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表明,在美国“销声匿迹”的高晓松,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诸葛恪说娱乐头条 2024-11-19 05:26:36

谁能想到,2024年3月,当54岁的高晓松在公开场合晒出自拍时,曾经风华正茂、语出惊人的文化偶像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曾经的经典语录"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在年轻人之间广泛传播,但说这句话的人却已经悄然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高晓松有多火呢?巅峰时期可以说是文化界的一座丰碑。他是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脱口秀的开创者,更是无数文艺青年的精神导师。

她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一句话就能引发全民追捧,一个观点就能掀起热议狂潮,成为音乐界、文化界、主持界的制高点。

人生这回事,真是大起大落的,让人猝不及防。

谈到转折点,必须要从他的言论开始说起。在《晓说》和《晓松奇谈》两档节目中,高晓松不仅仅是在聊天,更是不断地发表一些引起争议的言论。

比如大肆宣扬美国文化,称“美国对中国最好”,还表示美国从未占领过中国一寸土地;又如对日本的过分赞美;甚至还对中国四大发明的起源表示质疑。

这些言论一经发布就立即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这些过于偏激的观点不仅使他备受争议,更是直接导致了他主持的节目被下架,人气大幅度下滑。

回头想想,其实早有预兆。当年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火遍大江南北时,高晓松曾自信满满地说:"我可能会把他的专辑直接扔进垃圾桶。

这种对他人无视的态度,早就为日后口碑的崩塌埋下了伏笔。

如今,这位昔日的文化标杆选择在美国"销声匿迹"。有人认为这是明智之举,有人则认为这是无奈的退场。但从他开始放飞自我、口无遮拦的那一刻起,这条"不归路"似乎已经注定。

表面看,这是一夜之间的巨变,实际上是一步步积累的结果。高晓松的案例让人深思,才华和口碑同样重要,一位公众人物的言论影响力很可能变成双刃剑。

他或许已经深刻地领悟到,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痛。

如今的高晓松,还能重回巅峰吗?或许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高晓松已经随风而逝了。

高晓松凭借《晓说》这档脱口秀节目,在2012年再次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高峰期。那么,这档节目为何能够火遍大江南北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正是因为节目的主持人兼策划人高晓松的才华横溢。

他的自信从何而来?得从他家庭的底蕴谈起。他家三代都是清华毕业,有文化积淀。祖父是清华校长、院士,外公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家里的最低学历都是硕士,这样的家庭背景给了他很多自信。

《晓说》节目中,高晓松言谈举止,高雅不凡,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音乐、艺术,他的言论总能触动观众的心弦。他的优雅气质,就如同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风采,令人赞叹不已。

可惜啊,他被自己的狂妄给毁了他那的才华。

随着节目热度的增加,他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崇洋媚外的观点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质疑,让观众看到了他骨子里的傲慢。

这并非是什么文化自信,而是文化上的"叛逆"。

2011年5月9日,高晓松在北京东直门醉驾导致多车相撞,多人受伤,这一天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了他的转折点。

这位曾被誉为文化偶像的人,因为一时的任性而锒铛入狱。这一事件被曝光后,震惊了社会,让众人跌破眼镜。

你以为这事会让他收敛?错!这位爷打着"知识分子"的旗号,在节目上愈发放飞自我。那些偏激言论,就像是往自己身上捅刀子,最后闹得节目被下架,人设崩塌。

后来娱乐圈也给了他很多机会,比如参加《最强大脑》和《奇葩说》,希望能为他打造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舞台。可惜的是,这些机会都被他的"自信"给浪费了。

总的来说,高晓松的问题不在于他有才华,而是他过于自信自己的才华。那些自大的言论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知识分子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使他忘记了作为公众人物应尽的责任。

回顾他的经历,不得不承认,这位“天之骄子”的失败源于过分的自信。有些人称赞他是才华横溢的文化人,有些人却批评他是傲慢自大的知识分子,因此导致了失败。

总的来说,当"自信"逐渐变为"自负",就可能逐步走向堕落。

如今的高晓松或许会在反思:在过去那些荣耀四溢的日子里,他的成功是依靠实力,还是因为自大导致的失败?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给出答案。

说到高晓松的文艺青年时代,必须要提到1990年那个青春年华。那时的他,作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高材生,本应像他祖辈一样走在成为工程师或教授的道路上。

然而这位"天之骄子"却偏偏爱上了音乐,走上了一条与家族截然不同的道路。

大二那年,高晓松、蒋涛、老狼等人一起组建了“青铜器乐队”。他们充满激情与热血,在各类商演活动中载歌载舞。

没想到他们真能在当时的校园里闯出一片天,名声还不小呢。

最富有戏剧性的转折,莫过于那次海南之行。当时,高晓松和老狼收到一家歌厅的驻唱邀请,他们毫不犹豫地前往了海南。

那时候,从北京去海南可不像现在那么方便,他们要转多次车才能到达目的地。

虽然驻唱的日子快乐,但是没赚到多少钱。当高晓松想回北京时,竟然连路费都不够了。为了生活,他只好来到厦门大学的"校中村"东边社,一直住了大半年。

这半年的时间,对于高晓松来说,有成长,也有遗憾,但无疑成为了他音乐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这个"流浪"的时期,他创作出了如《同桌的你》和《青春无悔》这样的校园民谣经典。

