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平台越来越开放,水准越来越高,首次参加超出预期。”全球科技公司安波福(Aptiv)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在第七届进博会期间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称赞向世界分享中国大市场的进博会舞台。
余继超 摄
从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变为专注于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业务的科技公司,安波福看准了以中国为主导的电气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布局中国、看多中国”已然是安波福发展的一大策略,已在中国有7个技术/工程中心和20多个生产基地的安波福在今年年初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未来五年中国区业务再增长50%。
在杨晓明看来,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也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发展最快的市场,市场足够大,业务模式多种多样,这个市场给大家带来巨大的机遇。只要汽车产业链企业有办法在创新和业务模式上跟上中国速度,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在进博看见开放的中国大市场
安波福的前身德尔福曾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经历了拆分后,德尔福母公司更名安波福(Aptiv),将动力总成业务完全剥离,仅专注于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业务,成为一家致力于在移动出行领域开发技术及解决方案的全球性科技公司。
安波福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已在中国建立了7个技术/工程中心和20多个生产基地,拥有34800多名员工。首次参加进博会,安波福展出由中国本土团队开发的、针对本土市场的软硬件产品,涵盖智能化和电气化两个主题,包括可扩展的智能驾驶平台化方案、赋能新一代汽车架构的安波福跨域融合计算平台、安波福智能汽车架构(SVA™)和电气化解决方案。
其中,跨域融合计算平台展品是安波福全球首发,由中国团队基于本土单芯片开发,融合了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自动泊车、中央网关、车上控制、车身服务的六合一的开放服务器计算平台,简化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和系统软硬件设计,节省了研发成本。
在第七届进博会期间,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一个在中国6个月建厂的故事。杨晓明说,“从平整土地到搬机器进去就6个月时间,其实建成后的论证以及环境认证需要时间。之所以这么快速,这反映出中国吸引投资并非空谈,而是拥有一套体系支持完成审批手续的落地,同时快速实施。”
杨晓明表示,进博会平台越来越开放,水准越来越高,首次参加超出预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有完整的产业链,中国汽车产业近几年电气化和智能化发展日新月异,在安全系统、互联系统以及新能源方面的绿色系统技术具有创新性。
杨晓明指出,以中国为主导的电气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只要汽车产业链企业有办法在创新和业务模式上跟上中国速度,发展前景相当可观,这个市场给大家带来巨大的机遇。关键不在于与谁竞争,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及是否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只要有办法创新,找到市场喜欢的产品,无须担心,这个市场没有发展空间。
“在中国、为中国、为全球”
安波福看准了以中国为主导的电气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布局中国、看多中国”已然是安波福发展的一大策略。今年年初,安波福提出未来五年中国区业务再增长50%的目标。3月,总投资20亿元的安波福连接器系统武汉工厂开工,这是安波福在中国的第21个生产基地,将生产新能源汽车充电产品(高压充电座)、新能源汽车用高压连接器等相关产品,除满足国内厂商需求外,还将出口海外。
7月,安波福风河软件项目在上海嘉定落地;8月末,安波福又将研发中心落户常熟高新区。据悉,安波福旗下的风河系统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边缘软件提供商,风河软件体系将为“软件定义汽车”赋能,助力中国汽车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
安波福在10月底又宣布,以约5.7亿元人民币投资中国本地公司智驾科技MAXIEYE,投资后安波福所有权占比约为18%,为智驾科技公司最大的投资人股东。通过对MAXIEYE进行战略投资,安波福希望打造更适用于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客户,加速实现智能驾驶在中国的普及。
安波福秉承着“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策略,并且通过布局中国来着眼全球。杨晓明表示,“中国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发展最快的市场,极致的性价比和快速迭代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把在中国的创新能力培养起来。”
“我们坚决支持芯片中国国产化,芯片国产化从简单的MCU芯片国产化开始做起,目前已经达到高阶,现在一块芯片就能实现智能座舱、自动泊车、车身控制等多项功能。这是我们和一家中国芯片公司合作完成的,这是中国的解决办法。”杨晓明称。
杨晓明指出,投资算法公司实际上与芯片国产化也有关。因为算法必须与芯片结合,在中国、为中国必须要有一套适合中国企业需要的产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有一个显著特点,要确保数据安全,各个国家之间的数据需要相互隔离,有些系统必须在中国,所以我们投了算法公司,让我们有完全为中国市场服务的能力”。
杨晓明还计划将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带到全球。对于中国汽车“走出去”,他认为,面临挑战是必然的。中国车企走出去不仅要将产品推广出去,还要将就业和创新带来的利益带到当地,双赢地“走出去”会有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