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英烈超19万,为何毛主席下令:不惜代价抢回代号701的遗体

掩饰千般不舍 2024-12-09 18:29:45

引言:

1951年5月的朝鲜战场,在洪川江北岸的一场激战中,志愿军第187师559团团长邓仕均英勇牺牲。这位16岁参加红军、征战数十载的特级战斗英雄,曾是毛主席最为赏识的将领之一。当他的遗体被迫就地掩埋后,毛主席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701号遗体"。然而,在敌军重兵把守下,这次营救行动最终未能成功。直至今日,这位让毛主席魂牵梦萦的将领,仍长眠他乡。从2014年至今,虽有近千名志愿军烈士遗骸陆续回国,但在19万英烈中,邓仕均的遗骨依然下落不明。

大纲:

一、从红军战士到特级英雄

16岁参军入伍,加入红四方面军

长征路上的坚韧表现

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获得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深得毛主席赏识

二、志愿军将领的最后战斗

1950年担任志愿军第187师559团团长

在朝鲜战场的初期经历与伤愈归队

1951年5月的洪川江战役

最后时刻的英勇牺牲

三、701号遗体的营救行动

警卫员陈明月首次找寻与掩埋遗体

毛主席下令不惜代价夺回遗体

徐信师长组织30人营救队

营救行动的失败

四、英雄未归的遗憾

战后搜寻工作的困难

志愿军烈士遗骸陆续回国的现状

19万英烈中仅千人魂归故里

邓仕均遗体至今下落不明的历史遗憾

志愿军英烈超19万,为何毛主席下令:不惜代价抢回代号701的遗体

1951年5月的朝鲜战场,在洪川江北岸的一场激战中,志愿军第187师559团团长邓仕均英勇牺牲。这位16岁参加红军、征战数十载的特级战斗英雄,曾是毛主席最为赏识的将领之一。当他的遗体被迫就地掩埋后,毛主席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701号遗体"。然而,在敌军重兵把守下,这次营救行动最终未能成功。直至今日,这位让毛主席魂牵梦萦的将领,仍长眠他乡。从2014年至今,虽有近千名志愿军烈士遗骸陆续回国,但在19万英烈中,邓仕均的遗骨依然下落不明。

少年从军 战功赫赫

1916年,邓仕均出生在四川苍溪一个普通农家。1932年,红四方面军解放苍溪时,年仅16岁的他瞒着父母,以儿童团成员的身份参军入伍。

在部队里,这个川娃子虽然年纪最小,却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战斗意志。一次战斗中,他脸部中弹却坚持冲锋,直到失血昏迷才被战友抢救回来。

19岁那年,邓仕均因作战勇猛和过硬的品德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跟随大部队踏上了长征的征程,向着甘陕苏区进发。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带着十几斤干粮,每三天才能吃上一顿。

饥饿难耐时,他只能把腰带烤软充饥。但即便如此,邓仕均靠着坚韧的意志力挺了过来。1935年9月,他参与了腊子口战役,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重要通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仕均所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他随部队转战山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此后,他在晋察冀军区担任排长,开启了更为辉煌的战斗生涯。

1938年,他在南坡村战役中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面对居高临下的日军,邓仕均提出了大胆的攀岩突袭计划。他带领敢死队攀上悬崖,出其不意攻击敌军后方,配合正面主力一举歼敌300余人。

1940年,在百团大战的娘子关战役中,邓仕均指挥部队以一敌二,坚守阵地五个小时。他带领部队打退日军十次强攻,毙敌200余人,最终带领仅存的17名战士突出重围。

这场战斗后,邓仕均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赏。日军对这位英雄恨之入骨,多次组织专门的围剿行动。1943年,身患疟疾的邓仕均被日军围追堵截,幸得当地妇救会会长戎冠秀相助,才得以脱险。

这段军旅生涯,邓仕均从一个16岁的少年成长为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不仅是战场上的英雄,更是军民鱼水情深的典范。至今,他与戎冠秀的军民一家亲雕像仍伫立在武警指挥学院,见证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出征长津湖 浴血卫国疆

1950年秋,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打响,邓仕均被任命为志愿军第187师559团团长。他带领部队穿过鸭绿江,踏上了朝鲜战场的土地。

当时的朝鲜半岛正值寒冬,气温低至零下40度。559团官兵顶着刺骨寒风,在长津湖地区与美军展开激烈争夺。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冰天雪地中与装备精良的美军对抗。

邓仕均始终战斗在最前线。他带领部队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上,与美军展开了惨烈的阵地争夺战。面对美军的火力优势,559团依托地形,利用巧妙的战术,成功阻击了美军的进攻。

在一次战斗中,邓仕均身负重伤,被迫后撤治疗。但他休养期间从未放松对战局的关注。每当听到前线战报,他都急切地询问战况,期待重返战场。

1951年初春,伤势刚有好转的邓仕均就主动请缨,要求重返前线指挥部队。上级考虑到他的伤势,本不同意他回到战场。但他以"战士在前线流血,我在后方养伤,实在过意不去"为由,坚持返回部队。

重返前线后的邓仕均带领559团参加了第五次战役。这次战役中,志愿军要在洪川江北岸阻击联合国军的进攻。559团担负着关键地段的防御任务。

邓仕均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他带领团部深入一线,亲自组织部署防御工事。他要求各营连加强工事建设,合理布置火力点,确保能够有效阻击敌军的进攻。

