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拿下独立造车资质
最近,“小米牌”正式亮相,而“北京小米”一夜间成了绝版车标。
在工信部发布的最新一期《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出现四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其企业名称均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图源:工信部
此前小米汽车在工信部进行申报时,使用的都是“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这一企业名称。该公司系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简称“北汽”)。
而今其生产企业名称由北汽更换为小米,这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车取得独立造车资质。
此消息被曝出后,#小米获独立造车资质#就迅速冲上了热搜。不少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家的绝版“北京小米”,引起围观。
造车资质,是指企业在生产汽车时必须具备的合法证明。根据规定,车企必须同时具备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和工信部的考核,才能进行汽车生产。
获取造车资质一般有三种方式:收购其它汽车品牌;和资深车企合作,走代工路线;通过自建工厂,独立申请资质。独立申请资质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这代表着,汽车代工的门槛被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由于担心产能过剩,管理部门对车企造车资质的批复一直处于收紧状态。去年业内一度盛传“造车资质无法交易只能注销”。
2023年6月,与小米汽车有关的北京宝沃汽车公司注销其汽车生产资质,几乎断绝了小米汽车通过收购来获取生产资质的途径。
此外,百度、滴滴公司旗下造车项目最终分别选择“投靠”吉利和小鹏,收购这条路似乎也在被堵死。
为了取得造车资质,小米选择了折中迂回的方式。
2023年8月,有媒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小米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规划部门批准生产电动汽车 (EV),不过此消息未得到官方确认。
同年11月,小米汽车在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中首次登场。工信部的公告一出,同时意味着小米汽车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准。
彼时小米汽车申报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产品车尾标有“北京小米”的字样。
图源:小米汽车公众号
小米汽车初期仅仅是借用北汽的资质,而非代工,其生产地址显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仍为小米的自建工厂所在地。
雷军曾在一次到访北汽研发基地时表示,“如果没有北汽集团的帮助,小米汽车没有今天的发展。”
此番,小米汽车获得独立造车资质,意味着小米正式拿到了造车入场券,不代工不贴牌。
汽车上市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拿到了生产资质,这种方式放在整个车圈可以称得上是史无前例。
从“北京小米”到“小米”,不仅是外观车标上的改变,也代表着接下来小米汽车将在产品开发、生产计划和市场策略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雷军曾直言,小米汽车,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对于这种不骗补、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企业,相关部门自然应该支持。
和时间赛跑的小米汽车
今年3月28日,小米汽车正式上市,并宣称,“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
据官方统计数据,小米汽车4月交付了7058台车辆,5月交付了8630台车辆,6月开启双班生产,交付已超1万辆。
图源:小米汽车公众号
7月1日起,小米汽车交付将进一步提速,锁单后预计交付周期最高可缩短5周。
同时,7月小米汽车交付目标依旧超1万。小米汽车近期开展新一轮产线调优维护,为进一步提升产能做准备。
此外,小米汽车6月份新增17家门店,截止6月底在全国30城已开业87家门店,7月计划新增17家门店,覆盖四座新的城市,济南、常州、长春、贵阳等。
雷军此前在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还表示,“全年我们保证交付10万辆,冲刺12万辆的目标。”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的表现,将是能否达成年产10万辆目标的关键因素所在。
根据规划,小米汽车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已于2023年6月竣工,年产能为15万辆;二期计划于2024年动工,2025年完工。
今年5月,小米汽车工厂二期所在的房辛店村地区已进入拆迁阶段。
据官方披露,小米汽车工厂共设有六大核心车间、29个实验室、超过700个机器人。
可实现大压铸、冲压、车身连接、车身装配、涂装、总装等关键工艺的100%自动化,产能爬满后,每76秒就可以有一辆新车下线,每小时可生产40辆小米SU7。
图源:小米汽车公众号
但尽管如此,产能依旧是头等难题。
上个月有报道称,小米汽车工厂正在大量招聘普工,员工的综合月工资在8000元左右,最高可达上万元。
同时,小米汽车还为员工提供年底13薪、转正后缴纳五险、高温补贴等福利政策。这种大量招工的举动可能就是为了配合双班生产的节奏。
员工不够还可以高薪招聘,但供应链速度跟不上,也容易限制小米汽车的产能。
此前就有供应链人士对媒体透露,小米SU7大幅提升加单比例,其中一类零部件从每个月约1万套增加至最近的1.8万套+。
一位小米汽车员工向《豹变》透露,小米官方宣传70多秒组装一辆SU7,组装前后还有一大堆流程,之前供应商供不上,现在再找供应商下探寻求其他解决方案,代价就是那部分的工作量会变多。
产能跟不上往往会影响一线销售。二手平台上黄牛倒卖小米汽车订单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容易加剧真实消费者的焦虑与不满,部分消费者因无法忍受长时间的等待而选择转投其他品牌
为今之计,只有埋头赶工,和时间赛跑。
小米汽车,一切才刚刚开始
其实,对于小米汽车如今的现状,雷军早有预料,“怕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来买;又害怕太火,大家都来买。”
如今小米汽车对自身的产能提升也颇具信心,按照月交付1万的速度,持续增长,很有希望冲击10万,甚至12万的交付目标。
而在热火朝天赶工的同时,小米汽车拿下独立造车资质,无疑于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变动对小米汽车当下的销量和需求没什么太大影响,但对于未来的产品规划、品牌运营等方面还是非常重要的。
小米SU7是当下主攻交付的基本盘,与此同时小米汽车仍有新车型正在开发。
最近有汽车博主曝光了小米首款SUV的路测谍照,造型与法拉利的Purosangue比较接近。有网友戏称这台车是“法拉米”。
图源:微博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小米第二款新车定位纯电SUV,这款车预计于2025年上半年推出;第三款车的初步定位在15万元级更低价车型,预计于2026年推出。
4月还有媒体报道,小米汽车三款已规划产品均为SUV车型,定位家庭用车,对标理想 L7、理想 L8、理想 L9。随后不久,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其个人微博进行了辟谣,表示“该消息不实!”
最近,网传的一张图片显示,“小米SU8”即将揭晓,还标注有“小米SUV效果图预告”字眼。对此王化迅速发文表示,“没有SU8,假的!”
对于小米汽车接下来的新车型,大众的期待度还是很高的。
新能源汽车行业本就竞争激烈,光靠一台小米SU7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小米汽车需要积极的产品布局和战略规划。
小米汽车在资质上的独立,是对未来发展的一个铺垫。
要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小米汽车仍然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探索。
作者 | 潘多拉
讲个笑话,一家有着3/4万员工的企业,以及加上长期合作以来的供应链体系员工10万人左右,签个合约~用一年的时间去消化与助推一个新产品~形成一定效应后再割韭莱。因为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中国13亿人,有着近一半约6亿人,在消费时都不会做深度的思考与研究,大部分都是冲动形消费。所以等后来人,在后知后觉发现后才明白,其实他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又一次研究透了人性,他们的每一次调研,都是在调研人性~而不是产品。
垃圾车
垃圾企业,生产垃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