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伯死后留下30亿财产,妻子诉讼20年追回,晚年捐给国家24亿

晓读夜话 2022-12-16 16:15:36

1963年夏天,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北京旧鼓楼大街,在小石桥1号后面的赵家门口停下。三位西装革履的人走下车,打听一个叫做“赵碧琰”的老太太,说要和她沟通一宗远在日本的巨额财产纠纷案。

可是胡同里并没有什么“赵碧琰”,只有一个同名异姓的“耿碧琰”老太太。耿老太和普通老太没啥两样,住的是老宅,穿得也朴素,每个月靠着儿子50多块钱工资,养活着一家七口人。

这样一个拮据的家庭,哪能和拥有巨额财产的富翁沾边?

而这一切,还要从耿碧琰那段不为人知的婚姻说起。耿碧琰其实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她一生用过3个名字:耿维馥、赵碧琰、耿碧琰。

在遇到丈夫赵欣伯,成为“汉奸夫人”以前,耿碧琰名叫“耿维馥”,是一个读过几年书的大连姑娘。报纸上的一则征婚启事,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赵欣伯的第一任妻子,不是耿维馥,而是一个名叫王碧琰的女人。王碧琰本是风尘戏子,在30岁那年遇上了赵欣伯,并与之相爱。彼时的赵欣伯还是京师高等学堂的一名学生。

学生时代的赵欣伯很穷,难为作为戏子的王碧琰却很有义,不仅不嫌贫与之厮守,还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供他留学。

不久后两人同赴日本东京,开始了留学生活。留日期间,赵欣伯攀上许多日本政界的人,挤破脑袋要出人头地,让心爱的女人早日过上富贵生活。

然而天不遂人愿,在赵欣伯留学刚满三年之际,王碧琰因为罹患子宫癌,在一场医疗事故死在了日本医院的手术台上。

痛失所爱的赵欣伯悲愤交加,将这家医院告上了法庭。但是日本法官如何会去维护一个中国人的权益?经过调解,这场官司庭外和解。

赵欣伯心中不平,化悲愤为动力,从此致力于此类官司的钻研,并于1926年取得法学博士的学位。

学有所成的赵欣伯也算开始出人头地了,但是身边少了爱人陪伴,总是空落落的。因此,回国后不久他便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

赵欣伯年轻英俊,又是留日学生,是不少少女心中的香饽饽。1921年6月的一天,耿维馥在对完美爱人的想象中,嫁给了赵欣伯,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可是新婚燕尔,赵欣伯却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他不但按照当时的习俗要求妻子改随夫姓,还要她把名字改成“碧琰”,以纪念亡妻。

耿维馥最初心中委屈,但是在听完赵欣伯和前妻的故事后,反而认为丈夫深情,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赵碧琰,并追随丈夫赴日,并为他生下了儿子赵宗阳。

在这期间的赵欣伯,因为常年与日本人打交道,思想上开始亲日。

1926年,已经留日多年的赵欣伯回后,靠着日本大使的帮助,成为张作霖的东三省保安司令部法律顾问。在任期间的赵欣伯,是奉天有名的亲日派。

“九一八”事变前夕,赵欣伯就积极参与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坐胎与催生。甚至“满洲国”这个“国号”,以及“长春”为“新京”,都是他的主意。因此赵欣伯也被称为“伪满洲国的产婆”。

