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因为汤显祖这四部戏剧都含有梦境,所以才称四梦。
也有人称是因为它们饱含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咸五味,而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黄粱美梦,所以才称其为一生四梦。
牡丹亭,听牡丹,紫钗邯郸南柯记,黄粱一梦之悲喜并不相通,汤显祖真的仅仅只是在写情爱、写美梦吗?
这个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老究竟有何曲折惊奇的人生经历,能让他写下四个世界经典文学之梦?
年少成名 艰难科举路汤显祖的家乡在临川,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在历史上临川不仅出了一个汤显祖,还曾有王安石、晏殊、晏几道等人物,
汤显祖出身书香世家大族,他的曾祖父汤廷用不仅潜心儒学之道、为人乐善好施,还极其重视教育。
而汤显祖的祖父汤懋昭虽然在年轻时考取了功名,但却在不惑之年便辞官归隐过上了山野樵夫、农耕开荒的自由生活。
后来,因受到祖父汤懋昭的一些不想入仕之思想,汤显祖的父亲汤尚贤并未考取功名、走入官场,但是汤尚贤自幼天赋极佳,在当时也称得上为著名的学者,所以汤显祖的家庭有着浓烈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汤氏一族不仅对教育文化和知识素养都有着非常虔诚的追求,而且还不贪恋官场风月。
从小就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生活的汤显祖,不仅积累了丰厚的文学知识,同时也为他最后辞别官场、远离庙堂埋下了种子。
汤显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以至于他在之后回忆起幼年那段时间时,也曾感慨地说自己是“出生手有纹”。
其实,汤显祖是在用自己手掌的纹路来映射他乃文曲星下凡,也就是他在十分隐晦地盛赞自己从小便对文章诗赋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天赋。
可是,汤显祖并不是生活在一个能任由他肆意发挥文学才能的太平年代。
他出生于朱厚熜在位的嘉靖年间,那个时候的嘉靖帝极其信任与重用奸臣严嵩,纵其诛杀忠臣良将,致使当时的朝堂长期弥漫着一股腐败之风气。
再加上,当时倭寇时不时侵扰,整个社会环境一度非常不太平,各处都相继爆发了诛严嵩、清君侧的起义,百姓民不聊生。
因此,少年时期的汤显祖一直跟随父母逃亡在外,或许是再也不想过这种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那时汤显祖渐渐萌生了想要入朝为官的想法。
彼时的明朝,科举考试还是以八股文为主,然而汤显祖却在父亲汤尚贤教导读书写字的过程中觉得必考的四书五经非常枯燥无味,对其产生了排斥与厌恶的强烈意愿。
于是知事明理的汤尚贤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教导儿子了,他接连请来了人品德行都十分端正的名师去教导汤显祖。
汤显祖的第一位老师是徐良傅,原本是一位敢于直谏、说真话的朝廷官员,但却因为说了一番抗击倭寇的激进言论而得罪了权臣,被罢官了。后来,徐良傅在教导汤显祖的第四年因病去世。
在这四年时间里,徐良傅不仅仅教了汤显祖八股文的知识,他还带着汤显祖开阔了文学眼界,大大提升了汤显祖的文学素养。与此同时,徐良傅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行也深切地影响了汤显祖的政治和价值观念。
后来,在“程朱理学大家”罗汝芳回家省亲途中,汤显祖的父亲抓住机会就把他送去拜师学习。但是,由于罗汝芳是朝廷官员,人家省亲结束便回京述职去了,自此汤显祖便与第二位老师断了联系。
罗汝芳这个人本身也是一个重情重义、恪守底线的好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他的性情和价值观也深深地影响了汤显祖。
有名师辅导的汤显祖在参加科举时,于院试和乡试中惊艳四座、一举夺魁,但是在最为关键的会试中,他却直到第四次参加考试时才得以榜上有名,拿到了仕途的入场券。
