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八股取士”,八股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禁锢思想,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佐证,那“八股取士”究竟是怎样的的呢?
明代成化年间,明太祖将宋朝的科举考试之法加以变更,改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俗称“八股”。后续皇帝便将此承袭下来,格式也愈益严格,文章也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废除。才终结了这种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毒瘤体系。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
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严重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发展。
明太祖在沿袭宋朝科举考试文体的基础上,制定了此种科举体系,的确为皇室培养了忠顺奴仆,但更多坏处确是因“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不过虽说八股取士是从明朝开始的,清朝沿用,但更多大是,很多人把禁锢思想的罪名按在八股文上,其实八股文只是一种文体,真正让社会停制发展,还是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