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会隐忍的将军,韬光养晦数十载,一朝得势平定天下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4-12-16 11:56:1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前言·】——》

王翦是秦国最会隐忍的将军。隐忍、韬光养晦,他用了数十年时间为秦始皇扫平六国。而他平定天下的过程,没有轰轰烈烈的激动时刻,更多的是谋算、耐心和压抑的策略。

韬光养晦

王翦作为赵国的一个普通人,年轻时的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惊人的战绩。赵国的军队并不重视他,直到赵国陷入了长期的战乱中,只有耐心和深思熟虑才能脱颖而出。

与许多年轻将领热衷于迅速崛起不同,王翦选择了隐忍。他并没有急于投靠其他强国,而是将自己隐藏在赵国的幕后一段时间。

他没有做过多的宣扬,也没有惊人的战绩,只是静静地积蓄着能量。历史的舞台属于那些能够耐得住孤独、耐得住等待的人。

直到秦国的强大足以威胁到六国的格局,王翦终于做出了决定——投靠秦国。秦国此时需要更多的优秀军事人才,而王翦恰好有那个潜力,足以在秦国的未来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荆轲之变到攻燕之战

秦王嬴政的权力逐渐稳固,这个年轻的帝王面临着从内部到外部的多重压力。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如同一记震雷,虽然荆轲的刺杀未能成功,但秦王嬴政愤怒至极。

在秦王的命令下,王翦被派遣去攻打燕国。燕国常常是一个被忽视的国家,但它现在成了秦国的眼中钉。

燕国的王喜联合代国赵嘉组成了联盟,准备与秦国作战。燕国的太子丹被推上了战场,立下誓言要为荆轲复仇。

刚开始燕代联军士气高昂,信心十足,在易水河边,燕国的太子丹趁机大声呼号,誓言要斩杀秦王嬴政。王翦并没有立刻迎战,他在等待敌人犯错。

王翦善于让敌人放松警惕,他不急于进攻,通过一系列缓慢的调动和诱敌深入让燕代联军逐步陷入了秦国的包围圈。王翦突然发动了攻势,将燕国主力彻底击溃。

燕王喜和太子丹的联军彻底崩溃,燕都蓟城被攻破。燕王喜仓皇逃往辽东,燕国名存实亡。王翦不仅摧毁了燕国,也为秦国的统一大计铺平了道路。

王贲的崛起

王翦面临的挑战愈加艰巨,秦始皇的命令如潮水般接踵而至:攻楚、攻魏。王翦不仅要继续作战,他还要亲自培养自己的继承人——王贲。

王贲是王翦的儿子,从小便在父亲的军事安排下锤炼身心,统一六国的事业必须要有一位值得信赖的继承人,王贲便是他的选择。

秦始皇二十一年,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征伐楚国,意外地大获全胜。王贲不如父亲那般低调,他的迅猛攻击让楚国军队措手不及。

大批楚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王贲凭借着父亲传授的兵法技巧,一举打垮楚军主力。楚国的防线在短短几个月内瓦解。

王贲继续向北进军,魏国成了下一个目标。魏国此时已处于危机之中,王贲利用黄河与大沟的自然地理优势,调动水利,瞬间破坏了魏国的大梁城。

魏王本以为能够迎接投降的机会,却被王贲的突然袭击吓得不知所措。

王贲继续平定魏地,各地的战斗越来越少,王贲没有遭遇强烈的抵抗。王翦的父子兵组合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王贲的崛起为秦国的统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翦一生征战无数,平定了多个国家,但真正考验他的却往往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内部分裂。秦王嬴政八年,秦国迎来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挑战:长安君成蟜的叛乱。

长安君成蟜是秦王的弟弟,本是秦国的亲王,深得母亲的宠爱。没有多少军事经验的他背后却有权臣樊于期的支持。

长安君心生异志,意图借助外部力量,推翻秦王嬴政的统治。樊于期作为一个机巧的谋士,暗中策划了这场叛乱。

这场叛乱既不是外敌的入侵也不是难以捉摸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深藏在国内的权力斗争。王翦并未急于出兵,而是采取了最为耐心的策略。

王翦派遣了多名说客深入叛军内部,通过细致的策反工作,成功地与长安君建立了沟通。

通过一封封书信,王翦劝导长安君反思自己所作所为,摆出利害关系,继续反叛下去既没有胜算,也无法保全自己的性命。

在王翦的调解下,长安君最终做出了屈服的决定,宣布归降秦国,叛乱得以平息。叛军的头目樊于期却未能如愿投降,逃往燕国。

秦王嬴政对樊于期的逃脱极为不满,但这场叛乱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彻底推翻秦王,而是借着外部压力,削弱王朝的内部稳固。

在王翦的建议下,秦王决定将其软禁起来,最终将其处决。长安君在叛乱后的绝望中无法再恢复昔日的荣耀。

虽然没有直接血腥的战争,但这一场“平叛”依然让王翦在背后操控了整个局势,进一步巩固了秦国的权力。

王翦不仅在战场上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在国内政治斗争中他同样展现了极高的智慧。秦始皇在位期间,王翦的政治敏感性帮助秦国避免了多个内部的危机。

秦始皇九年,秦王嬴政亲自前往太后所在的雍城行郊礼,这个决定表面上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孝顺,但在背后却藏着一场暗流涌动的政治斗争。

在秦王外出时,吕不韦等权臣的势力借机浮出水面试图再次掌握权力。吕不韦的野心并不小,他不仅清楚秦国的内政,且一度把持着秦国的最高权力——相邦之职。

王翦并没有急于出兵,反而选择了在咸阳静静观察。吕不韦有意重掌权力,而嫪毐作为吕不韦的亲信是个直接的威胁。

嫪毐因淫乱宫闱被查出罪行后发起了反叛,试图夺取秦国的政权。嫪毐集团利用宫中的内斗发动了“蕲年宫之变”,趁机控制秦国。

王翦没有急于出兵,他悄然调动兵力,暗中防范吕不韦与嫪毐的阴谋。面对嫪毐的进攻,王翦指挥自己的军队。

当秦王嬴政发现了这一阴谋,并立即采取了反制措施时,王翦派遣精锐兵力协助平定叛乱。嫪毐及其余党被追杀殆尽,吕不韦的政治盟友也因此土崩瓦解。

吕不韦此时无法再依靠任何人,他的势力已经被彻底铲除,最终被免去相邦之职,王翦以极其冷静的方式,协助秦王铲除了这个权臣。

权力的更迭是最危险的事,任何人的暴露都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权力争斗。吕不韦的倒台为秦国奠定了更为稳固的基础,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宫廷斗争将随之而来。

王翦早已做好了准备,准备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

经过数十年的战争与政治角力,王翦终于迎来了秦国一统六国的伟大时刻。从攻燕到攻楚,再到破魏、平赵,王翦亲历了秦国的崛起与统一的全过程,他早已成为这场历史变革的关键人物。

秦始皇三十六年,秦国的最后一战——攻燕,终于打响。王翦并未像年轻时那样亲自指挥,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王贲。他依然没有放松警惕,在幕后指挥着整个战争。

战斗开始时,燕国的抵抗依然顽强,虽然早已名存实亡,但仍有一些势力想要反抗。王翦通过巧妙的调兵遣将,将战场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秦军成功攻下燕都,彻底消灭了燕国的最后一丝抵抗。

他不仅以智勇平定了六国的纷争,更通过冷静的判断与隐忍,成功化解了许多内部的政治危机。王翦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战斗,他无疑是最成功的战略家与政治操盘手。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