为何天赋异禀,才思敏捷的汤显祖会连考四次才得以有机会做了官?这就要提到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背景了。
在汤显祖考会试之前,明朝的主宰者从嘉靖帝朱厚熜换成了隆庆帝朱载坖。六年后,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当上了新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明神宗。
值得一提的是,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夺得了首辅大臣的位置,逐渐掌控了朝政,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权臣。
而且,当时科举虽然名义上是学子入官场的敲门砖,其实是各个王公贵族给自家孩子铺路的跳板,并没有人们想得那么公平,也因此文学才干并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再加上,汤显祖对八股文并不是很欣赏,他更喜欢唐宋八大家洒脱自由的风格,这种偏好也在无形之中显现在他的文章里面。
且不论内幕如何,就单纯以当时的视角来看,这种偏离正轨的文章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所以汤显祖的入仕之路很不顺。
首次落榜之后,汤显祖没有灰心,继续挑灯夜读。而第二次落榜之后,他选择了进入国子监学习。
在第二次赶赴春试的时候,他认识了姜奇方,他很同情汤显祖的遭遇,便邀请汤显祖来自己的家乡游玩,而这个姜奇方和张居正的弟弟张居谦是同乡。
在姜奇方的引荐下,张居谦结识了汤显祖,他很欣赏汤显祖的才情,于是便在汤显祖第三次参加会试的时候,承诺要把他引荐给张居正。
但是汤显祖不愿意攀龙附凤,就没去搭张居正这座大山,于是这一年的他再次名落孙山。
直到张居正去世以后,汤显祖才再次参加科举,但由于新的内阁首辅是张居正的同党张思维,在这一次的会试当中,他也并没有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当然也有一部分他个人文章风格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原因。
但是这一次,汤显祖也终于以不怎么理想的成绩位列进士榜单,一只脚踏入了朝堂的大门。
中年志满 仕途很坎坷然而,当时的科举制度不是说你中了进士就可以当官的,还要像我们现在进入500强企业工作那般需要实习,过了实习期汤显祖才可以正式入职。
但是,汤显祖经过张居正一事,深知官场的不良之风气,而他不愿意受人摆布驱使,于是就自请到南京任礼部太常寺博士。
当时的南京只是一个不甚重要之地,一般是在朝中不受重用或者得罪了权臣的人才被调来那里。
而且汤显祖挑的这个官职主管礼乐祭祀,本就没什么事可做,再加上南京离都城那么远,就算有事也赶不及去操办。换句话说,汤显祖的官就是个彻彻底底的闲职。
而也正是因为这份闲职,汤显祖才有了足够的时间挖掘自己戏曲上的天分,写出了第一梦《紫钗记》。
《紫钗记》中的第一个情节叫拾钗,按照我们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女一号霍小玉在街上游玩、走过梅花树下时,头上的一支紫钗被梅枝刮掉地上,后来就被男一号李益捡到了。
当李益见到钗的主人霍小玉时,他便被其肤如凝脂、腰如细柳的外貌深深吸引,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
后来,李益就托媒婆上霍家提亲,霍小玉和李益就此确定了彼此心意,以钗定情。
但是,李益正值青春年华,要去考取功名,便离开了暂时小玉。没想到,考取功名后,李益被有权势的卢太尉瞧上了,想要招其为婿。
其间,对爱情坚贞如一的李益誓死不从,于是卢太尉就将其困于家中,用尽手段离间小玉和李益之间的感情。
就在李益和小玉将要无缘今生之时,一个爱好打抱不平的侠士黄衫客出现,把李益从太尉府的牢笼中解救了出来。
李益和小玉最终得以团圆美满,而这个黄衫客就是曾在霍小玉梦中出现的那个侠义之士。
