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北京: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最高人民法院 2024-10-03 15:21:27

卷首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首往昔,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如破晓的曙光,挺立民族的脊梁。

七十五载岁月峥嵘,法治建设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奏响时代强音。一代又一代的法官们怀揣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在艰苦的岁月中坚守初心,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法治的田野上开拓耕耘,在变革的浪潮中奋勇前行,用专业的智慧和现代化科技让每一个案件经得起考验。

七十五载风华正盛,法治护航下的祖国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让我们通过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倾听不同时代法官们的心声,感受中国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与更加闪耀着的法治光芒。

Part 01.

实干映初心 薪火代代传

车辙往复 印刻初心

韩朝利(上图左三),1984年进入房山法院工作,时任房山法院河北人民法庭助理审判员,现已退休。

刘宁(下图右四),2009 年进入房山法院工作,现任房山法院河北人民法庭负责人。

韩朝利:

“房山法院河北人民法庭辖区820平方公里,我们用双脚丈量着这片土地。那些年,我们巡回收案、就地审理、当庭化解山区百姓的矛盾纠纷,一辆巡回审判车,一个红条幅,背后是一颗颗赤诚的心。 ”

刘宁:

“从1999年那一天算起,这辆巡回审判车一开就是25年。如今,巡回审判为民、便民、利民的传统历久弥新,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如虎添翼,巡回审判、“无讼村(居)”工作成绩斐然。大山深处、乡间小路,薪火相传、锦旗飘飘,在追求法治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是又一批初心不改的追梦人。 ”

赵金平(上图审判席左二),2000年参加工作,时任石景山法院法官,现任综合审判庭庭长。

孟哲(下图居中),2010年参加工作,现任石景山法院五里坨人民法庭法官。

赵金平:

“2009年的一天,我们自带国徽、开庭设备,驱车六个小时到河北迁安水厂,在水厂礼堂临时开设巡回法庭,审理并调解一起案件。这是石景山法院迁安巡回审判法官的日常。解决首钢矿山职工和家属诉讼难的问题、降低当地百姓诉讼成本是石法人巡回审判的初衷。背着国徽审案子,定分止争展笑颜,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

孟哲:

“如今,迁安巡回法庭焕然一新:立审执三个环节一应俱全;现代化设备便利诉讼;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多点结合、全面开花。坚守京冀两地巡回办案,老、中、青三代法官薪火相传;车辙往复解迁安百姓急难愁盼,初心不改谱司法为民法治篇章。 ”

真理不朽 常学常新

郭云燕(上图台下就座),55岁,1989年8月参加工作,时任宣武法院书记员,现任西城法院民事审判四庭(知识产权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

龚晶(下图台下就座),38岁,2010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西城法院执行局执行指挥中心团队团队长、四级高级法官。

郭云燕:

“同志你好,这是1995年12月21日董华院长讲党课的现场,我和同事们正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汲取思想养分,坚决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努力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这一年,我国相继出台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教育法,法制建设一片欣欣向荣! ”

龚晶:

“前辈您好,这是2024年9月20日李经纬院长讲党课的现场,我和同事们正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进一步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您看,法治的接力棒不断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正阔步向前! ”

法徽闪耀 矢志笃行

张玉珍(上图左二),71岁,1970年参加工作,原崇文区法院告诉庭 审判员,现已退休。

冯晓光(下图左二),41岁,2010年参加工作,现任东城区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员额法官。

张玉珍: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末。我与审判员胡庆海、高秀芬组成合议庭,正在合议一起继承析产案件。那时候,司法审判工作在大部分群众眼里是神秘的,不像现在,群众能够通过人民陪审员等制度参与到司法过程中,司法民主和公开越来越充分。 ”

冯晓光:

“近年来,法院不断推进人民陪审员深度参与审判,充分保障其独立发表意见和实质发挥作用。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以来,公民通过随机抽选成为人民陪审员的制度不断完善。这张照片,是我与审判员张亚婷、人民陪审员王洋组成合议庭,对一起建设工程案件进行合议。在案情复杂、涉及群体利益等案件中,人民陪审员发挥着重要作用。 ”

刘国宏(上图右二), 64岁,1980年参加工作,时任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法官,退休前任北京四中院法官助理。

王娟(下图左二), 43岁,2008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四中法院法官。

刘国宏:

“未来的法官们,你们好啊!我们正在法庭里讨论案件,此时此刻的你们应该还在教室里读书吧?当年我们以笔为剑、以法为盾,为公正而不懈奋斗。不知如今的你们,面对更加复杂的矛盾纠纷,又是如何秉持正义之剑,守护法律的尊严呢? ”

王娟:

“时光荏苒,法律的日益完善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审判更加公正、高效、便捷。前辈,请您放心,如今的我们已接过你们手中的接力棒。面对新的挑战,我们会像您一样,始终坚守法治信仰,以专业的素养和无畏的勇气,在每一个案件中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绝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盼。 ”