得势之后的赵欣伯权势滔天,开始利用自己的职权地位,搜刮民脂民膏,积攒了万贯家财。不过伪满洲国成立仅一年,他就因贪污而遭到溥仪的猜忌。

1933年,日本人对他也弃之如敝屣,派他去日本考察。赵欣伯从此再未重用,不过他还是得到了一大笔“建国金”作为补偿。

到了日本后,远离政界的赵欣伯将全部精力都放到了西药生意上。他与当时日本的实权人物联手,做一些紧俏药品的倒卖生意,挣了不少钱。

1938年,赵欣伯还曾试图回国,继续他的“汉奸路线”。但是因为遭到日本人的冷遇,他碰了一鼻子灰,从此全心理财,成为一个商人。

1942年后,随着侵华日军气数将尽,作为汉奸的赵欣伯开始为自己谋划退路。他在日本大量购置房产,在北京也置下了不少产业。

但是这么多产业,也需要有人打理。赵欣伯于是将自己的全部地产交给挚友铃木弥之助打理,并在财产所有人一栏填上了妻子“赵碧琰”的名字。

赵欣伯自认为此举万无一失,无论自己将来结局如何,总算是给妻儿留下了活命钱,足以保障他们日后生活无忧。

事实证明,精明如此的他还是失算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赵欣伯被逮捕关押。直到1948年12月,国民党败逃台湾,赵欣伯赶紧以巨额费用贿赂国民党官员,后被保释出狱。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新中国成立后,赵欣伯在1951年被拘留审查。因为做了太多亏心事,他在传唤当夜吓得旧病复发,死在了拘留所。

赵欣伯死后,因为消息闭塞,赵碧琰和在日本的财产托管人铃木弥之助也失去了联系。身为汉奸家属的赵碧琰诚惶诚恐,改回了娘家的姓氏——“耿碧琰”。而后领着儿子赵宗阳搬到了老北京的一座老四合院,从此隐姓埋名。

对于丈夫留下的巨额遗产,改名后的赵碧琰不再奢望。在她看来,那些巨额财富只是祸患,她现在唯一的希求就是,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相守。

二战结束后,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赵家的地产不断升值,逐渐成为一批不菲的宝藏。1950年,赵欣伯在日购置的产业,价值约240亿日元。

面对巨额财富,帮助赵欣伯打理财产的铃木弥之助最先动了歪心思。他打听得知赵欣伯早已不在人世,遂产生了侵吞这笔财产的念头。

铃木开始伪造各种文件,并以“赵家和他有约在先,如果若干年以后不来接收,这些财产都将无偿奉送给他”的理由,私下偷卖了几处土地。

此外,很多势力也非法占用赵家的地产。他们得知这笔巨额遗产的所有人,名叫“赵碧琰”。于是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同时冒出了许多的“赵碧琰”。为了辨认真假,日本警察忙得晕头转向。

有人伪造证明,有人谎称是赵家后人,为了钱财上演了一幕幕闹剧。但是生活在国内的赵碧琰一家对这些却茫无所知。

赵家人一直活得小心谨慎,生怕被认出是赵欣伯的亲属。隐姓埋名的赵碧琰再次进入大众视线,还要从一个骗子说起。

一个姓马的华侨,伪造地契变卖他人财产被日本警察逮捕,妻子走投无路来到东京华侨总会求助,透露那笔房产的主人名叫“赵碧琰”,是个中国人。于是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侨办主任亲自登门拜访赵家。

当赵碧琰听说这笔财产在日本掀起的一系列闹剧后,诧异又气愤。侨办工作人员鼓励她去追回这笔财产,赵碧琰称:自己并不爱钱,但是希望把这笔饱含国人民脂民膏的钱追回来,为丈夫赎罪。

时隔12年后,赵碧琰不再避讳,正大光明地将自己的名字改回了“赵碧琰”,并委托东京华侨总会的陈琨旺代为解除铃木弥之助的委托权。

可当陈琨旺找到铃木之后,对方为了继续占有财产,竟拒绝承认北京的赵碧琰是他的委托人。这桩扑朔迷离的巨额财产纠纷案,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日本法庭也多次来函,要求赵碧琰去日本出庭。

但是因为一些列历史问题,赵碧琰迟迟没有去日本打这场跨国官司。直到1976年,日本法庭称如果赵碧琰再不出席,那最终的判决很可能于她不利。

中国方面得知此事,又派人找赵碧琰谈话,鼓励她去争取自己的利益。

1976年5月,76岁的赵碧琰领取了国家资助的300元置装费购置了新衣,而后在时隔半个世纪后,飞赴了东京。

与赵碧琰一同到日本出庭的,还有来自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的三个假“赵碧琰”。她们保养得当、装扮贵气,极力扮演华贵考究的阔太太,而真正的赵碧琰却满脸皱纹,举止拘束,犹如一只惊弓之鸟。

