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感冒全好了吗?遗留“尾巴”怎么处理?如何调治感冒余证

从蓉谈健康 2024-06-11 14:06:53
感冒余证如何调治 作者/毛德西 ↓滑动查看全部↓ 简介:毛德西(1940-),河南省巩义市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三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曾任河南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内科门诊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河南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医评卷组组长等职。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百名科普专家,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河南省中医药事业终身成就奖,多次获河南省自然科学技术奖。 临证推崇经方、善用经方,以经方简而效特点,经临床应用总结,制定“三味方”数十首,并善用“三味方”治疗疑难杂病。 感冒余证指感冒外邪已去大半,主证已除,但其余邪、次证均未消除,这时若不及时调治,可能会使余证转化为坏证。 对于感冒余证,应以病因辨证为宜,临证随机用药,常可收到邪尽病除之效。 一、风寒余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已除,但仍见畏风,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缓。 治疗 治宜调和营卫法,方选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桂枝5~10克,生黄芪10克,炒白术5~10克,防风5~10克,生甘草5克,生姜3克,大枣3枚(剖开)。 桂枝汤为调和营卫之主方,具有发汗、解热、健胃、解痉之功效。 玉屏风散为益气固表之主方,用于感冒人群,可使免疫功能不良者得到纠正和恢复。 两方合用,相辅相成,既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证,又可预防风寒邪毒之羁留。 加减:若身困酸楚者,加羌活、独活各5克,咳嗽有痰者,加炒杏仁5克,百部10克,时有肌表烘热者,加柴胡6克,黄芩5克。 二、风温余证 身热恶风、头痛口渴已除,但仍见鼻咽干痛,头胀目涩,干咳声哑,苔白少津,脉浮略数。 治疗 治宜辛凉清热法,方选桑菊饮加味。 冬桑叶15克,白菊花15克,连翘10克,炒杏仁10克,芦根30克,薄荷10克(后下),桔梗10克,北沙参30克,麦冬15克,黄苓5克,生甘草5克。 桑菊饮为治疗风热感冒之轻剂,具有发汗解热,抗菌消炎,祛痰镇咳的作用。 风温易伤阴,故加北沙参、麦冬生津保肺,加黄芩清肺解毒。 加减:若咽痛者,加僵蚕5克,射干10克;心烦失眠者,加生栀子5克,竹叶5克。 三、暑湿余证 病发于夏季,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已除,但仍见头胀身困,口有秽气,不欲饮食,舌苔白略腻,脉浮细数。 治疗 治宜清暑化湿法,方选新加香薷饮合藿朴夏苓汤。 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香薷5克,白扁豆花10克,厚朴花10克,藿香6克,清半夏5克,茯苓15克。 暑为阳邪,非清不解;湿为阴邪,非温不散。 故暑湿之邪,必辛温与辛凉合用,方能除邪。 新加香薷饮乃“辛温复辛凉法”,既能发汗解热,又能健胃、利尿,且具有抑菌、抗病毒作用。 暑湿余邪,往往是湿困中焦,脾阳被遏,致暑邪难除,故合有藿朴夏苓汤,增强健脾和胃,化湿利尿的功能。使湿邪无蕴藏之所,暑邪自无遗患。 四、秋燥余证 病发于立秋至立冬时期,发热恶风,干咳咽痛,鼻干唇燥已除,但仍见咽喉干燥,皮肤燥热,口微渴,时有干咳,舌边尖红,苔薄白欠润,脉寸浮略数。 治疗 治宜清肺润燥法,方选清燥救肺汤加减。 冬桑叶10克,炒杏仁5克,枇杷叶10克,麦冬15克,胡麻仁10克,芦根30克,太子参15克,生甘草5克。 清燥救肺汤为清代喻嘉言治疗温燥重证而设。 主证已除,恐伤胃气,故不取生石膏之辛寒,虚不受补,且又无咯血证,故不用性腻之阿胶。 加减:便秘者,加全瓜蒌15克;咽痛者,加山豆根5克;血虚者,加细生地10克;口渴者,加天花粉10克。 该方既能清热消炎,祛痰止咳,又能纠正疲劳,改善全身状况,为热病后保肺康复之良方。 五、湿困余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外证已除,但见身困头沉,不思饮食;胃脘痞满,甚则恶心干呕,舌苔薄白而腻,脉弦缓而滑。 治疗 治宜芳香化湿法,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10克,大腹皮5克,苏叶(后下)10克,茯苓10克,陈皮5克,厚朴花10克,清半夏5克,炒白术5克,砂仁皮5克,生甘草5克。 此证多见于脾胃素弱,湿浊困中而感受风寒者,或外感暑湿,内伤生冷者。 藿香正气散为解表和中、理气化湿之方,具有发汗解热,调整肠胃功能,兼有抑菌、抗病毒、利尿等多种功能,对于胃肠型感冒的疗效尤为突出。 惟用量宜轻,以防发汗过多,湿浊潴留。 加减:舌苔呈水滑样者,可加苍术5克;胃脘疼痛者,可加莪术5克,木香5克。 感冒余证的调治,除药物治疗外,还要配合饮食的调节,有序的起居,以及适当的身体锻炼。否则,单纯依赖药物,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
1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