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叫停大基建,意味着什么?

战略企划戕手说车 2024-09-12 06:28:10

现在真的是大变天了。

前几天,财Z部等六部门发布重磅新规:

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规举债,严格控制看不见的隐性债务。顾名思义,市政基础设施包当然指的是地铁、高铁、有轨电车,以及城市道路、桥梁、能源设施等等这些大基建项目。

2023年,我国的基建行业投资还高达了23万亿元,几乎是房地产投资(11万亿元)的两倍,占到了GDP的18%。尽管如此,疫情后ZF仍然提出了40万亿的大基建投资计划,以拉动经济。

然而,现在却不得不主动叫停,这说明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地方债务已经失控了。

根据广发固收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云南、贵州等10个省份的地方债务已经严重超标,规模已超地方财政收入的5倍,其中,还包含了各种隐性债务。青海和吉林更是超过了8倍!

31个省级行政区中,只有上海有703亿元的盈余,其他省份都出现了财政赤字。

从财政收入占支出的比例来看,除了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和天津这几个省市自给率在80%以上,其他城市都需要借钱运转。更重要的是,今年全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城市无法偿还地方债务的利息。因此,各地纷纷下发“砸锅卖铁”文件,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然而,“砸锅卖铁”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依靠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处置或盘活存量资产。但在当前环境下,闲置房屋、土地和产业园区并没有太多人愿意接手。既然“开源”不行,就应该“节流”。像山东、河南、东北多地开始搞精简事业编制,掀起了“砸铁饭碗运动”。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地方财政困难了呢?有人说是房价下跌,其实房价只是一个点而已,根本原因是这些年大多数城市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根据媒体的消息,目前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因位置、周边配套、客流量等原因,处于闲置状态。

以武汉都市圈为例,仙桃市居民最近的高铁站却是天门市的天门南站,而天门市的人坐高铁得去仙桃西站,这两个高铁站简直是选址失败的经典案例。

今年1月份,甘肃天水因举债建设有轨电车被央视曝光,该项目一期年营收仅160万元,但营运成本却高达了4000多万,严重不成比例。事实证明,全国大部分的有轨电车项目本身就是一个鸡肋,我前几天刚好出去办事坐了一下有轨电车,来回经过多个站点,车上连我居然只有两个客人,4块钱跑到底,这够电费和磨损费的吗?

今年已经有多处有轨电车停运了,比如上海张江有轨电车1路,以及天津开发区有轨电车一号线等。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无数城市在不停地上报有轨电车项目,争取落地。为什么?因为有轨电车的财政补贴是个无底洞,每年都要往里面投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最后去了哪里,只有他们最清楚。

如何均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如何扩展地方税源,最起码要把地方债务清晰化,让管理者为基建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不是通过债务来提高GDP,从而获得晋升机会。然而,触动既得利益者往往比触及灵魂还要难。

有些地方已经很难找到出路了,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下行的情况下,财政收支状况会加速恶化。上级部门在一次次的“烂泥扶不上墙”的事实面前,也可能会逐渐妥协,放弃共同发展的心愿。

其实,城市和人一样,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足够努力、聪明、有天赋,同时品性还很好。大多数城市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大基建项目暂停后,都会迅速暴露原有的问题,从而加速走向收缩和衰退。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战略企划枪手认为,主要是地方城镇发展过度实行了市场化竞争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的基建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现代化程度上,已经完全碾压很多西方国家了。出去旅游回来的不少人都说,感觉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建水平只相当我们的三线城市。虽然我们也不能真的居功自伟,但论基建的投入力度,的确我们堪称是大手脚。

总的来说,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容小觑。改革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但唯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所以现在刹车或许还不晚。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关注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涨知识听有见地的观点,老铁们再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