失去“安南”对华夏有何影响】:失去了安南,就失去了以安南为跳板,进军中南半岛的战略夙愿,同样华夏在缅甸地区没有完成对其的统治,也断送了华夏拥有印度洋的出海口战略。失去安南的同时,日后的越南成为了白眼狼,爆发了中越边境战争,而且越南非法侵占我南沙群岛,不断损害我南海权益,这就是失去安南的最直接影响。若安南还在我们这里,我们可以完全打造一个北部湾经济圈,以海南、广西、广东、安南四地发展经济,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望我辈奋发图强,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