5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敌军就发起了猛烈进攻。邓仕均立即组织部队进行反击。在他的指挥下,559团打退了敌军多次进攻,给予对方重创。

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敌军的炮火突然集中到了团部位置。邓仕均正在前沿阵地组织指挥,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这位征战数十载的英雄,就这样倒在了异国的战场上。

由于当时战况紧急,前线战士们只能在战火中给团长简单掩埋。他们在遗体上设置了标记,编号为701,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将团长遗体运回祖国。这个701号,后来成为了毛主席不惜代价也要夺回的英雄遗骸。

在邓仕均牺牲的地方,战士们用石块垒起了一个简单的坟茔。他的警卫员陈明月,用铅笔在一块木板上写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7师559团团长邓仕均之墓",默默地插在坟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让这位英雄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

主席定营救 敌阵寻英魂

邓仕均牺牲的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立即批示:"701号遗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回来。" 这道特殊的命令很快传达到了前线指挥部。

当时的战场形势异常严峻,敌军在洪川江北岸部署了重兵把守。志愿军187师师长徐信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了一支30人的精锐突击队,准备实施这次危险的营救行动。

突击队员们都是从各部队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们携带了三天的干粮,准备了足够的武器弹药,随时等待合适的机会展开行动。

为了确保营救行动万无一失,突击队提前派出侦察兵,对敌军部署进行了细致侦查。通过侦察发现,701号遗体所在地点被敌军重兵把守,四周设有多个暗哨,还布设了大量地雷。

徐信师长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营救方案。突击队准备利用夜色掩护,从敌军防线的薄弱处突破,避开敌军主力,直取目标地点。行动时间定在月黑风高的深夜,以减少被发现的可能。

就在行动前夕,天气突然发生变化。一场倾盆大雨让视线变得模糊,地面泥泞难行。但为了完成毛主席交代的任务,突击队依然按照原定计划展开行动。

突击队员们穿着雨衣,踏着泥泞,小心翼翼地向目标地点潜行。他们利用地形掩护,成功避开了几处敌军哨点。眼看就要接近目标地点,前方突然传来了敌军的脚步声。

情况危急,突击队被迫隐蔽在附近的灌木丛中。敌军巡逻队就在距离他们不到十米的地方经过,所幸大雨掩盖了行动的痕迹,没有被发现。

等到敌军巡逻队走远,突击队继续向前推进。然而,就在距离目标还有不到五十米时,一发照明弹突然升空,照亮了整个战场。敌军发现了突击队的踪迹,立即展开了猛烈的火力攻击。

突击队被迫与敌军展开激烈交火。双方在雨夜中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突击队虽然英勇战斗,但在敌军的重兵包围下,最终未能突破到达目标地点。

眼看天色即将破晓,继续作战将面临更大的危险。徐信师长不得不下令突击队撤离。这次营救行动虽然失败了,但突击队员们的英勇表现,展现了志愿军将士誓死完成任务的决心。

战后,徐信师长在给上级的报告中写道:"营救行动虽然失败,但我们绝不放弃。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要把团长的遗体带回祖国。" 这份报告被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看后久久沉默,在报告的空白处写下:"英雄不朽,精神永存。"

寻英烈遗骸 魂归故土来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朝双方就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问题展开了多轮谈判。1954年,双方达成协议,在朝鲜境内建立志愿军烈士陵园。

朝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选址平壤市桧仓区上三井里。这里背靠青山,面向浩瀚的大同江,是一块风水宝地。中朝两国工程人员日夜奋战,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了这座庄严肃穆的陵园。

陵园建成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组建了专门的寻找小组。他们走遍朝鲜各地的战场,寻找志愿军烈士遗骸。但由于战后地形变化巨大,许多烈士的遗骸难以找到。

2014年3月,中韩两国达成协议,韩方同意分批向中方移交在韩国境内发现的志愿军烈士遗骸。这是自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来,首次有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境内回到祖国。

第一批437具烈士遗骸于2014年3月28日运抵沈阳。中国政府为迎接英烈回家,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现场万人肃立,向为国捐躯的英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此后每年清明节前夕,韩方都会向中方移交新发现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从2014年到2023年,已有935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回到祖国。每一次迎接仪式,都有无数中国人为之动容。

但在这些归来的英烈中,始终没有找到邓仕均团长的遗骸。他的警卫员陈明月多次随寻访团赴朝鲜,试图找到当年掩埋701号遗体的确切位置。年复一年,陈明月走遍了洪川江北岸的每一个角落,却始终未能寻得团长的踪迹。

2020年,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特展。展厅里,邓仕均的故事和701号遗体的往事,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展区。参观者在这里驻足,追思这位特级战斗英雄的传奇人生。

今天,在四川苍溪邓仕均纪念馆里,珍藏着他生前用过的物品:一支钢笔、一个搪瓷杯、一件带着弹痕的军装。这些简单的物品,见证着他为国为民的一生。纪念馆的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照片,那是他最后一次与战友们的合影。

尽管未能找到邓仕均的遗骸,但他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在军事院校的教材里,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展馆中,在无数追忆革命先烈的文章里,701号遗体的故事一直在讲述,一代又一代人从中汲取力量。

0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