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四川一地主老汉到公社,被告知:你叔叔是秋收起义总指挥

沐光知百年 2023-12-17 08:26:02

1977年的一天,四川自贡双石铺村,村里的大喇叭又响了起来,让村里的地主分子卢定义马上到公社报到。

听到这个通报的卢定义心里一阵害怕,指名道姓喊着自己这个地主分子怕不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尽管如此,卢定义还是很快就来到了公社。

一进去,他就发现几个不认识的人在等着他,他们给他拉来一把椅子坐下,最后拿出几张照片给卢定义看,一边看一遍问他:哪一张是你的叔叔卢德铭啊。

一句话,就把卢定义的思绪拉回到了几十年前,自己这个叔叔很早就离开家了,除了小时候和他见过几面,后来的几十年一直杳无音讯,好在自己还记得他长什么样子。

可为什么这么久了还要提起来这个人呢?

仔细辨认以后,卢定义指出前排第三个人就是卢德铭,并且可以确定。

那几个陌生人非常高兴,握着卢定义的手说:你的叔叔卢德铭是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只不过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了,我们就是奉命来调查他的事迹的,你能够确认他的相貌就太好了。

因为战争年代的原因,能够留存下来的照片非常少,又因为交通和通讯条件不发达,很多人牺牲以后都留不下任何信息,给后来的求证和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

随后公社又叫来了好几个见过卢德铭的老人,请他们一一辨认,最终才确定了照片上的人物,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同志。

在普遍的印象中,秋收起义的总指挥是毛泽东同志,那么这位神秘的卢德铭又是哪里来的呢?早早牺牲的那些年,他又有过什么样的革命事迹呢?

1905年,卢德铭出生在四川自贡,他的家庭并不像同时期的其他人那样困苦,相反还拥有相对富裕的成长环境,正是因此,卢德铭接受了完整的教育,有了从军报国的意愿。

怀着这种想法和憧憬,卢德铭在1924年来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但是因为路途阻隔,等到卢德铭来到黄埔的时候,当年的第二期新生已经招满开学了,卢德铭不甘心等到第三期再上学,于是亲自找到了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看着眼前这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当即就对他产生了一些好感,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孙先生决定考察一下这个年轻人,于是就给他出了一个题目“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

孙中山先生搞了一辈子革命了,在革命的路上也曾经碰的头破血流、曾经迷惑过,所以他很希望能够遇到有理想有志气和有能力的年轻人报效革命。

很显然,卢德铭就是这样的人,他对于国民革命的看法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既有忧国之心也有宏图大志,孙中山先生非常满意,当即决定特招卢德铭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进入黄埔军校以后,卢德铭并没有成为籍籍无名的一个小战士,而是将自己的名声传遍了整个黄埔,得到了蒋介石、何应钦等人的大加赞许,他们都认为卢德铭将来会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孙中山先生更是在几次考核以后发出了这样的倡议:希望全校学生都要以卢德铭为楷模。

1925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黄埔军校立即组织学生军东征陈炯明,在攻克淡水城的战役中,卢德铭身先士卒,带领着全班的战士们化妆侦查摸排情报立下大功。

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卢德铭就加入了叶挺的独立团,成为基层的一名连长,此时恰逢北伐战争,卢德铭得以大显身手。

从学生军参加东征到亲身参与北伐,卢德铭踏着战火和硝烟迅速成长,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上,一个个战友都倒下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都流逝了,但是所到之处的老百姓都站起来了。

卢德铭明白,这就是革命的意义,后方民众对北伐军的热烈支持,就是军队战斗的价值和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北伐军进军至武昌城下,这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卢德铭在为期四十多天的攻克武昌战斗中立下先登之功,急功升至叶挺独立团的二营营长。

不久后,北伐革命军接受改编,卢德铭就任武汉警备团团长。

其实卢德铭和中国共产党的缘分,从黄埔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时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在卢德铭入学的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他的卓越表现,随后多次找他谈话。

在谈话中,卢德铭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信仰,也看到了黄埔同仁中共产党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同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攻克武昌城的战斗中,同样是共产党员的营长曹渊在战斗中牺牲,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卢德铭搀扶着他,曹渊的热血流在卢德铭的手上,可他还是在说:德铭同志,请你不要管我,为了中国革命,你带着同志们继续前进啊!

像曹渊这样的同志不是个例,卢德铭见过不止一个,像共产党员蒋先云等,都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大呼冲锋,他们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全国陷入到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卢德铭作为共产党员,自然要隐姓埋名等候组织下达具体的任务。

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之后,中共迅速秘密通知各军的共产党员,在全国各地响应南昌的武装起义,其中卢德铭也收到了密电。

但是命运仿佛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卢德铭收到中共密电的当天,张发奎的电报也到了。

张发奎是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的下属,正是卢德铭的上级,汪精卫此时正和蒋介石闹得不可开交,张发奎的电报命令卢德铭率领警卫团响应“东征讨蒋”的号召进攻南京国民政府。

如果此时卢德铭脱离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投靠张发奎,那一定会得到汪精卫的赏识,以后就是高官厚禄指日可待了,这该如何抉择?

当时那种情况下,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卢德铭没有丝毫犹豫,带着手下一个团的士兵们就响应了党中央的号召,响应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像汕头方向退守,卢德铭的部队赶到南昌附近并没有成功会师,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部队在湘赣边界活动,伺机寻找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卢德铭结识了毛泽东,当时的毛泽东已经是党内的高级干部了,卢德铭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成为了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武汉警备团的三个营成为了秋收起义和后期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主力。

同年九月,秋收起义开始,卢德铭就任部队总指挥,工农革命军破坏长沙附近的铁路,攻克了浏阳等几个重要的县城。

随后在国民党部队反扑革命局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毛泽东和卢德铭商议后,决定将部队退往湘南地区再做决定。

九月二十日,卢德铭率领少数部下掩护大部队撤离,原本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马上就要撤出的时候,一颗流弹击中了卢德铭,他就这样牺牲了。

得知卢德铭牺牲以后,毛泽东悲痛欲绝,仰天长叹“还我总指挥”,随后因为兵荒马乱,卢德铭同志的遗体都没有找到,工农革命军只能匆忙的离开了。

作为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对得起党中央的信任,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党中央也没有辜负卢德铭的牺牲,在井冈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经历二十八年革命,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终于带领着劳动人民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

开国大典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足以告慰在二十八年革命中牺牲的烈士们,历史永远铭记他们对革命与理想的赤胆忠诚。

多年以后,对于革命烈士的调查工作逐步展开,根据当年同志们的回忆以及民间的调查,卢德铭的事迹和生平也慢慢的清晰起来,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建立起了塑像和纪念碑,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