于荣平(上图左三),58岁,1986年参加工作,现任延庆法院行政综合庭四级高级法官。

刘璐(下图左三),31岁,2018年参加工作,现任延庆法院执行局二级法官。

于荣平:

“1986年,我入职法院开启了长达三十八年的与法同行之路。图片是我刚成为法官时办理执行案件。38年来,我在纷繁的事实与浩瀚的法条之间搭起桥梁,在一件件纠纷中居中调解,从意气风发到沉着稳重,不变的是法官的理想和初心。如今青年法官恰逢盛世,希望你们能秉持初心,锤炼本领,在党的旗帜下书写新的司法篇章。 ”

刘璐:

“于法官您好,我是今年新入额的法官刘璐,图中是我们团队在“妫川亮剑”集中执行专项活动中办理案件。曾经的我有着各种“头衔”——法官助理/普法宣讲员/党务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法治副校长,用当下流行的话叫“斜杠青年”。在新征程上,我将以各位前辈为榜样,以忠诚铸造信仰、以进取成就事业、以公平匡扶正义,让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

刘青(左图中间位)51岁,1995年进入北京二中院,现为法警支队三级高级警长,时任法警大队三级警司。

王一宁(右图左边第一位)35岁,2019年进入北京二中院,现为法警支队三级警长。

刘青:

“这张照片是我加入二中院法警支队的第三年拍摄的。那是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我们警队组织了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党日活动,留下了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从通信兵到法警内勤,我逐渐适应了繁忙细致的警务工作,在老同志的殷殷叮嘱中,日渐丰盈的经验逐渐取代了初入警途的懵懂。但面对着日益复杂的工作形势,我常常会反思,怎样能把工作做的更好呢?小宁,未来我们警务工作是什么样子呢? ”

王一宁:

“刘青姐好,这张照片拍摄于2024年。背后恢宏的院楼是我们新的办公场所,是不是与27年前小红门的办公楼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院楼,27年来,咱们法警支队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警务装备更加便捷,能力素质全面提升,执法流程更加规范,不变的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和献身司法事业的决心自始至终坚定如一。 ”

以法为桥 与心相连

刘玉清(上图左二),1983年进入朝阳法院,退休前任朝阳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

温晓汾(下图右二),2013年进入朝阳法院,现任朝阳法院民二庭副庭长、一级法官。

刘玉清:

“19岁时我入职朝阳法院,作为办案人员,每天蹬着自行车穿梭在街头巷尾,办案子、解纷争,那段深入群众生活、投身审判工作的日子,令人难以忘怀。这张照片拍摄于1988年,我和同事们走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如今我已退休,怀着对公平公正的追求并为之坚守,是每一代法院人的初心使命。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专业继续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

温晓汾:

“2023年‘3.5学雷锋纪念日’,我作为朝阳法院‘薪火雷锋岗’一员,我和同事们一起参与国家文创实验区普法活动。同35年前前辈们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一样,我们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为人民司法的初心永不会变。 ”

安晓华(上图左二),61岁,1976年参加工作,退休前任昌平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二级高级法官。

李戍环(下图右二),42岁,2008年参加工作,现任昌平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

安晓华:

“回想当年,在简单的条件下,我们精心布置普法场地,各类法律宣传资料摆放有序。我们以无比热情饱满的状态,为前来的老百姓耐心讲解法律知识,凭借赤诚之心搭建起法律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努力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角落绽放光芒。 ”

李戍环:

“前辈,如今我们的普法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不仅依托普法驿站、京法巡回讲堂、法院开放日等开展精彩纷呈的普法活动,还用短视频、微动漫等通俗易懂的新形式,将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传递给社会大众。我们将以更加专业的素养,努力让法律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

Part 02.

创新求发展 旧貌换新颜

“纸”间流转“指尖”上

王凤海(上图左一), 64岁,1983年参加工作,时任密云法院太师屯法庭审判员,现已退休。

任佳薇(下图右一),38岁,2016年参加工作,现任密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助理。

任佳薇:

“王老师,您看!现在咱们的立案大厅非常智能化,在诉状自助终端机中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完成一份起诉状的书写。有了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系统,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立案。我们正在不断拉近与当事人交流的距离,持续改善当事人的诉讼体验,相比您做立案工作的时候要更加的便捷啦! ”

王凤海:

“真好啊!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但咱们的工作性质可丝毫未变,要记住咱们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小小的立案窗口,有着大大的学问,这里是当事人接触法院的窗口,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是不论历经多久都要保持的。 ”

“时”不我待步履忙

秦建平(上图右二),1985年参加工作,现任丰台法院执行局三级高级法官。

李琳琳(下图左四),2011年参加工作,丰台法院执行局四级高级法官。

秦建平:

“这是2012年5月23日,一个寻常的一天,我们奔波在现场执行的路上。20年前,挨家挨户走访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是最常用的执行手段,为的是竭尽全力兑现人民群众的胜诉权益。 ”

李琳琳:

