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社会流行病|做“社牛”,可提升幸福感

保健时报 2023-12-09 12:20:12

“社牛”与“社恐”作为网络热词,常频繁出现在当代人的话题中。“社牛”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得游刃有余,毫不怯场,哪怕面对陌生人。“社恐”则截然相反,在“社恐”们看来,“社牛”对陌生人的“自来熟”甚至有点“丢人”。其实,当一名“社牛”心理更健康。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社会心理与人格科学》上的最新研究称,多和陌生人打招呼可以大大提高幸福感。

01

“社牛”无论心理还是身体 健康程度都比较高

身处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走越远,手机、电脑成了现代人进行社交的主要工具。无论是走路、乘车,还是居家休闲、聚餐,我们的视线都无法离开手机,即便有家人、朋友在旁,也依然缺少互动交流。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孤立,孤独感无处不在。

美国公共卫生局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孤独”或“社会孤立”是公共卫生流行病。社会孤立,是指客观上很少有社会关系,或社会互动很少。而孤独是一种主观的内在状态。

文章开头提到的研究,通过跟踪调查6万名受访者发现,越喜欢与陌生人聊天的人,对生活满意度越高。研究人员表示,短暂的交流、问候和感谢都可以增加人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幸福感。该研究负责人、土耳其萨班哲大学教授阿西吉尔称:“归属感代表一个人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接受和重视,通常被视为人类的基本需求。”英国“结束孤独运动”组织表示,和陌生人打招呼有助于人们建立归属感,“这么做的成本很低,但价值很高”。

“社牛”更长寿。华西医院学者发表的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研究数据显示,老人多参加社交活动,尤其是每天都有社交,更长寿。研究发现,与从不参加社交活动的老人相比,更频繁地参加社会活动的老人的总体生存时间更长。研究者认为,经常出去参加社交活动可能会促使个人保持更健康的生活行为,摒弃一些不健康的习惯,如活动少、久坐时间长,这对慢性病的防治有益处。

“社牛”的好处远不止长寿,他们的大脑往往会更加年轻。《神经学》上发表的研究发现,更多地接触社会,与总体和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容量更大相关,即“社牛”罹患痴呆和晚年抑郁症的概率也自然更低。乐于参加社交活动的老人有着更健康的心理,罹患抑郁的风险更小,脑部相关区域的萎缩情况自然也得到了改善。

02

社交如同食物和水 对生命至关重要

社会联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与食物、水和住所一样对生命至关重要。

美国公共卫生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孤独和社会孤立分别增加26%和29%的过早死亡风险,相当于每天吸15支烟。孤独比吸烟、糖尿病和肥胖等其他健康问题更普遍,会增加29%的心脏病风险和32%的中风风险,也会导致抑郁/焦虑和痴呆风险,还会增加对病毒和呼吸道疾病的易感性。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者在《自然》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纳入全球220多万人的9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分析显示,孤独或社会孤立的人,死亡风险高。作者认为,社交孤立或孤独的人不太可能健康饮食和定期锻炼,更可能吸烟和饮酒。此外,社交孤立的人不太可能得到医疗护理,因为他们的社交网络较小。

江西九江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独居或持续独居会增加高血压风险。研究显示,与同家人一起生活的老人相比,独居的老人高血压风险增加19%。

一项对340万人的分析结果还表明,孤独、社会隔离和独居都与早死风险增加有关,其危害相当于肥胖和每天吸烟15支。

03

与他人保持互动,少用手机 往往更幸福

那么,我们如何摆脱孤独?美国公共卫生局的研究报告建议:与他人保持持续、频繁和高质量的互动,投入时间培养人际关系,每天抽出时间与朋友或家人联系;参加社会和社区团体,如健身、爱好、专业和社区服务组织,以培养归属感、意义和目标感;减少导致与他人脱节的行为,包括有害和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减少屏幕时间等。

亲友间多来往能减少死亡风险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亲友来往少会增加死亡风险。较少的社交互动与死亡率增加的相关性强,其中朋友和家人的拜访频率影响最大,那些从未被朋友或家人拜访过的志愿者死亡风险增加了39%。出人意料的是,即使是不独居的人,如果朋友或家人从未来访,其死亡风险也会增加25%,即使每周参加集体活动,也不能减轻这些影响。这可能与人际关系的质量有关,比如有的参与者虽然与其他人住在一起,但关系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亲朋好友的定期探望至关重要。

聚会多,寿命更长 《BMC医学》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社交连接的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发现,无法经常找到可以倾诉的人群的死亡风险比正常社交连接的人群高出39%。经常聚会,维护社交连接,对整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适当打牌怡情,可防抑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中老年人打打牌有好处,有助于远离抑郁。

下棋等社交活动可防老年痴呆 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总体健康、无明显认知障碍的70岁及以上的老人,积极参与玩游戏、打牌、下棋等活动,可能有助于降低痴呆风险。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