回到清华的高晓松,已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音乐世界里。他更渴望成为一名能火遍大江南北的创作型歌手,而非工程师。

在当时的校园里,有很多学生都有这个想法,当时正好赶上了一波退学热潮,高晓松也跟着"叛逆"了一把。

然而,他并没有盲目追梦,反而选择了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尽管最后未能考上研究生,但他还是成功找到亚洲电视艺术中心担任实习编导,并开始了广告和MTV的拍摄。

说实话,那时候的高晓松虽然有些冲动,但他那股子闯劲和才华还是让人佩服的。他不仅帮老狼拍MTV、写歌词,还为林依轮、何静等歌手操刀,甚至还为中国电视剧艺术中心写了电视剧《心祭》的剧本。

每个人都有过青春年少的日子,那时的我们谁又没有过轻狂的经历呢?高晓松的经历,正是80后、90后青春记忆的写照。他为了追求音乐梦想,毅然放弃了铁饭碗,四处漂泊。

这种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理想的精神,才是青春最珍贵的记忆。

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感叹:那时的高晓松虽然冲动,但至少他是真实的。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年轻人只有敢想敢拼,才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很可惜的是,他后来逐渐迷失在了自己的光环里,让青春的纯粹慢慢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1993年的一通电话,成为了音乐圈的经典往事。那一天,高晓松接到同在清华大学就读的钟卫东的电话。这位曾与他同住的上铺兄弟,让高晓松感慨万分,一时兴起创作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首歌曲。

这首歌后来被老狼演唱,成为了校园民谣的又一座丰碑。

1994年,高晓松事业的转折点。在黄小茂的包装下,《校园民谣》合集问世,而高晓松的《同桌的你》更是在央视春晚亮相,一夜之间火爆全国,高晓松的名字也因此家喻户晓。

老狼凭借其演唱的经典歌曲《恋恋风尘》,赢得了多个音乐奖项的认可。此外,高晓松的作品集《青春无悔》也被公认为中国原创音乐的典范之作。

当时的高晓松和老狼,两人的默契就像是一对天作之合的黄金搭档,他们创作了许多至今仍被传唱的经典歌曲。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对黄金搭档最后却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而分道扬镳。多年后,高晓松才透露真相:"我只挣了八百块钱,而老狼却挣了八百万。

这八百元和八百万的差距,成为了两人心中永远的遗憾。

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晓松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他在创作上展示了卓越的才华,但在商业上却显得过于理想化。

在那个时期,音乐市场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版权意识和利益分配的概念都还很模糊。

这使得许多有才华的创作者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其中高晓松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八百元与八百万,这种差距并不只是数字上的,更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这可能是因为高晓松在这个行业和这个社会的经历,让他产生了一些偏激的想法。

也许那时,他的"不归路"已经初见端倪。

话说回来,虽然收入悬殊,但这段合作给中国流行音乐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歌词和旋律至今仍在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这让人不禁感慨:有些事,真金白银买不来,却能在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以说高晓松的人生转变,是从清华学子变为文艺青年的过程。但实际上,从他的家族血脉中,就能看出一些独特之处。

他的爷爷可不是普通人,而是清华大学的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外公更是深圳大学的首任校长。这种家世,就算是放在现在,也能被称为"学霸家族"。

在他们家,最低学历都是硕士,显而易见,这是很有实力的。

然而有意思的是,高晓松偏偏不按常规出牌。尽管他拥有通向科学殿堂的“基因”,但他在清华读电子工程系时,内心早已飞向了音乐的领域。

在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继承父亲的职业,成为一名工程师或者教授。但是高晓松却不这么想,他深入认识了自己,发现与其去做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不如追求自己热爱的音乐和艺术。

这一转折,把所有人都惊到了。他不但从清华退了学,还跑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预备班学习。尽管最后研究生没考上,但他毫不在乎,直接去了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当实习编导。

说实话,这种"任性"的选择,换做普通人可能会被批评得一塌糊涂,但高晓松不一样,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背景作为支撑。

这使得他在改变路线,进入文艺圈的过程中,比其他艺人都更为从容,对此也更为自信。

当然,知识分子转型艺术家这条路,难易程度也得看个人。但关键的一点是,你要有真本事。高晓松的确有才华,但可惜他后来被自己的狂妄自大给毁了。

有时候,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优越感,这让人感慨万分。

高晓松的人生选择,如今看来,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并不是非黑即白,学霸也可以成为艺术家。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都要心存敬畏,保持初心。

无论家族背景多么显赫,自己多么优秀,我们都应该深刻认识到:才华是本钱,但谦逊才是通行证。

可惜的是,这个道理高晓松似乎至今都未能真正理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