而汤显祖早逝发妻吴玉瑛和汤显祖的感情经历和《紫钗记》男女主人公有异曲同工之妙,汤显祖曾经也为了吴玉瑛两拒高门显贵的青睐,这里汤显祖或许就是以李益对霍小玉忠贞不渝的爱情来暗喻他对妻子吴玉瑛的浓厚情谊。
吴玉瑛也如霍小玉那般对汤显祖不离不弃,但是现实中两人阴阳相隔再难见,于是《紫钗记》里就多了一位黄衫客侠士拯救两人爱情的设定。
现今社会,人们因太容易得到和失去而被枷锁束缚,极度缺乏像李益、霍小玉身上这种执着的气节,也缺少了如黄衫客那般无所畏惧与潇洒的价值观。
后来,在第一次观政考核时,由于考核官的文学主张和政治原则与汤显祖截然不同,没得到什么好评价的汤显祖就被调任詹事府主簿。
到了万历十六年,全国性的饥荒彻底爆发,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在这个节骨眼上,汤显祖于万历十七年经好友举荐,升任礼部主事。
这段时间,百姓正处于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灾年,可是朝廷非但不作为,反而腐败至极,有官员贪污赈灾粮款,这些深深刺痛了汤显祖。
于是汤显祖就上书万历皇帝,他在奏书中不仅狠狠批判了官场腐败,还把万历皇帝贬的一文不值,最后皇帝发怒,汤显祖被贬到可以用“蛮荒”二字来形容的广东徐闻。
对于汤显祖来说贬官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一个可以游玩的好机会,他一路上看遍了祖国南方的大好风光。也是在徐闻这个地方,《牡丹亭》的大框架诞生了。
而后,汤显祖又被调往了他极为欣赏的哲学家龚原之故乡浙江遂昌,这个时期的汤显祖萌生了想要施展政治抱负的想法。
而如今我们在四梦当中所看到的那一幅人和政清的景象,就是汤显祖理想中在他治理下的未来遂昌。
在遂昌期间,汤显祖不仅新建学堂、祠堂,竭尽全力去提升当地的教育和政治水平,还以感化为主、效仿李世民和囚犯签订君子协定、放他们回去过年,因此汤显祖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看透一切 归于平凡再后来,又到了考察年,耿直不会处事的汤显祖自然而然又被排挤。
再加上回京后的汤显祖看着朝廷乱象深感失望,他觉得自己也是时候学学祖父汤懋昭归隐乡野了,于是往上递了辞官归隐田园的奏折,在获批后快马加鞭赶回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临川。
回家路上,受过汤显祖恩惠的百姓们都自发在他的必经之路上守着,只为了和他当面告别。
由于汤显祖家的宅子在隆庆六年时因一场意外火灾而烧毁了,于是到了家乡临川后,他买下了一块废宅基地,建了一座新居。
这座新居分为玉茗堂和金柅堂两部分,前者主要用来平时生活、会客和写作,还搭了个小舞台在里面,后者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后花园。
在这里,汤显祖寄情词曲,完成了《临川四梦》的余下三梦。
其中《牡丹亭》尤为突出,它不仅表达了一种文学艺术的极尽之美感、实现了“以情反理”,强而有力地反驳了“宋明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荒诞之言。
汤显祖透过《牡丹亭》的小情小爱,深切地告诉我们人欲是灭不掉,天理应该存在于人欲之中,而不是弃一择一。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从《牡丹亭》里窥见汤显祖本人的爱情观,进而令世人透过《牡丹亭》的去感知并释放自己追求自由天性的愿望。
而《南柯记》这部作品则是将汤显祖不愿同黑暗官场中那些俗人同流合污而辞官回乡归隐的这样一种人生履历,碾碎融入了《南柯记》。
通过南柯一梦让世人明白人生稍纵即逝,那些人们穷尽一生执着追求的名利富贵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进而告诫后世人不要过度虚妄、要活得有意义。
《邯郸记》中的卢生形象和汤显祖本人很相似,汤显祖通过卢生之梦来映衬他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人生富贵与贫寒只不过是如同那还没熟透的黄粱米饭那般一场空罢了。
可谓是浮云苍狗烂柯泥,大梦一场三千载,悲喜穿肠莫挂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