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的北京,一场中美之间的战略沟通即将展开,然而这次谈判还未开始,空气中已弥漫着紧张的气息。美国总统国安事务助理沙利文的访华本该是一场例行的外交会晤,但中国外交部美大司负责人的一句话让形势陡然紧张:“这次,我们谈的不是别的,而是中国的‘发展权’问题。”这番话意味着,中美之间的沟通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不寻常的基调。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谈判,而是一次可能决定未来国际格局的摊牌。
中美战略沟通并非新生事物。2005年,这一机制设立时,双方的目标还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对话加强合作,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然而,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双方之间的对话逐渐演变成了激烈的博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和全球局势的急剧变化,中美的“战略沟通”也充满了越来越多的火药味。从一开始的“互利合作”到如今的“唇枪舌剑”,中美之间的外交战场已经从沟通转向了对抗。美国试图通过所谓的“战略沟通”来限制中国的发展,而中国也早已不再被动应对,而是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捍卫自身利益。
中国此次的强硬表态并非偶然,而是基于自信与无奈的综合反映。一方面,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尤其是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任人摆布的国家。虽然最近中美GDP的比例有所变化,但那更多的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调整带来的表面现象。解放军在过去三年的准备也让中国有了更多的底气去应对可能的挑战。另一方面,美国在过去的对华政策中表现出的反复无常、言而无信,更让中国意识到,仅靠妥协和忍让并不能换来公平的对待。例如,中国为了顺应全球气候治理,主动减少了一些高污染产业的产能,但美国却依然要求中国在新能源领域让步,试图进一步限制中国的发展空间。这一次,中国显然不愿再继续妥协,而是选择了直面问题,摊开谈判。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制裁和乌克兰战事的压力下,做出了“向东转”的战略决策,明确表态将加强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合作。这一举动无疑加深了中俄之间的战略同盟关系。普京的这一决定也意味着俄罗斯在与西方的对抗中已经没有回头路,只能在东方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印度则在此时选择了一条“两头看”的道路。印度总理莫迪在沙利文访华前夕访问乌克兰,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频频互动,同时印度防长辛格也在访美期间高调宣称印美“注定要成为强大的合作伙伴”,并暗示中国不要随意挑衅印度。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表面上看是为了在美俄之间寻找平衡,但实际上却是在通过“反华”来获得美国的支持。印度的这种策略不仅是在对俄罗斯施压,更是在对中国施压,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合作,换取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的让步。
然而,尽管各国都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但中美关系的紧张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外交博弈范畴。中美之间的矛盾早已不是一两次会晤可以化解的,双方在战略上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如果继续按照当前的态势发展下去,中美关系可能会走向不可挽回的“万丈悬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极端情况。
未来,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关心国际局势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沙利文的此次访华,或许会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分水岭。如果双方能够通过这次会谈找到新的合作点,也许还能避免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但如果会谈破裂,双方彻底摊牌,那么中美关系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不论结果如何,中国已经做好了撕破脸皮的准备。未来的中美关系,必然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这场战略博弈不仅关系到两国的未来,也将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场博弈中,保持冷静,审时度势,为国家的长远利益做好充分准备。
基于规则的发展权必须得到尊重,践踏规则的才该死。所以必须建立一种秩序,保证公平竞争,并且强大的国家也不能践踏规则来欺负弱小。这样小国就不会因为害怕别国强大而危害自己国家安全了。所以需要打造一种基于联合国的秩序而不是美国霸权的秩序。
基于规则的发展权必须得到尊重,践踏规则的才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