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尼克松女儿携夫访华时,向毛主席提个怪要求:我要调换座位

野史记录 2023-10-22 22:10:03

1975年,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丈夫戴维突然接到了一个消息,他们将去中国访问,有机会见到毛主席。

总统后代访华

朱莉的丈夫戴维,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夫妻二人都是美国总统的后代,此次前去中国访问,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尼克松因为深陷水门事件,当时已经下台,成为美国的前总统。福特上台以后,中美关系发展缓慢,因此尼克松访华将成为中美关系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毛主席邀请尼克松访华,尼克松对中国之行十分向往,准备立刻动身访华。

基辛格与中国的关系比较密切,但他还是劝阻了尼克松,因为尼克松当时的处境比较敏感,刚刚上任不久的福特总统尚未访问中国,身为前总统的尼克松受邀访华,此事恐怕不妥。尼克松闻言,对基辛格的观点颇为认同,停止了访华计划,但安排了女儿和女婿出访中国。

第二,在美国人眼中,毛主席是一位屹立于东方的“巨人”。何为“巨人”呢?就是那种可以顶住一切压力,粉碎敌人所有阴谋,砸碎整个世界的人。美国人认为毛主席做到了这一点,而且非常彻底,所以他们将毛主席视为“巨人”,这是一个美国人谈及毛主席时经常提到的字眼。

朱莉和戴维虽然是总统的女儿,但他们和当时所有年轻的美国人一样,将毛主席视为巨人,对毛主席非常崇拜。此次有机会替长辈访问中国,为尼克松访华打前站,还有可能见到他们敬仰已久的毛主席,自然让他们对此行充满期待。

朱莉和戴维来中国之前,尼克松还专门写了两封亲笔交给他们,让他们带给毛主席和周总理。朱莉和戴维带着尼克松的亲笔信,经过长时间的飞行,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朱莉和戴维住在宾馆期间,心中还是有些忐忑,因为周总理住院治疗,毛主席身体也不适,他们不知道最终能不能见到毛主席。幸运的是,12月31日晚上,朱莉和戴维接到了好消息,毛主席马上就要接见他们。

见到毛主席

朱莉和戴维乘车连夜前往中南海,在距离新年钟声敲响还差一小时的时候,幸运的见到了毛主席。戴维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毛主席对这两个美国年轻人也十分热情,即便身体负担已经很大了,却还是伸手和他们依次握手。

这个时候,毛主席发现戴维的目光一直盯着他看,不禁问出疑惑,“你在看什么?”对方这才意识到有些唐突,连忙解释道:“我在看您的面部,您面部的上半部非常出色”。

毛主席闻言很风趣的说道,“我长了一张大中华脸孔,因为鼻子扁所以更适合演戏,可以演高鼻梁的美国戏、苏联戏、法国戏,但反过来他们却演不了中国戏,否则就要锯掉鼻子才行!”毛主席风趣幽默的谈吐,让朱莉和戴维轻松不少,话也逐渐多了起来。

朱莉适时的取出了父亲写给毛主席的亲笔信,双手奉上,交到毛主席手中,转达了尼克松对毛主席的问候。毛主席也关心着尼克松,问尼克松的腿是否好一些了,朱莉笑着说好多了。毛主席闻言很欣慰,笑着对朱莉说道:“回去告诉总统先生(指尼克松),让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腿,未来还要到中国爬长城呢。”

这时,一旁的戴维趁机插了一句话,解释道:“他已经不是总统了。”显然,在戴维看来,毛主席对尼克松的称呼很重要,所以想解释一下。但毛主席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他只不过不是很在意而已,称“当你手中有一个录音机,录下一段谈话内容,不算什么大事。”

戴维还是无法接受,称这件事已经涉及到西方的政治,毛主席闻言接着说,“西方的政治,那都是假的。”戴维继续说道,“我的岳父现在在美国有很多人反对他。”毛主席则更加坚定地说,“我可以马上邀请他来中国。”

毛主席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是一种戴维从未见过的魄力和俾睨天下的威严,听完毛主席的这句话,就再没说话了。毛主席见状,转头对朱莉说,让她转达尼克松,自己很想念他,会等他再次来中国!

奇怪的要求

毛主席提及尼克松,想起了一些往事,看着朱莉坐的位置,抬手指着她坐的沙发,颇为感慨的说道,“你现在坐的沙发,就是当年你父亲来中国时坐的位置。”朱莉闻言连忙起身,环顾了一下自己坐的沙发,她沉思片刻,突然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我想换一个座位。”

当女儿得知自己坐的位置,是当年父亲曾经坐过的位置时,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激动或者感慨吗?朱莉为何会提出调换座位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乍一看起来太奇怪了。但随后,朱莉起身和戴维换了座位,这才说出原因,她想让自己的丈夫感受一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沙发。

就在这时,一个女护士推着小推车走了进来,小推车上有一个托盘,托盘上盛放着一碗中药和几粒药片,她将中药和药片递给毛主席。显然,毛主席吃药的时间到了,当时已经过零点,毛主席与朱莉、戴维一起度过了跨年夜,迎来了元旦。

不过,毛主席没有当场就喝下这碗中药和药片,他实在是有些疲惫了,就让护士先放在那里。护士闻言只好退出去,却明显有些不放心,临走时还不忘叮嘱一句,让毛主席千万要把药吃了,这才转身离开。

戴维见护士离开以后,对毛主席说,自己的岳父希望毛主席能去美国。戴维显然在此前做了一些功课,他知道毛主席一生出过两次国,去的都是苏联。而且,毛主席在40年前亲口说过,自己想去美国旅行,尤其想去加利福尼亚。

对此,毛主席并未反驳,却也只是摇头,“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谈话至此,毛主席已经很疲惫了,却还是坚持要亲自送两个年轻人,令两个年轻人非常感动。

两人回国后,谈及此行见到毛主席的印象时,不约而同的的表示,“十里之外,就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很显然,两个年轻人这次与毛主席见面,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信他们也在这次谈话之中,学习了很多。

但让,从这段经历来看,也能看出朱莉对丈夫戴维的爱,在遇到感受历史的机会时,哪怕提出一个让人感到奇怪的要求,也要让自己的丈夫抓住机会。两人此次到中国来,也成为了日后尼克松再次访华的铺垫,发挥了积极作用。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