赵碧琰担心自己的话,会让国内的儿孙受到牵连。因此她对法庭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的都是不实的回答。法官问她,赵欣伯是否曾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过,她竟回答并无此事。

当日本记者用闪光灯给她照相时,她也居之不安,张皇失措。种种迹象给了法官错觉:这个自称是赵碧琰的这个老妪,不一定是当年出入东京日本皇宫,与达官显宦周旋的那个贵妇人。

不过后来法院请出一个曾在赵家服务了8年的女佣上庭,让赵碧琰指认,赵碧琰的反应出人意料,她说:“我是主人,你让我指认佣人?”那一瞬间,她眼神中掩饰不住的高傲姿态,反而让法官心中有了底。

法官继续问:“你听说过有密库吗?”

赵碧琰说:“我挖的,我埋的,我能不知道吗?”

法官急切地问:“怎么证明是你埋的?密库多大?藏了什么?什么形状?”

赵碧琰要了一张纸和一把剪刀,毫不费力地剪出了一个“非”字形,放在了桌上。这一个从未向外透露的秘密,让法官十分确信:眼前这个不起眼的中国老人,才是如假包换的赵碧琰。

不过由于赵碧琰先前在法庭上“前言不搭后语”,含糊其辞的表现,法官还是不得不做出“赵碧琰不在此”的判决。意思是在座的都不是真实的赵碧琰,这笔巨额财产纠纷案也悬而未决。

毫无疑问,赵碧琰这次败诉了,案件也陷入僵局。

年近八旬的赵碧琰认为本案可能不会有什么转机了。不过随着1978年国家恢复了律师,赵碧琰很快又看到了希望。

律师傅志人主动请缨,接下这个案子。只要找到证据,证明赵碧琰就是赵欣伯的妻子,这个案子就能打赢。

为此,傅志人四处奔走搜集证据,做了近八个月的准备。可是当他走上日本法庭时,赵碧琰却意外病倒了。

追回巨额遗产的担子,落到了赵欣伯的儿子赵宗阳身上。

1984年4月,赵宗阳和傅志人奔赴日本。他们找到赵宗阳当年在日本读神奈川小学时候的同学汤川正三、大谷美代子和他们共同的老师市川一郎先生,来证明赵宗阳的身份,进而反证赵碧琰的真实身份。

法庭上,赵宗阳不仅通过同学证明了自己是赵欣伯的儿子,同时又拿出了在日本医院的出生证明,3岁时左眼失明的病例证明。

这些证据,都是傅志人律师费尽周折才搞到的。

1984年9月7日,日本法庭作出判决,留在日本赵家的财产全部由赵碧琰接管。这场持续了20年的跨国官司,终于获得了公正的判决。据统计,这笔财产折合人民币高达30亿元。

凭借这笔财产,赵碧琰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太太。但是面对这笔从天而降的巨额财富,她却很清醒。

1984年中秋,赵碧琰召开家庭会议,她说:

“孩子们,你们定盼着得到一份吓人的财产吧。可是我要对你们说,我是活过来的人,一切都看明白了,钱多了是祸害。我要做件事,你们可能会想不通。”

赵碧琰接着说:

“我本想放弃这笔钱,可那样又便宜了日本人。我一生历经劫难,但总算活到了今天,国家的宽容和帮助了我,让我挺起了腰板做人,我想把找回来的钱80%回报国家,剩下些分给你们,你们看怎么样?”

对于这个可敬可爱的长辈的良苦用心,赵家19口人一致赞成这个提议。而赵碧琰在成功捐出这笔钱后,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

几十年来,作为“汉奸家属”的她如过街老鼠般胆战心惊地活着,而如今她也算为国家做了贡献。晚年的赵碧琰儿孙绕膝,过着平静、自足的生活,直到1989年过世。

0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