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挫吴三桂的南明蜀王刘文秀,如纳其迁都之议,永历可能翻盘

逍遥游说史 2024-08-03 01:26:12

顺治三年(1646年)十月,在丁楚魁、瞿式耜、李永茂等明臣的拥戴下朱由榔即位于广东肇庆,年号永历,是为永历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是明神宗之孙,桂王朱常瀛之子。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等人的带领下,退入四川南部,进而占据云南、贵州,并拥戴南明永历皇帝开始了联名抗清的斗争。如果永历帝采纳刘文秀的迁都西南,可与清朝成鼎足之势,可惜永历帝最终没有采纳其建议,最后被败走缅甸,被缅甸人交给吴三桂后,被吴三桂处死。刘文秀有哪些优秀事迹呢?

南明蜀王刘文秀

一、屡挫吴三桂

自明朝末年以来,四川即沦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顺治四年(1647年),清军在这里击败了大西军主力,杀死了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大西军余部拥戴永历帝,开始了联明抗清的斗争。

清廷对平西王吴三桂下达了令其进军四川的谕旨。谕曰:

四川逆贼盘踞,斯民陷于水火,兹特命尔统领大军入川征剿,凡事与墨尔根侍卫李国翰计议而行。投诚者抚之,抗拒者诛之,若武官有功,核实题叙。临阵退缩、迟误军机、不遵号令应处分者,听王便宜从事。若罪大不便自处者,指名参奏。其应用钱粮会陕西、四川总督、巡抚料理支给。地方既定之后,凡军机事物悉听王调度,其一应民事钱粮仍归地方文官照旧管理。文武各官有事见王,俱照王礼谒见。王受此重任,其益忠猷,礼以律己,廉以率下,务辑宁圉图,宽朝廷西顾之忧。

这是清廷以藩王之礼给予吴三桂在进剿四川的战争中,享有生杀大权,表明了顺治帝对他的器重与信任。吴三桂开始领略藩王的威风和荣耀。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吴三桂与李国翰自汉中兵分两路进入四川。

此次入川,吴三桂深知肩负重任,他不负清廷所望,初入蜀境,就以披靡之势收取了四川大部。到同年七月,仅本年的时间,吴三桂便克服了成都、嘉定、叙州、重庆等地,击败了大西农民军刘文秀部,驻军绵州。已经退守贵州的永历朝廷在大西军农民军将领孙可望、李定国的扶持下,决定进行反击。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定国率领,统步、骑八万收取湖南,图两广。另一路则由刘文秀率领,统步、骑共六万人,再返四川,收复失地。

这年七月中旬,就在吴三桂向清廷报捷“蜀地渐次底定”之时,刘文秀率王复臣等勇将向四川发起了强大的攻势。“文秀善抚士卒,多乐死。闻其至,所在响应,重庆、叙州诸郡邑为吴三桂所克者,次第失陷,吴三桂迎战辄不利,乃敛军退守保宁”。

先是重庆失守,吴三桂部将都统白含贞、总兵白广生被俘,刘文秀遂率大军向吴三桂驻守的叙州大举进攻,围吴军数重。都统杨珅等力战,才使吴三桂得以突围奔绵州。接着,刘文秀又克成都,十月,再下绵州,吴三桂退守保宁,再次陷入重围。

清朝平西王吴三桂

二、功亏一篑

自大西农民军北上反击以来,清军接连失利,就在吴三桂节节败退的同时,李定国在这年七月攻陷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自杀。西南战场的失利,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不安,朝廷中有人提出放弃西南七省的主张,连与吴三桂协同作战的李国翰也已“决意去蜀”。唯独吴三桂,面对农民军的强大攻势,虽力不能敌,却始终不退兵。

正在这时,吴三桂接到朝廷的上谕,谕旨上先表扬吴三桂入川以来的战绩,然后把有人想离间吴三桂与清廷的消息告诉他,并叫他放宽心,皇帝对他“诚信至意”。很快,又有御史弹劾吴三桂拥兵观望。为此,吴三桂上疏辩驳。吴三桂因此进退两难,他的部下建议他与农民军拼死一战。

