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在国务院的会议上,居然着重强调了地方罚没收入增长过高过快,要进行梳理和复查的新闻。
再结合前几个月,网络上零星出现的关于跨区执法,远洋捕捞,以及各地年底突击罚款、捞收入的行为,我认为如果要理性分析,还得看背后的经济规律。虽然这篇文章的主基调也是批判,但还是要对这两天的一些标题党,先进行澄清和区分。这两天我看到不少标题党将罚没收入和非税收入等同起来,这个造成的误导是很大的。在今年的前11月,我国的非税收入约为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而其中令人担忧的数据是10月和11月两个月的非税收入增速都达到了40%,创下了历年的最高值。由此可见,全国许多地区都在今年地方上的税收出现滑坡之后,将重点目标转移到非税收入领域。但是非税收入并不仅仅是罚没收入。一些营销号震惊体,直接将两者对等,从而造成对立情绪,这是不对的,因为非税收入,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国企的盈利的缴纳,以及地方的一些国有资产以及国有资源的一些变现。其中就包括前段时间被一些人批判的,某些地方将低空空域经营权,进行拍卖和出售,至少现阶段对这一现象,政策面看法是中性的,而不是负面的。真正从最高层到老百姓的民心,这两个方向都认为是负面增长的。是非税收入中的一部分,罚没收入。在国务院的这次会议上总理指出,要对非税收入的过快增长进行审查核实,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因为今年没有过完,所以各地的罚没收入具体金额,以及增长率还没有比较官方的数据出来,但是我梳理了2023年的两个数据。我认为从2023年的数据已经可以反映问题。我从网上搜集到的表格,是两个部分。第1个是城市排行榜,就是2023年我国罚没收入占比税收收入的一个比例从高到低,全国前30名的城市排名。第2个是我想收集去年全国所有省市区。这一层级的罚没收入占税收占比的排名,但是我发现有十几个省市区的数据查不到。在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里面,能够查到17个省市区公布的2023年罚没收入金额,罚没收入增长率以及罚没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同城市的税收规模,经济体量都不一样,人口规模、经济活跃度也不一样,因此直接比较总额,我认为是不公平的。比如上海这样的一个大城市,一年gdp几万亿,税收几千亿。那么如果他的罚没收入,是几十亿甚至100多亿的话。而另外的一个四线城市,它的每年的税收收入只有100多亿元,而它的罚没收入达到了四十几亿元,那么这其中哪个城市的罚没收入更加不正常的?当然是这个三四线城市!所以我认为最应该比较的,不是罚没收入的总额或者罚没收入的增长率,而是应该放眼全国,进行罚没收入与税收的占比排行。
从我贴出的这个2023年排名前30的城市对比。请注意我下面的文字,我希望全国各地的网友,不要认为我有任何的地域歧视,或者省份歧视,我只是梳理了网络数据。从梳理的结果来看,全国罚没收入占整体税收占比最高的前30个城市,几乎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内陆省区。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广西梧州,罚没收入占到了税收收入的29.8%。前30名城市里,广西一个省就有5个城市上榜前30名。前10名的城市里面,广西一个省占三个。而如果以地区来算的话,多市上榜的黑龙江,加上多市上榜的辽宁使得东北板块占比较高。前30名的城市无论是广西,还是四川,还是内蒙或者贵州,甚至湖南的一些城市。如果梳理他们的经济增长率,可以看出是全国排行较后的三四线城市。在前30名城市里唯一的例外,辽宁大连。它的罚没收入,虽然只占到了11.8%,但是已经在全国排行第十六。因为经济体量巨大,大连的一年的税收收入达到了2000多亿,而罚没收入达到200 38.3亿。这个数据有多惊人呢?从我查到的数据来看,北京市去年的罚没收入是72.9亿元。重庆市是57.5亿元,天津市是47.8亿元,所以说大连一个市,去年罚没收入就超过了三个直辖市的总和。我们再来看已经拿到的十几个省的罚没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例排名。其他十几个省市没有公布,那么我猜测这些省份的数据恐怕不太好看。当然也不代表他们就是数据最难看的几个,只能说他们有可能会插入到这个表格的靠后的位置。从这个表格来看,相对而言北京的罚没收入,占税收收入的占比最低,其次是浙江,再次是陕西,再次是重庆,这是比例最低的4个城市。我们提到这几个城市的时候,你可以在脑筋里面回想一下过去几年,这几个城市关于营商环境的一些热点新闻,会发现他们都是相对积极正面的。在已经公布的十几个省市里面。罚没收入占比最高的,排第一的是广西。占比高达7.74%。排第二的是云南,排第三的是吉林,排第四的是贵州。我分别列举了比例最高的4个省市和比例最低的4个省市。可以看出占比最低的4个城市是我国整体经济活跃度以及整体营商环境,整体民营经济。相对最好的几个省市。罚没收入占比最高的4个省,大家也可以对比一下过去几年关于营商环境的新闻报道,就可以发现,无论是城市排名的前30名,还是省级行政区17省市之间的排名,都可以看出同一条经济规律。我在这里还无法准确的论证两者之间的因果。就是:到底是这些省市的民营经济更差,营商环境更恶劣,才导致罚没收入占比税收的收入过高?或者反过来,正是因为这些省市的罚没收入占比税收收入的比例过高,才导致当地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活跃度,民营经济的投资热情更差呢?这些都需要更专业的经济学家去解释,而我对于这两个表格数据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认为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如今既然最高层的会议上,都专门将罚没收入过高的问题点出来了,就证明最高层也注意到了这对国内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投资的信心伤害。我有些担心,本文的各省市罚没数据,都是网络收集的,存在数据不准确导致分析偏颇的可能。希望罚没收入占比城市排名以及省市排名,从今年年底开始形成更加权威的公开榜单。这份榜单可以视作各地民营经济信心,以及投资营商环境的一个红黑榜。唯有明确过度罚款,就是砸当地民营投资、更多老百姓就业的饭碗,或许才能真正遏制突击罚款、远洋捕捞的继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