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瞭望智库主办的第八届新金融论坛在京召开。恒丰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辛树人在论坛上做了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八届新金融论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明确提出要做好“五篇大文章”,特别是首次将数字金融提升到国家战略部署的新高度。恒丰银行在2021年把自己战略愿景确定为“建设数字化敏捷银行”,并随之开启了数字金融的探索,有了一点初步感悟。下面,结合本次论坛主题,我向各位汇报几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血脉”,这有三方面主要内涵:
一是数据要素是数字金融的底层基因。数据作为生产要素,高效共享、流通交易是数字金融的源头活水。2022年,“数据二十条”的出台,擘画出数据资源大循环、数据要素价值充分实现的蓝图,数据资产化呈快速发展趋势。据测算,全国数据量将从2022年的23.9万亿GB增长至2027年的76.6万亿GB,年均增长达到26.3%。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金融机构作为存储、处理和使用大量重要数据的市场主体,具有天然的数据资源优势,统筹内外部数据的使用和交易,充分“解码”数据“基因”的价值,释放数据要素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的应有之义、必然选择。
二是数字技术是数字金融的神经网络。当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加速创新,将现实物理空间、社会生活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多维联通,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激发出创新动能,成为创新商业模式、改变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约有三分之一的发明与数字技术有关,数字相关的创新技术专利增长速度远超其他专利类别。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正在重构金融体系的服务方式、运营模式、行业范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技术“传导与整合”金融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数字技术已成为发展数字金融的关键举措。
三是数字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借助于数字技术,数字金融可以降低服务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增进金融服务政治性、人民性,增强金融风险管控能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比如,我行持续优化线上消费信贷和普惠小微贷款等线上金融服务产品。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提高了金融服务便捷性、可得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对用户进行“画像”,精准识别客户的风险特征,初步实现由“人控”向“数控”的升级,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第二,数字金融“血脉”滋养高质量发展的“肌体”,具有三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为金融强国建设“造血”。今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建设“金融强国”,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数字金融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从“服务”和“融入”两方面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一方面,发展数字金融从整体上提高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优化融资结构,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形成健康的“造血机制”。另一方面,金融业通过拥抱新技术和加快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化力量”全面优化自身的“体质”,支撑金融强国建设。
二是为实体经济增长“输血”。从微观层面看,数字金融可破除“数据壁垒”和“信息烟囱”,降低众多企业“细胞”的融资成本和风险,显著提升经济韧性。相关研究证明,疫情期间,基于数字技术精准放贷的贷款量每增加1%,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减少2.6%。从中观层面看,数字金融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数据,激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的耦合效应,促进产业“组织”转型优化。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规模分别达到9.2万亿元、41万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7.6%、33.9%,均保持高速增长。从宏观层面看,数字金融优化传统经济中的要素投入与产出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躯干”创新发展。据测算,数据要素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从2021年的14.7%提升至2030年的23.7%。
三是数字金融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活血”。在科技金融领域,数字金融通过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动企业资产数字化、产业链条透明化,将数据转化为信贷动能,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在普惠金融领域,数字金融利用“技术下沉”,使得被传统金融排斥的长尾客户便捷获取金融服务,做到“服务下沉”。在绿色金融领域,数字金融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将企业“主体信用”拓展至“碳账户”“碳信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养老金融领域,通过数字金融将金融资源健康、均衡、精准地配置到老年群体,让“数字鸿沟”变为“数字红利”。
第三,激活数字金融跳动不息的“脉搏”,需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数字金融发展之路,引导血脉流向。数字金融的发展要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经”。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金融要服务于数字中国建设,做好国家战略承接,强化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数字金融服务经济的新模式、新生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金融新动能。数字金融的发展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络”。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享的现代化,中国特色金融也应是全体人民共享的金融。金融机构要始终坚持数字金融的人民性,打造开放包容、价值共享的金融服务生态,跨越传统经营边界,让金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二是坚持同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畅通血脉运行。数字金融是推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涵,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金融的有效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金融机构要借助数字化转型的“脉冲”推进数字金融建设。一要强化顶层设计,突破约束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将数字思维、数字元素持续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明确数字金融发展方向。二要深入推进数据治理,锤炼“聚数、治数、谋数、用数”能力,让数据资产“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筑牢数字金融发展底座。三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科技研发、数据分析等人才占比,以数字化人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为数字金融的深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血脉健康稳定。一方面,数字金融呈现场景互联、生态融合的“跨界”“共生”特征,导致信息与数据交叉范围广、风险传导性大,极易引发数据泄露连锁反应。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万件,同比增长14%。另一方面,大模型等新兴技术融入金融场景,也存在安全隐私、科技伦理、可信可解释等方面的风险。金融机构要立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高度,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既要立足数据本身,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也要强化对数字化新产品、新模型、新模式的风险防控,加快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硬约束、“治未病”水平。
海纳百川,泽惠于民。恒丰银行近期发布了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描绘了未来数字化转型蓝图,明确了2035年全面建成一流数字化敏捷银行的战略目标。我们将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书写好数字金融赋能千行百业新篇章,奋力开创新时代恒丰银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谢谢大家!