这时,刘文秀率军围城已有数日,渐生懈怠,而接连的获胜,又使他们气骄而轻敌。王复臣曾劝刘文秀:“吴三桂劲敌也,我军骄矣!以骄军当劲敌,能无失乎?”刘文秀不听。王复臣又建议不要围城,以防兵力分散,致师老财匮。刘文秀仍不听,反而怪刘文秀胆怯。在刘文秀看来,吴三桂很快可以拿下了。

吴三桂毕竟是一员身经百战的大将,非寻常之辈可比,一旦决定,便义无反顾。他命令部队依险固守城池,严阵以待,伺机反攻。一天,吴三桂巡视军情时,找到了突破口,就是农民军的西南营垒,于是派精骑突击,农民军惊溃,王复臣自刎,刘文秀解围而去。很快,四川被清军占据。

从后面的战报来看,刘文秀保宁一战大败,死伤4万多人。

三、受封蜀王

不久之后,永历政权内部陷入内斗,孙可望阴谋夺权,而李定国战功赫赫,双方矛盾很深。孙可望被封为秦王,不把永历放在眼里,俨然以皇帝自居。永历实在受不了了,派人持密诏让李定国来护驾。

永历十年(1656年)三月,李定国护卫永历到达曲靖,刘文秀说服王尚礼等人迎接永历,而自以数骑往会定国,曰:'我辈为贪官污吏所逼,因而造反,将朝廷社稷倾覆,实我等有负于国家,国家无负于我等。即今上是烈皇帝嫡派之弟,不若同心共保,倘得藉滇黔以恢复中原,那时封妻荫子,荣归故里,也得个青史留芳。如只跟秦王胡乱作为,虽称王称公,到底不得归正。但我辈今日以秦王为董卓,恐董卓之后又换一个曹操。'定国指天自誓,在归化寺拜见昭宗,大哭,共同迎驾入昆明。

不久,李定国封晋王,刘文秀封蜀王,永历帝为李定国与刘文秀割衣订下二姓之盟。两人共同辅政。

永历十一年(1657年)九月,野心勃勃的孙可望起兵叛明,并派白文选等人率兵攻打云南,刘文秀被任命为右招讨大将军,与李定国大败孙可望于交水(曲靖之战)。失败后的孙可望降清。

四、提议迁都

十月间,文秀见贵州形势已经稳定,而同清军相持的明军仍据守着四川大部和湖广武冈一线,就上疏奏请永历帝移驻贵阳,这样不仅可以体现进取精神,也便于就近指挥,振作士气。昭宗也同意了这一建议,命礼部择吉日起行。十一月,李定国在进讨盘踞永昌的王自奇时,得知永历帝同意刘文秀迁都贵阳的建议后,大为不满,"驻兵永昌,上疏告病,请卸兵事"。永历帝拗不过李定国,"玺书慰劳,召回,迟延三月始赴阙"。

永历十二年(1658)正月元旦,"李定国请尽撤川楚守边各镇将回云南。遂罢幸黔之议"。这表明了刘文秀与李定国的分歧很大。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刘文秀提议迁都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如果真的迁都贵阳,永历政权很有可能翻盘,不说推翻清朝,至少能成为南宋。可惜的是,李定国在平定孙可望叛乱以后,对抗清大局缺乏全面考虑,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巩固自己在永历朝廷中的地位上面。

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二十五日,刘文秀病逝。临终前,上遗表云:"虏兵日逼,国势日危,请入蜀以就十三家之兵。臣有窖金一十六万,可以充饷。臣之妻子族属皆当执鞭弭以从王事。然后出营陕、洛,庶几转败为功。此臣区区之心,死而犹视者也。“永历震悼辍朝,谥曰:忠,葬于安宁曹溪寺右山。

刘文秀善抚士卒,训诫诸将不得骚扰百姓,深得将士之心。他还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如果其迁都之议成功,南明永历帝很有可能翻盘。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假设。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