“这是2024年7月25日,一个寻常的一天,我们同样奔波在现场执行的路上。但不同的是,现在执行中的财产调查方式更加多元、高效,有网络查控系统全方位查询被执行人车、房、银行账户、金融保险等多种财产类型,也有公安、铁路、社区网格等多部门联动查找被执行人下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信息化手段如何先进,走街串巷、现场调查仍是有效推动案件执行的关键和法宝。我们会继续不遗余力地奔波在查人找物的执行路上,高效兑现胜诉权利。 ”

法治“护苗”节节高

周正奎(上图右三),59岁,1987年参加工作,时任平谷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审判员,现任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陈隆(下图屏幕前讲课人),27岁,2022年参加工作,现任平谷法院四级法官助理。

周正奎:

“这是2001年我们在平谷二中给孩子们举行法律咨询大会,我们那时,几张桌,一条横幅,就直接到学校普法,虽然条件艰苦,却满怀热忱。看如今,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通过大屏幕就能接受生动的法治教育,看到你们的努力我很欣慰,我们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初心从未改变! ”

陈隆:

“前辈,是您那一辈的坚守和奉献,铺就了我们今天的路。如今,我们站在数字时代的前沿,普法之路更加宽广,我们的法治教育课更加生动、高效。跨越时空,我们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与前辈们一样炽热。为民司法,守护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共同的使命与传承。 ”

凿凿匠心筑兰台

李瑞涛(上图左3),56岁,1989年3月参加工作,时任怀柔法院刑事审判庭助理审判员。

付凌云(下图左2),41岁,200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怀柔法院综合事务中心副主任。

李瑞涛:

“记录、翻阅、整理、坚持……是我日常工作中的关键词。每一份档案,都是一片历史。转眼27年过去,我也变成了历史碎片的一部分。不知道现在的档案工作变成了什么样? ”

付凌云:

“一个案件的从立到结,走的每一步程序、法官办案付出的心血都凝结在档案之中。现如今的档案工作变的是电子化、扫描等手段,不变的是一丝不苟的态度,您工作中的关键词同样也是现在档案工作的关键词。档案工作的发展承载着司法人的初心使命,见证着智慧法院的建设成果,也为新时代档案工作开拓了方向。一代代档案人会牢记初心,做好这司法‘财富’的传承人。 ”

日新月异心如昨

梁永胜(上图左一),61岁,1986年参加工作,退休前任昌平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

于楠(下图右一),35岁,2014年参加工作,现任昌平法院北七家法庭一级法官助理。

梁永胜:

“看到你们身着崭新的制服、意气风发的样子,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高兴。想当年,我们所处的条件非常简朴,自行车是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我们对公正的坚守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愿你们始终牢记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于楠:

“前辈,时代虽然不断变迁,但我们对法治的信仰始终坚定不移。如今,我们身着舒适耐用、美观大方的制服,在配备信息化设备的现代化法庭里,全力以赴为公平正义而拼搏奋斗。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前辈的嘱托,将司法为民贯彻到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上图:延庆法院永宁人民法庭(摄于2006年)

下图:延庆法院永宁人民法庭(摄于2024年)

永宁人民法庭(旧址):

“我诞生于1953年,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我已经53岁了,大家看到的是1995年办公楼翻建后的我,这些年来我一直兢兢业业,延庆区东部山区七个乡镇的民事案件都在我这里审理,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而不断努力着。 ”

永宁人民法庭(新楼):

“现在的我已经71岁了,大家看到的是2018年翻建后焕然一新的我。为了更好护航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我不断主动探索司法服务模式,建立普法驿站,下沉审判力量,创造性采用“三直一早”工作法深入群众化解矛盾。这些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烙下了我奋斗的印记,作为这片土地的发展变化的见证者,我愿继续做这山水画廊多彩法庭,守护人民长久的和平与安宁! ”

Part 03.

青丝变白发 初心坚如磐

才雪冬,54岁,1992年参加工作,时任东城法院审判员,现任北京三中院执行一庭庭长。

才雪冬:

“1999年,我身着军警式制服端坐在法庭审判席。这身大盖帽制服的设计理念,起源于军装,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2024年,我身着法官袍审理案件。黑色的底色配以红色半前襟和金色镶边的大法徽,比起大盖帽的威严,这身法袍更显庄重,也更能体会人民法官的职业使命感。几十年风雨,制服不断更新,但法院人始终不忘初心,一往无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许广会,54岁,1993年参加工作,时任一中院立案庭法官,现任执行三庭副庭长。

许广会:

“2005年,为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北京一中院设立了专门的诉讼材料接收窗口。当时的我在立案庭工作,这些年,我亲历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案登记制改革,见证着人民法院始终公正司法的为民道路,从立案登记到畅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一直在路上。 ”

法治兴,则国兴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新起点上

我们将继续秉持公正初心

弘扬法治精神

让法治之光照亮新的征程

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让我们携手共进

为祖国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共同祝福伟大祖国

繁荣昌盛 国泰民安!

来源: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

策划:张磊、肖飞、刘宇航

文案:王芳制图:肖飞素材来源:北京市全市法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