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问答邀请,但是W君看了一下,觉得对核武器的事情大家还是有很多误解的,咱们就单独发一篇文章来聊聊吧。
首先,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的确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器库存。她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在苏联时期扮演着重要的军事角色很多重型武器的生产都是在乌克兰的大平原上建立的工厂,同时并成为苏联核武器的部署地之一。在苏联解体的时之后,乌克兰据信继承了苏联时期大约约为1800枚核弹头的数量,包括弹道导弹、核炸弹和其他核武器。
但是,咱们得聊聊乌克兰的背景了。
乌克兰可以说是苏联时期的重工业基地。为什么是乌克兰?苏联其他的加盟共和国难道不行吗?这就得从乌克兰的位置说起来了。如果我们要提到“战略位置”,那么乌克兰的位置就是经典的教科书式的战略位置。
乌克兰以南是黑海,从黑海经土耳其海峡可以直接进入地中海。在苏联时期这是最好的海上通路。而且乌克兰的地形是当时向西欧方向上的天然屏障。
在乌克兰西南部分都是崇山峻岭,而到苏联内部则是一马平川。这就导致了大型的重工业可以在乌克兰有良好的原料来源,优秀的厂址选址地点和通畅的国内外运输路径。因此,苏联时期飞机、火箭、发动机、航母、军舰、导弹都在乌克兰制造。既方便生产、又方便运输还方便部署。
到了苏联解体,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家了,实际上俄罗斯就彻底失去了向地中海的通路了。
从地图上看乌克兰的东南和俄罗斯还共享着一个亚速海吗……
如果俄罗斯进入地中海还是可以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黑海的,地图上是这么说是没啥问题,但是亚速海是一个世界之最的保有者——这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13米,最深的位置15米,甚至还有大量区域深度不足1米。这么浅的海根本不具备通航条件,只能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产生克里米亚危机的原因,如果不这么做俄罗斯的确没有活路。
说回核武器,乌克兰是苏联时期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的最大生产基地,大量的洲际导弹的发射井也的确布置在乌克兰。只不过乌克兰的角色相当于生产车间和仓库保管员,并没有发射和使用这些核武器的权限。
在苏联时期苏联的核武器和美国的核武器一样,都是要有发射密钥的。
任何核武器的发射和使用都是得依靠苏联的核手提箱进行授权。这就导致了乌克兰虽然继承了1800枚核弹,这些核弹就像你路边捡到的iphone手机一样没有密钥也就完全不能使用。这些不能用的核武器也就只能作为博物馆的展品存在了。
这里就牵扯到了乌克兰自己能不能试核武器密钥码和更改核武器发射机制的问题上了。理论上是不能的。核武器的密钥并不仅仅是一个密码,它分为分离式密钥和启动码两个部分组成。分离式密钥是在各个核武器发射和使用的环节上独立存在的子密钥,从命令下达到目标装订再到发射和引爆都有各自不同的独立密钥,乌克兰手中或许会存在激活和发射过程中的子密钥,但是装订目标数据和启爆到密钥是绝对没有的,同时也不会有启动码。。
而且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核弹加密部分都是模拟电路的设计,模拟很老,很不灵活,甚至有人觉得模拟电路十分落后。但是,对于解密来说,模拟电路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仅仅依靠几个电容电感元件就实现一套椭圆加密算法,虽然各个元件的参数都可以通过测量的到电气结果。但是这些元件的组合实际上是基于椭圆加密算法的中间过程求解而产生的。这就让电路几部代表密钥、也不代表算法,只是一个密码运算的中间态。因此即便是安装电路上所有元件一丝不差的做好一套新的加密电路,也只能被原始的密钥所激活。无法通过反向工程来计算出原始的密钥到底是个什么数值组合。
当然了,这种电路有着固有的缺点,一套电路就只能固定对应一套密钥,无法在后期做出更改。但是对于核武器来说,密钥是国家的最高机密,只要建立密钥和电路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没有需要更改的必要了。
那么问题很多的小明就会问了——能不能替换掉加密的电路板利用自己重新制作的电路跨过解密部分来引爆核弹呢?
这就涉及到了模拟加密电路的另一个优势了,它的扩展延伸性比数字电路更强,模拟电路的波形取得不仅仅可以依靠电路板上的器件,并不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引脚上的高低电平。它可以配合外围的电路板或者其他电子元件的特性工作。因此是可以延续到核弹雷管的启动时序电路上的。也就是说你理论上是可以给核弹的雷管直接接电引爆雷管,但是核弹上的雷管很难按照既定的引爆次序来引爆炸药压缩内核。所以直接引爆雷管换来的是常规炸药的爆炸,而不会是核爆炸。
早期的原子弹设计在上面有多达30-50个雷管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间隙内引爆。才可以让爆轰波挤压内核。
例如这个大家熟知的原子弹引爆原理图。但问题是——这是一个原理图,你怎么知道一枚真实的核弹是不是故意的将钚核心安装偏了一点距离呢?这个偏离的距离其实就可以和外围的雷管引爆时间差做成一个加密机制。偏心的聚变核心在同时引爆的炸药爆轰挤压下只能横飞出去而不会爆炸。
目前的核弹设计也采用了双雷管双点起爆的方式。
能不能做单点起爆的形式呢?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单点起爆就失去了安全性。双点起爆的方式你还是可以以核心离两个爆点的不同距离来设计最后一道核加密机制的。因此世界上大部分核弹小型化就终止在了双点起爆的方式上。
核弹的结构和电路安全设计基本上是无法破解的。当然了,举一国之力想要破解核弹的加密机制还是可以的。思路嘛重换所有电路,重新制作核弹核心。其实这就和单独制造一枚核弹并没有太多区别了。
当时乌克兰手里是有1800枚核弹,如果乌克兰想要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武器的话,他们的最大核资产是核弹里面的聚变材料和裂变材料。这件事几乎就等同于零起步,只是少了离心机的浓缩提炼过程。
但乌克兰当年是真心的没钱搞这些,也就只能把核武器销毁来换取国际上的经济援助。注意,乌克兰当年签署的是《核不扩散条约》而不是《禁止使用核武器公约》。
《核不扩散条约》的主旨是不输出和不研发,而《禁止使用核武器公约》的主旨是不使用。这两者的区别,你得仔细品品,才能知道里面的差异。
所以说,1800枚核弹让乌克兰坐拥第三核武器拥有国的称号本身就是有巨大的水分的,只不过媒体嘛,很多事情都是说一半的,这样才能吸引注意力。
乌克兰也不傻,销毁了1800枝没有枪栓的老枪,换口饭吃,一点都不丢人,而且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很明智的举动,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自废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